浅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渊源

2020-05-09 09:47刘兵董晓鹤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群众观民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刘兵 董晓鹤

摘 要: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从追求民族解放和独立到实现“两个百年”任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其丰富的思想来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时代背景和思想理论来源。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同时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的延续与发展;还继承和创新了中共各届领导人的人民群众观点。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民本思想;群众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我们党用来指导实践的原则,始终贯穿各项政策和方针的制定。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源于现实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扎根于我国目前社会背景下,还有其丰富的理论来源。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复杂的国际形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外来的严峻挑战和威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全面封锁和“和平演变”致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遭受威胁和挑战,各种突出的问题都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作为一个全新的政党,只能且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同时,也面临着域外势力的渗透,妄图借机阻挠我国的社会发展。如今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我国周边地区安全不确定性增大。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也呈白热化,涉及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无时无刻都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党交给人民群众的最完美的答卷。

(二)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四菜一汤”的小康社会,再到消灭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有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这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制定政策、制度和方针的逻辑起点,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更是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面临问题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上不仅国家富有,而且人民更加富裕,让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同时政治上我国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使每个人民都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提高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在社会文化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自信等等。这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要切身立足于实践,只有一切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办实事,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认同感,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新时代有新的发展问题,当然也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在十八大五中全会上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更是要求保障每个个人能够共享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共享发展理念的四个方面: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都要求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共享的主体、目的和过程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发展问题,也是对以往群众观的继承和创新。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活水源头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批判继承

中华民族拥有悠长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犹如璀璨的繁星至今还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我国的民本思想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朴素的民本思想在当时社会只是封建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并不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教育方面,孔夫子倡导“有教无类”,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不分贫富贵贱;在政治方面,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统治者应该对人民施以仁慈的政治措施,宽厚待民;荀子在《王制篇》说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就像水里的船,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水,水既能把船承载起来也可以把船吞没掉,强调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这个主张也为我国封建古代统治者所采用,代表人物:李世民。“民本”思想虽然强调人民地位,但是这里的“人民”特指的是被奴役的对象,即是被统治者治理的对象,统治者则是治理国家的主体。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迥然相异,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强调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体人民是国家共同的统治者,一切以全体人民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本”思想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点的延续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源头。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在历史观上认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从阶级对立的角度,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终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自由发展。体现出马克思恩格斯是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标,发展的成果应由人民共同享有而不是由资本家无偿占有。在《资本论》中更是强调了人民主体地位,通过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揭示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本质即对工人的欺诈和剥削。当今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尖锐化,不得不通过改良劳资关系来缓和矛盾,让普通民众也享受到了一定的社会福利待遇,这显然是资本家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受影响所作出的退让甚至是“良心的施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则是从人民大众的角度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各时期党领导人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更是继承各时期党的领导人思想和立足于中国具体的实践发展而来,是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过程的智慧结晶。

毛泽东的群众观主要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基本国情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始终把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的解放放在首要位置,毛泽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其次提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才能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可以看出邓小平心系的是每个人民,坚持党的宗旨,一切以人民群众为衡量尺度。江泽民的人民群众观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上,江泽民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体现我们党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胡锦涛则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为当代人民谋幸福也要造福后世子孙。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人民身上,从发展的角度解析发展是为了人民长远的利益,一切以人民为主。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也离不开习近平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亲身实践经历,人民性始终贯于穿习近平治国理政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落实到实处,才能解决好当下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脱贫问题。我们党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导思想并始终以人民幸福为目标,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刘兵(1993- ),男,硕士研究生,南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董晓鹤(1994- ),女,硕士研究生,南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群众观民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领导干部如何锤炼过硬作风
浅析彭德怀庐山上书事件体现出的民本思想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