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观众喜欢和看得懂的展览?

2020-05-09 13:43沈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2期
关键词:策展博物馆

摘 要 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需求的改变,21世纪的博物馆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博物馆应当在明确自身宗旨的基础上,规划日后长期的发展目标,并据此制定系列策略。今天,观众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希望能够通过展览引发观众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思考,借助多样的传播手段传递更为多元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策展 释展 博物馆

1 什么是成功的展览?

一个展览是否成功,由于立场不同故看法各异。笔者认为,展览的评估与五个关键词有关,即精神遗产、观众人数、预定目标、媒体评议、学术评论。其中,观众人数是最传统且最直观的指标。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除观众人数外,还要分析“回场率”“首次参观比重”“特展时期观众增长率”等具体数据,但如果一个展览连吸引一定数量的观众都做不到,那它肯定称不上成功的展览。同时,虽然展览的目的因馆而异,但通常都离不开文化的传播。观众通过参观展览获取的信息,即融入他们精神层面而成为长期记忆的“精神遗产”,亦可被视为衡量展览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对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而言,工作人员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要心怀公众,通过为人们打造喜闻乐见的展览,并积极探讨博物馆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进而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延伸。观众都是有思想的,有思想的观众来看有思想的展览,有思想的展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展览,有意义而有趣的展览才会有更多的观众。毕竟,观众才是每个展览的买单人。

因此,观众喜欢和看得懂的展览或许是这样的:有思想、有创意,有吸引人的主题,也有经典的展品(文物或艺术品)。既有深度的研究,也有通俗的表达。有故事、有亮点,有惊奇的发现,更有新视角的诠释。并有带入感、体验感。

2 什么是21世纪的博物馆?

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不论你是博物馆的从业者、研究人员,还是博物馆的观众或爱好者,都希望大家共同来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何为21世纪的博物馆?可以说,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手段日渐丰富、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博物馆这一公共机构又该做些什么?我们应当以一种新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断变化中的博物馆。

笔者认为,21世纪的博物馆继承了传统博物馆卓越的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的实践与精神。在市民生活和社区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用各种智慧方法,将博物馆体验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与公众一起追寻权威话语,或提供表达不同观点的平台。打破学科界线,以全新的方式创造和传播知识。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充满自信和包容。尊重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伦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追求创新的精神。这里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学术高地,而是走出象牙塔,深入浅出并带有前瞻性地传播知识的场所。这里不再是单纯、孤傲的文化殿堂,而是凭借温和、亲切的典雅气质,令观众体会对艺术和科学尊重的公共空间。这里不再是绝对权威的知识宝库,而是结合时事、引导观众讨论社会焦点的话语平台。这里不再是庄重、严肃的教育课堂,而是借助知识对话,为观众带来学习愉悦的实验场域。

3 策展:几个相关问题

展览是博物馆中最主要的工作,也是连接观众、提高声誉和保障财政的重要手段。策展不是为展而展,没有对展览目标、受众群体、主题思想的全面掌握,无目的地计划一个又一个展览,终究只是花里胡哨的展品堆砌。因此,我们要停止无意义的争论,寻找推出展览的根本原因,多思考、多实践,才有可能策划出好的展览。

其实策展不仅仅源自展品,更不只是灯光和道具,而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展览?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展览提案的内容上把握一系列相关问题。

(1)展览是不是符合办馆宗旨?当代博物馆的宗旨由“藏品立本”转变为“公众体验”,试图通过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经验。比如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立足“帮助人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借此改变我们的生活”,策划了“证据房间”“第三性:日本江户时代美少年”等反传统、非主流的展览,致力于启发观众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社会的关注,从而使他们转变对世界的认识,并获得改造现实的力量。

(2)展览是不是遵循展览策略?博物馆该在什么时候办什么樣的展览,这就是展览的策略,它指导着策展团队利用展览来表现、执行并完成博物馆既定的宗旨。事实上,展览主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博物馆的总体安排。比如在大型古代文明展览的取舍中,要注意平衡全球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通过这种展览策略,扩大博物馆在当地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加强与各大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展览是不是代表研究实力?没有学术根基的展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某种意义上说,策划临时展览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重新认识藏品,展现博物馆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无论原创展还是引进展,我们都要从藏品入手,研究、理解、诠释,从而提炼文化象征、深化文化含义,最终转化成展览的主题思想。这些工作都由策展人(curator)完成,他们的职责不只是策展,而是通过对藏品的深入研究,组织团队完成展览策划,并进行项目的综合管理和运用发展。由此可见,博物馆需要的是有能力做到学术创新,同时又具备普及意识的专业研究人员。

(4)展览是不是发挥藏品优势?2001—2002年,“千古遗珍:三星堆和四川古代文化”特展在北美地区巡回举办,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该展在美国的西雅图艺术博物馆、金布尔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结束展示之后,转站到加拿大的多伦多。这是笔者人生中的第一次策展。我首先考虑的是藏品的差异性及展览的本土化问题,并希望针对同一个展览主题,从不同的思路重新策划,以提升展览的整体思想。鉴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殷墟商代文物,我在该展中加入了相关展品,让观众直观且感性地认识到3 000多年前中原与四川盆地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关联的文明发展体系。这样,不仅深化了对馆藏文物的研究,并且升华了这个展览的主旨——三星堆文物的神秘性。

(5)展覽是不是吻合社教方案?教育是博物馆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的职能体现,教育活动又是展览的延伸内容。因此,博物馆应当本着最大的诚意,设身处地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出发,为不同的学习团体设计展览配套课程,加强与学校、社区的教育合作。策展人、宣教人员要与教师积极沟通、密切配合,请他们充分参与进来,并在展览策划的过程中适当调整社教方案,从而推出颇具特色的教育活动。

4 释展:如何让观众看懂展览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兴起了新博物馆学运动,催生了博物馆对认知沟通的渴望,出现了“释展人”(interpretative planner)这一角色。所谓释展(interpretative planning),旨在用简明的语言传达不同文化背后的逻辑,同时也是对展览主题、展示空间和平面设计的阐释。

在展览策划的过程中,如果说策展人是灵魂,那么释展人则是帮助观众、展品与博物馆三者共融的血液。从展示主题到叙事设计,从中心思想到表述形式,从藏品/展项到文字/图示,从展览信息到观众兴趣,释展人试图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对话,在博物馆提供的权威知识与大众所持的认知局限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如果说策展人对某一段历史的解读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而不为部分观众所理解,那么阐释本身这种突破文化疆域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当藏品正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凝视时,展览便是一个深具包容力的空间,它可以是消除文化差异的联结,也可以是文化阐释与协商的场所。在遵循相关性、选择性、启发性、趣味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文化差异的展览阐释,就是要努力填补语言无法对译的空缺,就是要努力释读转换了情境的文物。这便是释展。

一切都是为了观众!释展的目的不在于呈现完美却割裂的学术研究,而在于建立文化阐释与公众体验的关联,激起观众在离开展厅后继续探究的兴趣。笔者认为,释展是把展览学术化的思维转化为平民化的语言;是让展览由深度的挖掘走向宽度的扩展;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层次的观众传达展览的思想;是令观众读懂展览、欣赏展览、评价展览,并因此在他们心中留下展览的必要手段。

5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不能只求大、求新、求全,而要将其功能置于“以人为本”的目标和策略之上。博物馆通过明确自身定位来发现属于它们的观众,观众则通过参观体验来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博物馆,这便是一种良性循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心态下的观众,需要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以及不同形式的展览,来帮助他们探索无穷的自然和历史奥秘,解答社会变化的困惑和难题,这正是博物馆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沈辰.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2]沈辰.诠释变化中的博物馆[M]//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东方考古(第12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86-494.

[3]沈辰,何鉴菲.“释展”和“释展人”——博物馆展览的文化阐释和公众体验[J].博物院,2017(3):6-17.

[4]沈辰,毛颖.西方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理念与实践:从策展人谈起——以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例专访沈辰先生[J].东南文化,2017(2):6-13,127-128.

[5]沈辰.构建博物馆:从藏品立本到公众体验[J].东南文化,2016(5):6-11.

(2019-12-10收稿,2020-02-21修回)

作者简介:沈辰(1964—),男,现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艺术与文化部主任、东亚考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旧石器时代考古与人类起源、博物馆学、文化遗产,E-mail: chens@rom.on.ca。

How to curate a public-engaging exhibition?// SHEN Chen

Author's Address Royal Ontario Museum, E-mail: chens@rom.on.ca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economicand cultural dynamics, museums in the 21st century are facing many challenges. In this regard, the museum should,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purpose and missions, develop a series of strategies in public engagement including exhibition, programs and learning. Today, public-focused exhibitions become essential. Museums hope to raise visitors' awareness in relevance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rough exhibition interpretations, and to convey more diversified cultural values through various means of communication.

Keywords exhibition development, interpretative planning, museums

猜你喜欢
策展博物馆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博物馆
不是所有的展览都需要策展人:从 “‘滚!’在当下:朱青生作品1994-2004”展览谈起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国内独立策展人与博物馆策展人比较研究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