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冬梅:看护重症患者的59天

2020-05-11 09:40
中国工人 2020年4期
关键词:护目镜病区急诊科

每天,当纪冬梅走出隔离病区摘下口罩正常呼吸时,她感觉全身的细胞都“重启”了一次。同样,隔离病区里,重症患者也在忍受着不能正常呼吸的煎熬,他们也期待着这样的“重启”。

3月25日晚,首批返京的46名国家援鄂医疗队员抵达全总国际交流中心,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休养。在迎接仪式上,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急诊科护士纪冬梅手捧鲜花,灿烂的笑容中带着些许疲惫。

59天前,纪冬梅和团队千里驰援湖北武汉的逆行画面历历在目。同一件橘粉色外套,同样的笑容,不同的是彼时藏在心中的忐忑和未知。

1月26日,大年初二,纪冬梅接到出发武汉的正式通知后,立即进入战时状态。没有考虑太多的她,第二天就抵达了武汉,站上了抗疫的第一线。

铁门内的24小时

纪冬梅所在的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对口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是一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距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仅1.6公里。

1月27日,抵达武汉当日,医院发热门已处于紧张的战疫状态,医护人员工作饱和,重症患者住不上院……

纪冬梅和团队马不停蹄地对病房进行改造,规划出能够收治36位重症患者的隔离病区,并在医院内配套设置了康复病房。

1月30日下午2时,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隔离病区的铁门打开了,与病毒的战斗一触即发。

每天,每名护士要在隔离病房内工作6个小时,4班倒,每班配置3至4名护士。隔离病区收治的重症患者多伴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因不能有家属陪同,护士便承担起了患者的一切护理工作。喂水、喂饭、温中药……铁门之内,她们成了患者最亲密的人。

直面病毒,纪冬梅也有担心,特别看到有医护人员住进隔离病区时,她的心又被重重地敲击着。每每担心时,她就和同事们更加严格地执行隔离衣的穿脱流程,两人一组,彼此监督和检查。纪冬梅笑着回忆说:“我们管这个办法叫‘相信疗法’,我们相信科学,也相信我们自己。”

隔离衣、大胶靴、护目镜、N95口罩……层层的防护,让医护人员的行动变得“迟缓”起来。只要一干起活,护目镜上还会出现令人讨厌的水雾。对于戴着眼镜又戴着护目镜的纪冬梅来说,这样的情况更是多见,“有时,能看清的地方只剩下一条缝”。

相比之下,戴口罩时的呼吸困难更让人感觉难受。“特别是夜班,不那么忙了,就会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真的会有一种濒死感。”纪冬梅说,太难受时,她会在窗边站一会儿,迎面吹来的冷风会让人感觉舒适很多。

每天,当纪冬梅走出隔离病区摘下口罩正常呼吸时,她感觉全身的细胞都“重启”了一次。同样,隔离病区里,重症患者也在忍受着不能正常呼吸的煎熬,他们也期待着这样的“重启”。

亲人般的守护

从穿上护士服的那天算起,纪冬梅已经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干了9年,每天都在与急危重症患者打交道,似乎早已习惯了生死。然而,武汉隔离病区的一道铁门,却将医护人员看到的生死再次放大了。

刚进入隔离病区不久,纪冬梅当班时就遇到了一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是一位90多岁的老爷爷。因患有基础病,老人被感染后病情恶化程度较快。医护人员做了最大努力,依然没能将其拉回生的世界。

老人去世后,纪冬梅和同事默默地帮老人整理着遗物。看着老人的遗体被推走时,她难忍心中的难过,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向老人推走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和平日急诊科里见到的死亡不同,隔离病区内没有家属的陪伴,去世患者的遗体会直接被推走。没有哭喊,也没有哀悼,死亡在短短的走廊里变成了一场无声的告别。

好在,隔离病区内让人振奋的好消息也一波波地传来。2月29日是纪冬梅最开心的一天,当天,有5名患者同时走出了隔离病区,3名患者核酸检测为阴性,直接被接到酒店进行隔离,另外两名患者转到康复病房。

在小小的隔离病区内,纪冬梅也和不少患者培养出了特殊的感情。其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86岁的老奶奶。

一次,在为老奶奶温中药时,纪冬梅怕老人烫着,细心询问了几次温度,这一小小的举动被奶奶记在了心里。虽然医护人员都穿着隔离服,老奶奶分不清楚她们是谁,但却记住了写在隔离服上的名字。几天后,当纪冬梅再次出现在老奶奶的病房时,老人直接叫出了她的名字,主动要求留下她的联系方式。

那一刻,纪冬梅感觉自己为患者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就在她返回北京当日,老奶奶的核酸检测为阴性,继续进行隔离后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在隔离病区的59天里,纪冬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出院的患者会对她们说感谢,被照顾的患者也会对她们说感谢。她说:“武汉人懂得感恩。”

某一刻的改变

每年春节都是医院急诊科最忙的时候,这些年,纪冬梅几乎没有在春节和家人团聚过。今年春节前,她刚刚将母亲从黑龙江接到了北京,准备母女二人好好过个年,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

“隔离期满后,我最想做的事儿就是拥抱一下妈妈,告诉妈妈,女儿长大了,可以做你的铠甲了。”在与重症患者相处59天后,纪冬梅仿佛又长大了一次。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在有生之年做一件值得自己骄傲一辈子的事儿,她也更懂得了珍惜和感恩。纪冬梅告诉《中国工人》记者:“要勇敢说爱,爱自己,爱家人。”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源于她在隔离病区看护的一位患者。那是从方舱医院转入的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进入重症病房前,他的父母和妻子相继因新冠肺炎去世,他的病情也由轻症转为重症。

得知患者的特殊情况后,纪冬梅和同事们格外关注,害怕他做出一些轻生的举动。然而,患者却格外安静,除了偶尔说出的几句“谢谢”,几乎不说话,只是默默地配合医生治疗。直到拿到出院诊断证明的那一天,患者愣愣地看着医护人员,仿佛在那一刻被“打倒了”。

一般情况下,得知患者可以出院后,纪冬梅和同事们都会兴高采烈地帮患者收拾行李,恭喜他们战胜了病毒。这一次,纪冬梅却不知道怎样开口。住在医院,患者还有医护人员可以依靠,走出了医院,患者却已经没有亲人在世。

“谢谢你们,放心吧,我知道自己要好好地活下去。”患者自己说出了医护人员最想说的话。纪冬梅听后,又一次戴着护目镜落泪了。这更让纪冬梅懂得了珍惜。

回京后,处于隔离期的纪冬梅终于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下。在酒店房间内看看书,健健身,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毛笔字。经历了特殊的59天,她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期待:“我会一直坚守在护士岗位上,也希望我们的职业能被患者理解、尊重,被社会认可。”

猜你喜欢
护目镜病区急诊科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显示护目镜裂纹故障分析及改进
平视显示护目镜
你是谁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