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东北,我随萧华横渡渤海

2020-05-11 07:06口述王敬礼整理
文史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渡海萧华船主

口述/王敬礼 整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中国战区仍有部分侵华日军拒绝投降,继续进行各种军事行动。中国军民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发起了全面的反攻。当时我是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的警卫员,我们部队就在山东胶济路前线。当时群情振奋,军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势如破竹,在短短十几天,就解放了长山、淄川、博山、莱芜和春山等11个县城,迫使日军龟缩在济南、济宁一些大城市里。

就在我们打得起劲的时候,接到了进军东北的命令。原来,蒋介石为了抢占胜利果实,请求美国帮助抢运国民党军队到东北接收。党中央为了巩固东北的根据地,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12个团,从海道进入东北,并派萧华主任统一指挥。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给我们做具体部署,并要求我们部队换上便衣,一律轻装,尽快出发,迅速到达目的地。于是两三天内,我们全部换上了便衣、毡帽,全是渔民打扮。

数万人的大军,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部换上便衣,谈何容易,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身上的便衣有的是群众连天加班赶制的,有的是群众把现成的,甚至身上正穿的都捐给了八路军。仅地处山东烟台的龙口码头,工人听到工会的号召后,就捐出500多件衣服。工会主任马盛亭心急于支援部队,又苦于家贫无衣,索性将身上正穿的新夹袄脱下献出来。马主任回到家后,妻子纪春兰不但不埋怨丈夫,反而夸赞丈夫做得对、做得好。部队所带的火烧,全是沿海的大娘、姐妹们赶烙的。千家万户,推磨磨面,老少忙碌,昼夜不停。广大人民积极支援部队北上的干劲激励了战士们必胜的信心。

紧接着是几天的急行军,第四天黄昏赶到了海边的莱阳县(今为烟台市代管县级市)。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迎接我们,并一块儿研究了渡海事宜。然后,我们坐上了从日军处缴获的大卡车,赶到黄县(今山东龙口市)滦家口上了船。

当时汽船很少,横渡渤海以小渔船为主。一艘船只能坐二三十人,数万大军,要在短时间内横渡渤海,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但是,长期在战争环境里磨炼出来的人民军队,初次面对大海,仍然充满着必胜的信念。许多战士是内地人,第一次见到大海,为了防止晕船,分别带了些十滴水、人丹等晕船药,准备的食物是火烧和咸菜。仅凭着这些,一声令下,数万名战士便有序地上了船,开始了艰苦的航程。

在海上,我们的战士表现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一举一动都遵从渔民的风俗习惯,无论怎样晕船、呕吐,也绝不违犯渔家的规矩。一旦空中出现了国民党的飞机,隐蔽号一响,战士们就全部躲进船舱,让风帆高扬在海面上,以躲避敌人飞机的轰炸。

等待渡海的解放军

在渡海期间,战士们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其中,有一个侦察排乘坐一艘帆船,被风浪吹离了船队,在外长山岛以东触了礁。20多名战士与船工互相救援、互相帮助,跳到了一块礁石上,这块礁石露出水面三四尺高,四面是茫茫大海,不见船只的影子。到夜晚,又冷又饿,他们用破船板烧起了火,一是取暖,二是发出求救的信号。当船板烧完了,寒冷的海风又威逼着他们。战士们好不容易熬到拂晓,又涨潮了,露出水面的礁石,渐渐地被吞没,冰凉的海水不断溅在身上,战士们挽臂并肩,面向海浪,像礁石一样坚强地屹立着。突然,有一只渔船向他们驶来,战士们认为是救他们的船来了,都很高兴。可是当船只看到礁石上有人时,却不往前进了。战士们向他们喊话,说明船触礁了,已经冻了一夜了。船主发话说,我们是商船,船上装满了货物,没法救你们,说完就催工人开船走。

礁石上的船工着急了,大声说,“这是开往东北的八路军,咱们自己的队伍!”撑船的都是穷人,一听说是自己的队伍遇了难,坚决不往前开船,并和船主争吵起来。战士们商量一下后,对他们说:“老乡啊!日本鬼子虽然投降了,东北的父老兄弟还在受苦啊,我们都是中国人,要以大局为重,你把船上的货物抛到海里吧,登岸后,我们八路军赔偿你全部损失。”由于战士们的动员,加上船工的大力相助,最后船主把船上的货物抛到了海里,20多位战士得到了重生。到了东北,部队如数赔偿了船主的损失,这时的船主又惭愧又感动。

当时,我在警卫班工作。萧华主任带着指挥机关和我们一个警卫班,共计20多人,在黄县换了便衣,在滦家口分乘两艘机帆船,先到烟台长山岛,找县大队了解了有关情况,准备一天一夜赶到目的地。

那天黄昏刮起了六七级西北风,海边的人说“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三丈”,还真不假。机船上颠下簸,左晃右摆,一会儿被浪推上顶峰,一会儿又被抛入谷底,一番颠簸之后,我们可就受不了啦,头疼、眩晕、恶心,似乎五脏六腑都在搅动,许多人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嘴里又苦又涩,脸色苍白,头重脚轻,有的甚至昏厥过去。

暮色中,我们穿过大黑山岛与珍珠岛之间的珍珠门。据说晴天从这里过能看锃亮闪光的珍珠,可是这会儿哪里能看得到“珍珠”啊!现在满眼都是惊涛骇浪。我们多是第一次乘船渡海,哪见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这个时候,前面船上的船老大着慌了,向后面挥手打手势,要调转船头折回来。后面船上的船老大是地方党组织特意派来护送我们的,是某县的负责同志,他曾在海上打过游击,30多岁,中等个头,瘦削的身材。只见他钉立船头,迎着扑面而来的浪花,用手圈个喇叭筒喊:“千万不能回头,当心见海龙王!”风声浪声,吞没了他的喊声,他连连打手势,要前方逆浪而进,勇往直前。就这样,在他的指挥下,两条船奋勇闯过了珍珠门。我们长出一口气,他也舒心地笑了,说:“让你们受惊了!”有人问他,方才见浪那么大,你为什么不叫船回头?他说:在风急浪高时,珍珠门形成漩涡水,只要一回头,非把你打翻不可,早年这里还沉没过一艘兵舰呢。

过了珍珠门以后的当天晚上,我们住在渤海中部的砣矶岛。护送我们的船老大说,咱们船上人少,压不住浪,再压上几千斤石头块,船就会稳当些。下半夜,风小了些,我们就往船上搬了石头,继续前进。

这次海运,共动员了小汽船30余只,每只可载七八十人,小帆船140余只,每只可载二三十人,因为船只大小不一,动力不同,加上出发地点不同,所以往返时间极不一致,一般需三四天时间。如遇恶劣天气,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全部渡完,共历时两个月余。战士们以顽强的斗志和毅力,甚至以鲜血和生命,第一次创了木船渡海的奇迹。除损失一只船和因翻船不幸牺牲30 多位同志外,其余同志都先后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是这样一船又一船跨过渤海,到达东北,胜利完成了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战略任务。

附注:王敬礼,男,1919年出生,河北平山县人。1937年10月参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河南兰考县兵役局科长、县粮食局副局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2005年6月逝世。本文根据他的回忆资料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渡海萧华船主
渡海侦察英雄杜士德
萧华和罗荣桓的良师益友情
萧华将军的家风
萧华与刘白羽的一段往事
无题
渡海之后:丘逢甲诗中的台湾印记与沧海苍生情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
倒过来,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