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2020-05-11 08:12武海博傅国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丁苯内皮溶栓

武海博 傅国惠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47300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多发神经内科疾病,由脑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引发局部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所致,病死率较高,治疗关键为尽早促使血液灌注恢复,减轻脑细胞缺血性坏死,修复脑组织功能[1~2]。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他汀类药物等,但溶栓治疗受时间窗(发病后4.5~6.0 h 内)限制,而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他汀类药物均为常规用药,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仍欠佳。丁苯酞软胶囊属于中成药,含提取自芹菜籽中的左旋芹菜甲素,可促进大脑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且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等作用[3]。本研究探讨应用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20 例;年龄42~78 岁,平均(61.24±3.84)岁;病灶部位:基底节26 例,额顶叶18 例,其他11 例。研究组男34 例,女21 例;年龄41~77 岁,平均(61.15±3.79)岁;病灶部位:基底节25 例,额顶叶17 例,其他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25 分[5];发病到入院时间≤72 h;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所用药物过敏;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4023041)口服,100 mg/次,1 次/d;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080090)口服,75 mg/次,1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8)口服,40 mg/次,1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0.2 g/次,3次/d。两组1 个疗程为4 周,共治疗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NIHSS 量表评分拟定,该量表包括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等11 项,总分42 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治疗后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为基本痊愈;治疗后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5%,但不足90%,为显著改善;治疗后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但不足45%,为好转;治疗后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或增加,为无效[6]。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改善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O 水平高于对照组,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n 治疗N前O(m mol/治L)疗后 治疗前ET -1( pg/m治l)疗后研究组5539.78±8.1564.51±10.1198.24±22.9651.62±10.85对照组5539.77±8.0648.96±9.2998.14±23.1570.36±14.57 t 0.0068.3990.0237.650 P 0.4970.0000.4910.000

2.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SO D( IU/L)治疗后 治疗M前D A(mmol/治L)疗后研究组5550.12±8.71102.23±11.8514.22±2.986.48±2.18对照组5550.32±8.5979.54±10.8714.19±3.038.75±2.32 t 0.12110.4650.0525.288 P 0.4520.0000.4790.000

3 讨论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发展成为严重威胁全世界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病率、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该病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由多个病理因素共同参与,目前仍未寻找到特效治疗药物。溶栓治疗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受溶栓时间窗及溶栓禁忌等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等。其中,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促使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氯吡格雷除抗血小板聚集外,还具有稳定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阿托伐他汀为常见降脂类药物,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脂质斑块。但部分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仍欠佳。

丁苯酞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能克服溶栓治疗时间窗局限性,治疗时间相对较宽。丁苯酞成分中芹菜甲素可调节梗死区脑组织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微血管,缩小梗死面积[7]。此外,丁苯酞具有较高脂溶性,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直接对病变部位产生作用,起效快,效果显著。丁苯酞还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缺血性脑组织,促使脑损伤程度减轻。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丁苯酞辅助治疗有利于增强疗效。这是因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丁苯酞辅助治疗,可自不同机制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脑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使神经元保护功能增强,提升治疗效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O 水平高于对照组,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辅助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是因为丁苯酞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量减少,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保护神经元功能,且有利于减轻脑损伤。此外,研究组治疗后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丁苯酞辅助治疗在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上也具有一定价值。目前认为,氧化应激损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自由基形成、抵抗自由基能力失衡,可引发氧化应激,致使机体细胞内活性氧、MDA 水平异常升高,SOD 水平异常下降,细胞天然防御机制降低,不能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而丁苯酞可经由促使抗自由基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提升,对细胞氧化应激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抑制。而且,丁苯酞还可促使活性氧减少,改善机体总抗氧化能力,达到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目的。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采用丁苯酞辅助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增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内皮溶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