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站走笔

2020-05-11 11:47唐利春
小品文选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青石板路驿站油茶

唐利春

观音岩,位于川黔茶马古道,是重庆南川的一处古驿站。一块块青石板,像被人摆在狭长的里弄里,一凸一凹,斜插而过驿站,蜿蜒在荒草荆棘中,沿着一座大山隐入另一座大山。鲜有人知道这绵延几十公里的青石板路兴修于何时,这条通道上曾有过多少匆忙的脚步。

这掩身于崇山峻岭之间,逐渐被冷落甚至遗忘的古道,每一寸泥土都渗透着汗渍。在若隐若现的时光背影里,金佛山儿女沿着这条石板路,或肩挑,或手提,或背扛,将大山里的笋子、桐油、茶叶、药材等物产,运送到大山外面去交易。清脆悠扬的马帮铃声、荡气回肠的吆喝吼声在山间飘荡,演绎着渝南黔北特有的地域风情。

走在驛站的青石板上,风从山谷吹来,吹过一树树、一枝枝浓淡不一的红黄枫叶,几片落叶打着旋儿,飘撒在青青石板路上。街道两旁巴渝穿斗结构或土石结构的民居在身边矗立,虽不是雕梁画栋,但是朱漆木门、挑梁斜撑,与随处可见的石水缸、石脚盆、石碓窝,以及青瓦屋檐下错落有致的串串红灯笼交相辉映,霎时间古意盎然。

行走驿站,在明媚的光影里,寻觅那些温暖的遇见。入街口的一幢老宅,用石砖奠基,工艺精细,推起来嘎嘎响的木制大门、红漆剥落的木雕窗户,裸露着木质纹理。一个旧书摊因陋就简,直接在屋檐下支起一块长形的木板,一头顺势搭在高高的木门槛上,一些旧报刊按类码放在上面。一个老者躺在门口的太师椅上看书,老旧的茶桌上,一杯茶水正冒着热气。

在驿站,我闻到香浓扑鼻的油茶味道。千百年来,这里人对油茶情有独钟,几乎人人都会熬油茶。如今老街仅存的一家油茶店,店铺木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张家油茶。门前檐下挑出一米左右的柜台,下半截是半米多高的长石板所砌,上面是被磨得乌亮的木质旧式柜台。铺内方桌长凳,透着古朴的色泽,楼梯也是斜角而上的木楼梯。楼板经过长年的烟熏火燎,已变得漆黑如墨,旧日商贾往来的繁华依稀可见。

皮肤黝黑、精明能干的老板娘七岁起跟着母亲学做油茶,有一双巧手。她说,当年祖母每天要卖三十斤米的泡粑、整整一斤茶叶的油茶。油茶好喝,可真正要熬出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油茶,无论是在选料和加工工序上都是极为考究的。

熬制时,将腊肉颗粒炒出油,加入茶叶炒至茶梗发白、茶香扑鼻,加入适量山泉水盖上锅盖,煮至水近干,再用木制水瓢将茶叶慢慢研熬成羮,再加水煮沸,一碗上品油茶方成。醇厚的清香,悠长的余味,张家油茶卷进了时光的味道,也牵动着游子的思乡情怀。空闲时到观音岩喝油茶,已是不少城里人的一大喜好。

拐进一间文艺雅致、特色鲜明的手工画坊,一串造型独特的陶瓷风铃在风中轻轻晃动,墙上挂着的、角落里随意摆放的一顶草帽、一个葫芦、一篓草鞋,每个细节都是一幅画,都别有一番滋味。一身棉麻长裙的店主正指导几个美术学院的学生创作彩泥画。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文艺女青年,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了生养自己的观音岩,还带回了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男友,共同绘制手工画,追逐自己的梦想。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个驿站,但无论走多远,只有凝结着思念与牵绊的地方,才是永远的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青石板路驿站油茶
初见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青石板路巷
青石板路,兜转不复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为何我们在风雨飘摇的日子
囫囵吞枣
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