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0-05-11 11:54蔡薇
中文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蔡薇

摘要: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点,也是拓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路径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将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策略,期望对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对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唤起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优秀的创新创业品质。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出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一、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动机

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逐步积累认知,从而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认知包括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动力之源,当学生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时,创新创业意识也会被随之唤醒[1]。由此可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动机。

2.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是其应当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这个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社会实践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3.锤炼大学生创新创业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由于社会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因此,为适应社会学生必须学会在逆境中处理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显著增强,意志力和应变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从而养成优良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社會实践活动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设置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为有效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应当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如下课程:其一,创新创业见习类课程。通过该课程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此高职院校要多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采取行之有效的见习策略,提高见习效果。其二,创新创业实习类课程。该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用于实践当中,达到锻炼创业技能的目的。具体的实习过程可在创新创业型教师指导下开展,进一步提升实习效果。其三,创新创业调研类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创业分析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专业教师应为学生指明调研方向,给他们提供调研课题,而学生则应充分发挥出自身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社会调研,对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利用,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2]。

2.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应当加快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程,以此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高职院校应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为前提,建设各种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如见习型、实习型、调研型、体验型、社团型、勤工俭学型等等。同时学校要逐步完善实践基地的基础设施,发挥出基地应有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由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规模比较大的工程,仅凭学校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如与企业合作、与社会机构合作等等[3],借助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基地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当基地建成之后,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保证基地正常运行。

3.丰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为使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应当不断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借此来提高实践效果。一方面学校应对社会实践环境进行优化,组织创业文化品牌、创业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并举办大学生创业交流论坛,让学生在论坛中交流自己的创业心得和体会,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另一方面学校应对现有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定期开展创业大赛及社团活动,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借此来调动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4.完善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融入时应对相关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具体对策如下:其一,组建评价队伍。为确保评价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评价队伍,主要成员包括校领导、院系负责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教师、学生代

表[4]。由该队伍全权负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监控和评价工作,以此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其二,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为使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出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高职院校应建立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其三,创新评价形式。高职院校可在沿用传统评价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评价形式,如PPT现场汇报、利用微信平台展示实践成果、网上投票等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环节中,促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冬梅,李丹,张富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模型建构及其培养路径探讨[J].福建茶叶,2020(2):84-85.

[2]陈赛珊.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7):125-126.

[3]张俊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4):130-132.

[4]凌旭,王晓先,程程,谢霈.基于社会实践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7):41-42.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