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与政治信仰的关系

2020-05-11 06:02刘妍
祖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意念信仰

刘妍

摘要:理论自信与政治信仰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方面,本论文在厘清基本概念与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基于理论自信感召政治信仰的力量,阐释了二者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政治信仰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寄托和依赖,能够最全面,最真实的表现一个人的政治立场问题,而理论自信作为信仰的基础理应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强化,最终确立崇高的政治信仰。

关键词:理论自信   政治信仰

一、理论自信

通常意义上的自信是指人作为主体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产物,它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主体基于对客观环境做出理性估价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活动。我们这里所阐释的理论自信,是以实践、历史以及文化为考究所沉淀而来的精髓性的存在,是指主体坚信某一理论内涵所揭示的内容是符合客观规律并且体现了最本质的现象,同时能够自觉做到对该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相信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廓清理论自信的内涵首先需要把握理论自觉,“自觉”是主体潜意识里对客体主动地,自发地认可与践行,是一种感官的接受,或者说是由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意识方法。理论自觉更侧重意识层面的意义。为更形象理解理论自觉以及与理论自信的关系,我们引入文化自觉这一概念加以表述。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意思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按照这一范式,在一定意义上作为文化范畴里的一种升华与凝练的理论,其自信的基础首先是理论自觉。自主地、能动地反思、批判、传承某一主义、理论或者学说体系是自觉的必然要求,我们讲理论自觉就是不仅要深刻理解其当下存在的意义,而且更应该做到前瞻性的创新与升华。总之,只有实现理论自觉才能认清自信的方向,即准确认识理论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进一步产生理论自信或不自信的情感交流。理论自觉关系到一种意识信念是否会继续发展并最终形成对某种理论当前以及未来所展现出魅力的一种自信。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最根本的行动指南,同时与中国实际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得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的作用。因此,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信仰之所在,力量之所在。

二、政治信仰

信仰属于意识层面,精神领域的范畴。与一般意义上的精神存在不同,它是人们追求进步,渴望意义的自我状态。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信仰?信仰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指导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当人们开始找寻一种精神寄托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情况不尽人意从而导致怀疑、否定、消极等负面情绪的爆发,这时就会从精神价值的角度去思考事物最完满的状态并加之以描摹、想像、判断、相信等情感,就会产生体现生命价值的精神存在,即信仰。信仰的本质是历史的,它不是一层不变,固化的状态,而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范畴,是历史选择的最终结果。这里我们所讲的政治信仰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信仰总是基于特定的理论、制度、体系等方面的学习才形成的,它不是内心道德幻想出来的倾向,而是人们通过理性判断而来的一种意识倾向与坚定。当前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理论自信的目标:坚定政治信仰

理论自信与政治信仰统一存在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首先,都是认知的一种方式。理论自信强调的是对当前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等思想方面的肯定,是经过判断,意念最终达到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相信情绪;政治信仰主要指向未知与未来的一种相信,是我们坚信在当下付出努力与激情从而实现理想与希望的情感,具有某种先验性认知涵盖于其中,而这种先验性的认知就是通过对当前理论自信所获得的。理论或者主义经过实践与历史的检验同时对某一问题的终极标准进行比较与考量而形成,期间经过了判断与意念这两种意识行为。判断是对于错的区别,二者显然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通过经年累月的学习与积累,以及实践的检验,客观存在的东西就会在主观中形成体系,理论的雏形就会出现并进一步经过意念不断加深,此处的意念是以实现某种利益为前提而形成,可以理解的是,某种理论或主义在一定历史阶段站主导地位必然是由于它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并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原因,因此,意念是理论具有终极意义的必要因素。通过意念,也就是思想的进一步强化达到对理论自信的境界。意念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信仰,是需要精心维护与坚守的,它会成为指导我们生产与生活的向导,是哲学上关于元的问题,也就是回归到了终极关怀。可见,不论是对理论的自信还是形成一种坚定的政治信仰,这些都是认知的过程,它体现了一种理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启示我们既然思维的方法已具备那么正确的理论作为内容,作为被感知的对象理应被置于信仰的高度。

其次,都属于肯定性的情感。自信与信仰都是情感的体验过程,两者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自信是前提,信仰是结果。一方面,我们所讲的理论自信就是情感不断累积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是曲折的,某一正确理论的形成也是如此,从它开始出现就是一个物议如沸的过程,而每一次的理论积淀与升华都可以加深我们对该理论的理性的学习与感性的体验,从而形成对该理论的认可与肯定。总之,伟大的理论必定倾注几代人的心血,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最终形成颠扑不破的真理,理论自信是经过历史与实践的检验形成的一种肯定的态度与意向,是深刻的情感。而政治信仰则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狂热之情,表现为意识上更加自觉的接纳与无限满足,形式上则以情感的寄托或者希望表现而来。一般而言,信仰者在精神层面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坚信自己的信仰可以化解危机,督促进步,获得愉悦感。因此,对于信仰就成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的灌输,信仰就作为一种肯定的情志而存在了。可见,理论自信与政治信仰的落脚点都是积极、肯定的情感,而政治信仰则是基于理论自信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最后,都是一定社会的表征。不论是理论自信还是政治信仰都是依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出来的。政治信仰就像一面旗帜,而理论自信就是我们始终如一面向旗帜的动力之源,二者有共同确定的方向与目标,从而能够以更强大的感召力凝聚社会力量,实现中国梦。从这一角度理解理论自信与政治信仰就更侧重有限与无限的含义,也就是说理论自信给我们提供的是对社会的有限关怀,是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特定的内容,是有条件的存在,而政治信仰则是对社会的无限关怀,只有这样作为信仰主体的个人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并转化为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行动力量。因此,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应不断加强理论的自信,沉淀更多有限的存在,最終形成稳定的、无限的、崇高的政治信仰。同时,这种情感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统一,在共同理想的号召下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取得的新成就,在实践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升华为对政治的信仰,这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坚定理论自信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政治信仰,这是两者基于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内在联系的结果,在当前,我们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理论自信,坚守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我们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解决好改革开放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立足最大国情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同时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形成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理论自信,坚定政治信仰。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M].三联书店,1996.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意念信仰
意念机器人(上)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涓滴意念汇成河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