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0-05-11 12:20施晓敏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管理现状科研院所知识产权

施晓敏

摘   要: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战略规划、管理制度三方面对科研院所当前产权管理现状作出说明,进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为科研院所产权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院所  知识产权  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1(b)-0241-02

科研院所为高新技术发展以及基础科研工作实施的重要场所。知识产权的管理关乎着科研院所的竞争力和合法权益。在产权制度逐渐完善过程中,申请产权人数逐渐增加,这一现状激发科研人员对专利的保护意识。当前,科研院所的产权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各项挑战。

1  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1.1 产权保护意识缺乏

在科研院所中部分研究人员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缺乏,错误地认为只有做好产品和项目,提高产值才能体现出工作价值,将知识产权视为项目或者产品的附属品,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科研工作者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申请专利过程错过最佳时机,让竞争对手捷足先登。我国在《专利法》中明确规定:“针对同一专利发明,存在超过两个申请人时,先提交申请的获得专利持有资格。”所以,待时机成熟之后再提出专利申请,这种知识产权的获取意识和行为可能导致科研所科研成果失去专利申请良机。

1.2 缺乏战略规划

部分科研院所关注著作权、专利权等方面的管理。对于商业机密、商标和技术等管理规划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技术产权方面,科研院所中技术成果和专利技术应置于同等地位,实际上,由于法律的复杂性以及技术的机密性,致使部分技术未参与科技创新评定活动,导致大部分技术的战略规划不完善,破坏了其产权价值。

1.3 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部分研究院所未重视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重点对科研项目实施整个阶段展开全面的监督和考核,导致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成知识产权。其次,针对科研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领域技术的管理不足,导致科研工作受阻,管理效率低下。最后,未能结合科研项目制定激励制度,导致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高。

2  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的发展对策

2.1 提高产权保护意识

强化产权保护意识为系统公工程,只有科研院所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有深入地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产权。面临着当前科研院所相关人员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只有组织人员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展开培训,分别对领导人员、管理者和科研人员等分层渗透产权保护意识,才能切实提升产权保护效果。在人员参与培训过程,可学习到更多与产权有关的法律,感受到科研院所中产权存在的战略价值,不断激发其保护意识。

例如:某科研院所为提高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的产权意识,积极开展培训项目,将知识产权相关培训纳入到年度培训计划当中,重点对科研人员“产权贯标”、“专利布局”、“撰写技巧”、“产权管理”等知识展开培训。在产权中心精心筹划和组织下,重点针对该科研院所中专利撰写和专利挖掘等展开专项培训,参与培训的科研人员和管理者超过300人,其中各级领导、主管人员参与率超过85%,在参与培训之后,科研院所内所有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明显提升,促使产权创新、保护等理念深入人心。参与培训的科研人员能够认识到产权申请时机的重要性,关注其“实效性”,在新技术的研发初始阶段及时提交产权申请,保护了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1]。

2.2 制定产权战略规划

科研院所对相关研究获取知识产权的主要目的为保护和使用,从产权中获取收益。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技术方面的创新都要申请专利,也不意味着所有专利都能进行转让。对此,根据产权性质制定出战略规划为产权管理重点问题。针对科研院所技术方面产权战略规划缺乏的现状,可借鉴美国专利战略计划。对科研院所中10%左右的技术实施机密保护,不申请专利;对25%技术实施重要专利管理,在投资风险低,并且回报率较高的前提下,可进行转让;对45%的普通专利,在费用合理的情况下,许可转让;针对20%科研研究产生的副产品专利,发放专利许可。各地科研院所可结合自身科研研究具体情况,制定出和战略发展相符的产权使用规划,落实产权保护以及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技术产权使用需求,分层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可提出外围专利的申请,构建“产权专利池”,针对科院院所不想公开申请的技术专利,可通过发表文章或者主动公开等方式对技术进行披露,通过多种途径构建“保护网”,协调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经济属性以及技术属性二者关系,全面落实产权的战略规划与保护。

2.3 健全管理制度

以黑龙江省科研院所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为例,结合管理实际,重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关键技术、经费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以标准化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2.3.1 落实产权的全过程管理

该研究院所在产权的全过程管理中,将知识产权的信息利用融入科研项目整个管理过程,重视对专利、非专利等信息的分析和检索,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評审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贯穿技术监测。所有管理工作全部依照《研究所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执行。在立项阶段,重点落实产权规划,在设计过程逐渐落实。研发阶段,重点攻克技术关卡,针对项目应用的重点技术展开分析、挖掘和创新,积极总结技术成果,梳理设计方案和方法,结合“国防专利”、“关键技术”、“著作权”和“普通专利”等展开分类和筛选,保证专利申请及时,强化核心技术保护。在研发基金中突出关键性技术以及专利项目相关研究,保证基础性科研成果能够量化,便于考核,加速科研院所中智力成果向知识产权转化。项目验收之后,加大推广力度,持续为科研提供技术支持,扩大成果应用范围。

2.3.2 针对关键领域建立数据库

该研究所选取“水力测功器”作为项目研究重点,对专利态势展开分析,针对重点领域建立数据库。分析过程选取“声音隐身测试”技术,和技术人员展开多方面的沟通,拆分了轮船隔振相关技术,展开专利分析、检索和挖掘,进筛选出各项专利369个,并对超过10项核心专利展开解读,完成《水力测功器态势分析专利报告》。将以上技术信息向技术研究人员进行推送,获取到一致好评,建立了科研院所科研工作、知识产权二者互动交流平台。经科研需求分析、设计软件以及系统测试各项共工作结束之后,将管理平台作为基础,形成智力成果数据库。其中囊括关键技术、专利和软件的著作权等数据信息,实现管理过程的信息共享,并优化了专利电子化申报和审批等流程,进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于“已获受理”、“著作权登记”和“授权专利”等高效管理,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高了科研院所综合实力[2]。

2.3.3 落实经费管理

关于财务资源的管理,该科研院所探索出有效的产权评估管理方式,保证管理体系稳定运行。同时针对知识产权设置了专项经费,为促使所内各项科研工作良性发展,设置创新奖励,将产权奖励制度加以完善。依照制度,对科研工作中获取知识产权发明人授予奖励,保证奖金快速落实。在此制度下,促使科研人员在研究领域中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3  结语

总之,科研院所只有从当前知识产权管理实际现状出发,提高相关人员产权保护意识,落实战略规划,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产权管理工作深入落实,促使知识产权快速转化成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英,刘玉霞.国防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12):40-42.

[2] 李永明,杨翊,张颖珍.科研院所专利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142-143.

猜你喜欢
管理现状科研院所知识产权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知识产权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