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研究

2020-05-11 06:15雷陈
青年时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雷陈

摘 要: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集多种效用为一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为有效满足学习主体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探索适合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开发机制,涉及到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内涵、发展条件、教学系统结构等内容,得出研究结论,即俱乐部式体育教学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特点,但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呈现新的发展状态。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实施了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迎合了当今体育教学改革新趋势,体现了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新内涵。当前仍有很多高校对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未形成深刻的认识,因此着眼于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探究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引领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本文力图探索适合大学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寻找大学体育教学发展新方向,立足于高校体育学生全面发展,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一定借鉴。

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创新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起源于欧美,可称为社团。《现代汉语词典》对俱乐部的解释为进行社会、文艺等活动的团体,《牛津高级英汉词典》释疑为:为休闲参加某项特殊活动聚集的人群。社交、娱乐是俱乐部的基本功能,俱乐部体育教学是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以终身体育教学等思想理念为指引、满足学习者各方面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着重以学习者的能力兴趣为依据,采取分班教学形式,有效组织学习者进行体育知识学习活动的开展。

传统形式的大学体育教学及现代教育环境下的俱乐部体育教学都有一定的教育主题,因此可将兴趣性作为俱乐部体育教学的主题。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一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推行俱乐部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都涵盖一定的教学策略,包括实现条件等,俱乐部体育教学实现条件体现在教师、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教师是学生情感的维系者,学生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体育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学生步入大学前积累了一定的体育学习经验,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不能单纯依靠机械式讲解教学,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在教学组织中开展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具,要求教师以具体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审视学生能力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场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运动锻炼机会,弥补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具不足的问题。

三、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现代教育发展角度,终身教育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其教育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是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局势下,促进教育思想观念变革的思想是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体育教育界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完善学生个性,塑造学生意识,把握好学生的兴趣与体育导向的关系的共识。俱乐部体育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大学体育教育方式,引领大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的体育教育发展观念下,人本主义受到社会的重视。当今世界主流思想是以人为本,体育教育需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发展。人文主义对教学目的做出一定要求,要以实现学习者不同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引领目标,激发学习者的各种潜能,为其多层次发展需求服务。人本主义意识领域,彰显学习主体的意义性改变,将其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中。传统教育束缚学习主体的意义性改变,学习目标被机械提高,学习兴趣被抑制,俱乐部体育教学需要扭转传统的教育形势,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诠释人本主义的内涵。

四、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目标

《汉语词典》对个性的解释是个人特有的心理特征,高校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俱乐部体育教学需要实现塑造完善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促使学生把握某项目技术,学生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受俱乐部体育教学表现特征影响,教师要重视师生的人际交往。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1]。

高校体育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是向学习者传递与体育相关的知识技能,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中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标,学生仅从课本中难以获得有效提升,《教学论稿》提出,体育课的基本职能是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指导。增强体质非俱乐部体育教学的直接目标。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通过体育技能锻炼提升自身身体素质。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应反映学生的生活,将实用性强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

每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程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操作程序是迎合学生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深化对运动兴趣的理解——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了体育爱好,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教学课程设置中考虑学生的兴趣因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习者更愿意投入具体的体育学习中。

五、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构建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遵循一定的依据,俱乐部体育教学机制构建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切实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基于高校体育项目角度,高校要根据学生学情设置差异性体育项目。俱乐部体育教学机制建设可以分为专项授课班、课外俱乐部锻炼与竞技水平运动队训练。

教学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机制运行有一定基础,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教学目标设置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观,针对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结合相应的体育锻炼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以集体形式为主,明确主讲与辅讲教师的任务。俱乐部体育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需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这是因为课堂教学受限于各种因素,学生仅从理论层面很难把握体育课要领。

课外俱乐部锻炼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辅导,考虑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俱乐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个体,训练型教学设置满足挖掘潜质的学生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学习者发展,教师授课可选择小班授课形式,在教学中要凸显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专项辅导,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满足学生参与体育竞技的需求[2]。

大学体育教学主要涉及到师生主体,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提升的需要学习者配合与教师全身心投入。构建俱乐部体育教学机制要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高校体育俱乐部设置建立多样化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项目。不同的学习个体拥有平等提升体育技能的机会,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俱乐部有较大的的自由度,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自己的辅导教师,学生可以自行调节,凸显了学生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自主性。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中提升认知水平。俱乐部体育教学评价体制构建需要遵循相对与绝对评价结合,外部与自评结合,日常观察与系统测试结合的原则。为促进学习差异问题的解決,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要及时的鼓励取得进步的学生。学生在俱乐部体育教学中难以观察自身的不足,需要借助他人评价审视自我,他人评价包括教师与同学的评价。互评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俱乐部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不能局限于系统测试,需要利用日常观察综合审视学生的发展[3]。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发展对体育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受到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呈现新的特征,体现在师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为教师带来职业危机感,迫使教师开始主动学习。俱乐部体育教学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组织管理能力有所提升。俱乐部教学中,参与教学管理的大多为拥有专项技能的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设置主讲教师,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六、结语

俱乐部体育教学机制构建为大学体育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开展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必然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终身体育意识,涉及到大学体育整体改革研究,有力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品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不断探索总结,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促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蒋文梅.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J].江西教育,2017(9):4-7.

[2]林树华,金宇菲,王赫阳.浅谈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17(23):122.

[3]关超.高校体育课程俱乐部式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9):77,79.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