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与孕产妇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2020-05-12 09:26章雪珍周群英
健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参与率孕产妇孕妇

章雪珍, 周群英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 围产保健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1]对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在孕早、中、晚期服务内容增加了“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当今社会,大数据、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孕产妇作为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服务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国家级示范孕妇学校,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新形势下孕产妇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丽水市12所社区的2018年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在5所社区现场发放问卷150份进行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根据预调查回收问卷进行问卷题目补充和修订。正式调查共实地发放问卷500份,网络发放问卷80份,共计580份。实地回收问卷486份,网络回收问卷63份,共计549份。其中,有效问卷536份,有效回收率为97.6%。调查对象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8岁,其中20~23岁15人,24~29岁232人,30~34岁185人,35岁以上104人。受教育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占比为78.0%,75%以上处于工作状态,仅孕育一胎孕产妇的占总调查对象的69%。

1.2 调查问卷

1.2.1 问卷设计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文件中“健康教育”与“孕产妇健康管理”两项内容,以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2]文件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1.2.2 问卷内容 问卷共设30题,除人口学特征外,内容包括孕妇学校开展效果评价12题,孕产妇健康信息获得渠道情况6题,孕产妇健康知识内容需求6题,工作建议1题等4个部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0数据录入,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的列联分析(Cross-Tab)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学校参与情况及效果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的孕妇学校2018年参与率为71.2%,参与过10次及以上的孕产妇占比为36.8%,参与次数小于10次的孕产妇占比63.2%,全程参与率仅为12.3%;孕妇学校整体满意度为92.3%,其中43.6%的孕产妇认为“授课形式单一”,27.5%的孕产妇认为“课程实践操作太少”;孕产妇未能参加孕妇学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占比83.4%,其次是“不需要学习”,占比25.3%。

2.2 孕产妇健康信息获得渠道指标分析 孕产妇获得相关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媒体”(92.2%)、“手机媒体”(93.5%)等互联网媒体[3],其次是“社区宣传栏”(83.6%)。其中“网络媒体”接触最频繁的是“网页搜索(如百度、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达98.7%;“手机媒体”接触最频繁的是“孕育相关的商业APP(如宝宝树、西柚等)”,达79.4%,“医疗机构的官方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仅占23.7%。73.4%孕产妇认为通过“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获得的健康信息“可信度一般”。

2.3 孕产妇健康知识内容需求指标分析 对于孕产妇健康知识内容的需求最高的为“孕晚期健康管理内容”和“孕早期健康管理内容”两大类内容,其中“拉玛泽减痛分娩法[4]”和“如何避免生育唐氏儿”分别为其两大类的需求首位。此外,“二胎妈妈系列专题[5]”、“孕产妇心理健康障碍”与“准爸爸分娩体验”等具有新时代特色标签的需求明显,达到74.6%、49.7%与48.6%。

2.4 影响孕产妇学校参与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运用列联分析(Cross-Tab),从学历、年龄、工作状况三个方面对是否参与过孕妇学校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低学历(高中/职高/中专及以下)、35周岁及以上、无工作的孕产妇孕妇学校参与率分别高于高学历(大专/本科及以上)、24~29周岁、有工作的孕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学历(大专/本科及以上)、适龄(24~29周岁)、有工作孕产妇选择“未参加过”孕妇学校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身体条件好”“没时间”。

表1 影响孕产妇学校参与率的相关因素分析(例)

3 结论

以往研究表明,孕妇学校整体满意度较高,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课程,本研究结果发现,全程参与孕妇学校的孕产妇占少数,提示孕妇学校应根据孕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新需求不断调整健康教育授课内容[6]。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放开,高危孕产妇和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明显增多引起广泛关注,可增设“二孩”孕产妇专题健康知识课程;新时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孕产妇的健康需求,不同于以往只要求安全生产,孕产妇角色转换的心理适应性、孕期及产后心理健康障碍、产前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干预等心理健康需求明显,可考虑增加孕产妇情绪管理相关课程内容;最后,可加强家庭互动式[7]的健康教育课程,孕产妇科学养胎、顺利分娩以及“准爸爸”角色代入等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度较高,“准爸爸分娩体验”等课程更具备吸引力。

本研究显示,约有28.8%的孕产妇未参加孕妇学校,对未参与原因进行统计,排在前两位的是“没有时间”和“不需要学习”,分别占83.4%和 25.3%。网络媒体同样是孕产妇获得健康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但相当一部分(约73.4%)孕产妇认为通过“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获得的健康信息“可信度一般”,可能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真伪难鉴。手机APP等融媒体的应用使得孕产妇接收健康信息的途径多样化[8-9],因此,孕妇学校应充分利用融媒体手段,在开展面对面授课、社区宣传栏等传统的健康教育途径的情况下,探索手机APP直播授课、网络授课、微课堂授课等新模式,让“信息跑”代替“孕妇跑”,提高广大孕产妇获得健康教育的机会并激发其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积极性。

研究结果提示,孕妇学校要根据学历、年龄、工作状况的不同开展精准健康教育模式[10-11],实现不同人群不同侧重,不同对象不同特色。可根据学历高低,设置学科专业化水平与健康科普类水平两种课程;面向高龄孕产妇,课程应侧重在高危孕产因素的控制与预防方面;根据有无工作状况,做好集中实地授课与实操的合理时间安排。为了更好地进行精准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探索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工作[12]相融合,将“健康教育”与“孕产妇健康管理”两个基本公卫项目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孕产妇个性化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孕产妇安全。

猜你喜欢
参与率孕产妇孕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