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12 09:26陈旭永倪卫国姚明标
健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高血脂息肉

陈旭永, 倪卫国, 姚明标

(1.仙居县人民医院 消化血液肿瘤内科, 浙江 台州 317300;2. 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消化内科,浙江 宁波315200;3.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 浙江 杭州 311100)

结直肠息肉是由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肠腔内黏膜表面隆起,是一种良性肿瘤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为便频、便血、粘液便、肠梗阻和穿孔等[1]。随着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2]。出血是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分为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术后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 h后[3-4]。因术后出血难以控制,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治疗时机,危害患者生命。本研究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降低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仙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进行内镜摘除术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术前均经消化道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息肉。排除遗传性息肉患者、有肠道手术史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7~73岁,平均(42.5±6.7)岁。本研究经仙居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所选患者术前采用聚乙二醇3L进行肠道清洗。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仪器包括爱尔博内镜治疗工作站、奥林巴斯肠镜、FD-410LR热活检钳和AltonAF-2423DT一次性圈套器。手术时先注射250 mL生理盐水和2.5 mL肾上腺素的混合溶液于黏膜下,待病变部位充分隆起,使用一次性电圈套器切除或热活检钳钳除病变(切除时采用先凝再切的方式)。采用热活检钳时将息肉轻微提拉,使息肉基底形成天幕状假蒂后即通电,息肉发白时提拉活检钳切除息肉。根据创面情况采用电凝及止血夹处理。术后患者禁食12~24 h,避免剧烈活动。

1.3 评价标准 手术结束时无活动性出血,而在术后出现黑便、呕血、便血等症状,需进行急诊处理的情况判定为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出血[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共切除息肉83枚,切除息肉平均直径(9.3±5.1)mm。发生术后出血为11例(18.3%),术后出血发生于手术后1~7 d,出血息肉平均直径(12.5±5.7)mm,所有术后出血患者经使用热活检钳充分电凝止血或使用钛夹夹闭治疗后均成功止血。

2.2 影响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摘除息肉数、息肉直径、切除方式、息肉形态,是否合并高血脂的行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患者术后并发出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表1(续)

2.3 影响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后,以P<0.05的指标:摘除息肉数、息肉直径、切除方式、息肉形态、合并高血脂为自变量,以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是否并发出血为因变量(是=1,否=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摘除息肉数目≥3枚(OR=69.000)、合并高血脂(OR=4.145)、息肉直径≥10 mm(OR=6.667)、有蒂息肉(OR=4.846)是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结直肠部位常见的疾病,大多数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的发展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6],约50%~70%的结直肠癌由腺瘤性增生性息肉发展而来。发现患者有结直肠息肉时均需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有研究表明[7],高龄、合并高血压是影响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的行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患者术后并发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高血脂是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8],当机体在高血脂状态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显著降低,是影响伤口愈合的关键危险因素,提示当合并高血脂患者行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伤口中成纤维细胞功能降低可造成伤口较难愈合而导致术后出血[9]。

息肉直径越大,血管较粗,手术难度也相应增加。研究表明[10],息肉大小与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息肉直径每增加1 mm,术后出血的风险将增加13.00%。本研究结果显示,摘除息肉数量≥3枚,息肉直径≥10 mm,有蒂息肉是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提示手术时如切除息肉数目较多,会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应尽量控制每次手术时切除息肉的数量;息肉直径较大,供血较丰富,手术时应尽量仔细处理血管,避免出血的发生;手术中处理有蒂息肉时容易造成套切不彻底,留有较长的残留蒂可导致术后出血。

综上所述,摘除息肉数目≥3枚、合并高血脂、息肉直径≥10 mm、有蒂息肉是结直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猜你喜欢
摘除术高血脂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血脂有哪些症状?有什么危害?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