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2020-05-12 08:12廖媛池晓玲吴宇金吕永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血尿酸脂肪肝尿酸

廖媛 池晓玲 吴宇金 吕永慧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酒精因素外,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肝硬化等〔1〕。NAFLD患者主要以消化不良、乏力、肝脾增大、肝区肿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常导致患者出现肥胖症、肝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NAFLD除了会引发肝脏相关的疾病,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影响预后〔2〕。血尿酸是嘌呤核苷的代谢终产物,血尿酸水平升高,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被称为高尿酸血症(HUA)〔3〕。导致HUA的原因主要有机体内代谢酶出现异常,致尿酸增多;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大量细胞分解产生嘌呤类物质,并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另外,肾功能异常也易引起HUA〔4〕。目前,临床上关于NAFLD脂肪含量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甚少,本研究探讨老年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老年NAFLD的防治提供有力依据,以降低临床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抽取广州市中医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轻度NAFLD患者30例作为轻度脂肪肝组,中度NAFLD患者30例作为中度脂肪肝组,重度NAFLD患者30例作为重度脂肪肝组,并将同时期于广州市中医医院常规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年龄(岁)性别(n)男女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体重指数(kg/m2)腰围(cm)对照组78.65±4.851812128.56±18.2583.45±10.0824.56±3.4583.45±8.85轻度脂肪肝组77.98±4.951812128.65±19.1084.12±10.1225.12±3.2382.85±8.67中度脂肪肝组78.45±4.891614127.85±18.8583.52±10.1824.85±3.1083.12±8.46重度脂肪肝组79.04±4.661713128.35±19.1183.45±10.2025.12±3.0882.75±8.57F或χ2值0.2490.1760.0110.0310.2070.039P值0.8620.9810.9980.9930.8910.990组别腹围(cm)空腹血糖(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总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对照组88.95±11.255.58±1.351.78±0.432.28±0.755.08±1.140.25±0.13轻度脂肪肝组88.99±11.285.61±1.281.75±0.482.28±0.745.06±1.150.27±0.14中度脂肪肝组89.10±10.955.62±1.301.79±0.492.30±0.765.07±1.130.25±0.14重度脂肪肝组89.09±10.935.57±1.281.74±0.462.31±0.775.05±1.140.23±0.15F值0.0010.0100.0780.0120.0040.407P值1.0000.9990.9720.9981.0000.748

1.2诊断标准 NAFLD:依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①不饮酒或饮酒量女性<70 g/w,男性<140 g/w;②排除其他原因,肝脏影像学诊断符合弥漫性脂肪肝。(2)超声影像学诊断: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回声较肾脏强;②肝内管道结构不清楚;③肝区远场回声强度递减;上述3项中符合任意两项及判定为弥漫性脂肪肝。

1.3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长期酗酒导致的肝脏疾病;②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病等;③入组近1个月内服用可能影响肝代谢的药物,如噻嗪类、糖皮质激素类;④伴严重感染患者;⑤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

1.4方法

1.4.1收集一般资料 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记录并分析受试者的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血压、体重指数、实验室相关检查等。

1.4.2肝脏脂肪含量测定 所有受试者接受肝脏脂肪含量测定,利用磁共振质子波谱技术检测肝内脂肪含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仪器选用Phillips Achieva3.0THD 磁共振扫描仪,所有受试者由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2位检验医师进行,若对检查结果存在争议,邀请第3位医师再次对受试者进行检查,最终确诊。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磁共振扫描,在磁共振T2WI定位图像上选取波普最佳扫描层面,设定感兴趣区:血管较少、缺乏胆管区;区域大小:20 mm×20 mm×20 mm,磁共振质子波谱技术利用单体素点对选择性波普序列进行分辨:TR 2 000 ms,TE 50 ms,NEX=6,扫描时间:230 s。原始波谱图像利用系统配置的软件(GESAGE)测定脂质峰(1.0~1.5 ppm)、水峰(4.7 ppm)的峰值及波峰下面积。选择基线、普线较稳定的数据纳入统计中。肝内脂肪含量(IHTC)=脂峰下面积/(脂峰下面积+水峰下面积)×100%。脂肪肝含量严重程度分级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6〕中相关标准制定:CT平扫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轻度:肝脏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1.0;中度: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楚,肝/脾CT比值≤0.7;重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值,肝内血管清晰可见,肝/脾CT比值≤0.5。

1.4.3血尿酸水平测量 受试者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5 ml,选取迈瑞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英科新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免疫比色法检测,正常范围:150~380 μmol/L,≥420 μmol/L则可判定为HUA。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各组血尿酸水平含量比较,重度脂肪肝组血尿酸水平〔(440.52±35.58)μmol/L〕>中度脂肪肝组〔(395.80±30.80)μmol/L〕>轻度脂肪肝组〔(346.85±25.65)μmol/L〕>对照组〔(265.34±32.56)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695,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肝脏脂肪含量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血尿酸水平与NAFLD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性(r=0.950,P<0.001)。

3 讨 论

2002年美国肝病研究会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与NAFLD,程晋芳等〔7〕研究指出,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发达国家主要肝脏疾病。本研究结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在老年NAFLD的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且血尿酸水平随着患者脂肪含量的升高而上升。分析其原因为,尿酸为嘌呤核苷酸降解过程中的最终产物,其主要来源分为内源性(核酸分解与氨基酸合成)与外源性(食物中汲取而来),经肾脏排泄,尿酸排泄减少或生产过多均可引起NAFLD〔8,9〕。尽管尿酸盐具有抗氧化作用,但HUA仍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综合征、代谢性综合征(MS)等〔10〕。MS是指出现超重肥胖、血脂紊乱、空腹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3项以上代谢性异常的一系列疾病〔11〕。尹非等〔12〕研究指出,HUA患者发生MS风险较普通人高出数倍,且随着血尿酸水平的降低,MS的各项指标也随之下降。由此可见,HUA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尿酸水平下降时,对改善高脂血症、NAFLD等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

HUA能够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其主要体现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增加、三酰甘油合成增加、脂肪组织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与NAFLD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影响〔14〕。刘英等〔15〕研究指出,HUA患者合并脂代谢障碍、糖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较高。肝脏是能量储藏器官的脂肪组织,具有强大的内分泌与代谢功能,内脏脂肪堆积导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内脏脂肪含量升高,导致门脉系统游离脂肪酸增加,肝脏脂肪酸合成亢进时,(NADP-NAD-PH)介导的5-磷酸核糖向磷酸核糖焦磷酸参与的合成系统随之亢进,引起三酰甘油及尿酸的合成亢进,并进入门静脉与肝组织,诱发全身代谢异常,因此,血尿酸水平能够有效预测NAFLD与肥胖的发展,其主要机制为:①血尿酸经过细胞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使三羧酸循环有关的顺乌头酸酶受到抑制,柠檬酸在体内累积,进而导致三磷酸腺苷(ATP)柠檬酸裂解酶水平升高,促进脂肪合成;②果糖代谢过程中,血尿酸能够提高果糖激酶活性,加速三酰甘油合成,激活并诱导氧化应激NADPH氧化酶,出现脂质过氧化与炎性介质,最终导致脂肪堆积与NAFLD的发生及发展〔16~18〕。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医务人员应教育该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慢走、太极等有氧运动;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啤酒等,多食蔬菜、藻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旨在预防餐后继发血糖升高,抑制胆汁酸再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减少NAFLD的发生率。因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考虑到受试人群的地域、种族等差异,且临床关于血尿酸水平与NALFD的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甚少,本研究尚缺少较多的循证证据证明结论的真实性,鉴于此,未来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来佐证。

猜你喜欢
血尿酸脂肪肝尿酸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喝茶能降尿酸吗?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