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0-05-12 08:12李春映秦艳霞朱蓝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问卷心理健康

李春映 秦艳霞 朱蓝玉

(1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老龄化社会中,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坚决不能忽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包括孤独、焦虑、抑郁,环境及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会使老年人陷入悲观与失落情绪中〔1,2〕。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老年人迫于各种原因要迁移,离开多年已熟知的居住地,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较多学者〔3~5〕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只有较少学者关注到移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拟分析影响移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长春市流动人口较多的一所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电子档案中随机抽取100例老年人,男47例,女53例为移居组(户籍未在本地)和100例本地老年人(户籍在本地),男44例,女56例为对照组。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进行入户随访。纳入标准:年龄≥60岁且无语言表达和听力障碍;居住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者;有意识或认知障碍者;长期卧床者;疾病严重者;近年发生重大生活事件者。两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研究。(1)一般情况调查: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原居住地、经济和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进行调查。(2)症状自评量表(SCL)-90〔6〕是常用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此量表的结构条目反映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内容:躯体化(12项)、强迫症状(10项)、人际关系敏感(9项)、抑郁(13项)、焦虑(10项)、敌对(6项)、恐怖(7项)、偏执(6项)、精神病性(10项)、其他(7项)。评分标准采用5级评分法: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严重(5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态越差。

1.3质量控制 调查前先与研究对象取得联系,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在填写问卷前要对调查者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老年人在填写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条目,调查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为其解释清楚,问卷填写时间一般为15~20 min。遇到文化较低不识字的老年人,采用中立语气读取问卷条目,帮忙填写问卷。当场收集问卷,经研究者核对无漏项等错误信息,确保问卷的质量。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2份(移居组97份,对照组95份),最终问卷的回收率为9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心理状况得分比较 两组躯体化、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其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敌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移居组9713.46±1.5511.01±1.1312.80±2.1917.74±4.9611.45±1.726.68±1.568.47±1.576.12±0.3610.13±0.347.14±0.43对照组9513.22±1.4210.64±1.0110.51±1.9614.48±1.0910.66±0.596.12±0.328.24±0.456.11±0.3110.27±0.627.07±0.33t值 -1.720-2.736-7.320-7.056-2.151-2.350-0.848-0.204-1.502-1.683P值 0.0850.0060.0000.0000.0310.0190.3960.8380.1330.092

2.2移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月收入、受教育水平和迁移时间对移居老年人心理健康均有明显影响(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移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分)

2.3影响移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 以移居老年人SCL-90评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包括移居老年人的月收入(1 000~2 999元=1,3 000~4 999元=2,≥5 000元=3)、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1,高中及中专=2,专科及以上=3)、迁移时间(≤2年=1,3~5年=2,≥6年=3)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ɑ=0.0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其结果显示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分别为月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见表3。

表3 影响移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

3 讨 论

心理健康是基于老年人主观感受的体验,这种状态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和迁移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年龄的增长使大脑功能生理性退化和老年人在离退休前后生活的变化,使得85%的老年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7〕。研究表明〔8〕,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可影响其认知功能和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的降低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呈正比。梁小利等〔9〕对成都市231例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0.3%老年人存在轻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据研究〔10〕,心理问题能够引发50%~80%的老年性疾病。本研究发现本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移居老年人,这基本与李珊等〔11〕和董博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研究表明〔13〕,在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方面老年女性显著高于老年男性,可能与老年女性对周围事物关系更为敏感有关。老年人移居到陌生的环境中会格外小心翼翼,考虑的多并担心自己与他人能否和谐相处。在焦虑抑郁方面可能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各项指标都有所降低导致患病的概率增大,加之突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亲戚、邻里距离较远,迁移到陌生城市可能会有孤独、无助、不安等感受,其心理依赖度较高和缺乏安全感。移居出入地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与子女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有所差异,此外,子女由于工作繁忙没有闲暇时间陪伴与照顾,老年人内心万分孤独,无法诉说,出现沮丧、失望等不良情绪。老年人在心理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4〕。强迫症状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相互作用危害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15〕,子女的支持和给予老年人的肯定有利于疏导其心理负性情绪困扰,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减少心理不良症状的发生。子女的关心与否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如子女不关心和支持移居后的老年人,会使得老年人心理问题加深,不利于身心健康。通过与老年人的交谈发现,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最在乎的除子女提供的日常生活必备所需外,更关注的是精神需求,他们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心情舒畅,继而焦虑抑郁的症状能有所缓解。

研究发现〔16〕,老年人的经济收入高低影响融入新环境的状态,高收入的老年人可减轻自身心理状态不佳的情况和降低移居对其心理的冲击力。较好的经济状况是老年人的立身之本,并能拥有较高的家庭地位及较多的自主选择权。低收入给老年人带来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焦虑与担心,继而引发一些心理不良情绪。移居老年人经济状况较好也是在陌生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经济独立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交圈。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较其他老年人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周边环境,可能与自身素养较高、经济状态较好并能独立面对移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关;与胡善菊等〔17〕研究结果一致。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移居老年人可能由于经常接触新闻、多媒体等媒介,思想更接近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移居另一座城市后与当地人交流沟通的阻力较小,进而能更好地融入其中。佘秀英等〔18〕将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比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说明原始居住地对老年人的心理水平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原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如卫生间、电梯等实际问题的差异较原居住地为城市的老年人更不适应,所以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优于农村老年人。研究表明〔13〕,迁移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移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迁移时间的延长其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圈,并已形成固定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其心理应激水平较迁移时间短的老年人有所下降,更能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中。

老年人在新环境中还未形成较稳定的生活作息习惯和亲密的邻里关系,随着与社会接触的减少和朋友圈的缩小,交际范围在家庭中更易产生孤独、寂寞、自卑不良情绪,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居住环境改变会给老年人带来精神和心理影响,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均不高〔19〕。目前,社区并没有针对性地对外来老年人口举办活动,使得移居老年人没有归属感和融入感。建议开展社区护理促进服务,为老年人介绍本社区的相关内容和健康教育活动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针对外来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活动,使其畅所欲言,无障碍沟通。满足老年人心灵和生活价值感等需求,使其走出生活中孤独、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为了提高移居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可借鉴余燕飞等〔20〕采用社区群组管理的模式管理本社区范围内的移居老年人。举办社区活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心理水平,基于社区视角为老年人举办系统性、便利性和渗透性的活动不仅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交体系,降低了移居老年人的城市孤独感和陌生感。社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配备心理疏导专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解答,不定期地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状态,可以将老人的身心状态及时反馈给家人,在心理咨询室老年人可以互相畅所欲言,进行互动性的小组讨论,消除心里的顾虑与担心,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心理治疗师还可以对个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移居带来的生活困扰,社区应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氛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加要关注到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综上,移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应仅仅得到家庭的支持与关注,也应该注入当地政府和社区力量,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与责任,全面考虑影响移居老年人的心理因素,各部门及个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提升移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作出护理对策。在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形势中,应结合我国国情更加关注弱势老年群体的生活,关注精神心理健康,提高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出满足移居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路径,让移居老年人能够真真正正地融入城市-社区-家庭。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只在长春市一所人口流动性较大的社区进行了小范围的研究调查,人口比例分布不均等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倚。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问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