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5-12 01:08谢晶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语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范围的扩大,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出现了“正面交锋”,在此环境下,许多优良的文化习俗正在被逐步改变甚至已经完全消失。作为中华儿女,必须要阻止这种状况继续蔓延,因此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显得尤为重要,而最广泛的传播途径就是教育。其中语文这一学科是每一位中国人学好母语的关键,且其所蕴藏的文化知识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合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此来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其爱国的情怀,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做详细的讲解。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包含了较多经典的传统文化。学生在接受初中语文教育之后,其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可以使得自身的人文素质持续提升,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内容都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具体表现为:其一,所选课文中的内容让民族精神得以明确体现,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可以对我国历史上杰出人才的思想、精神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洗礼,使得自身更加具备民族气节。其二,所选课文中的内容使得生命价值的内涵得以传承,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中提到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都传递了我国传统文化优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学生都逐步进入叛逆期,那么在这些精神品质的熏陶下,就可以对自我有一定程度的约束,促使直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语文知识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可以领悟到更多的写作技巧或者思维。比如借鉴文学史上一些影响力文人的思想成果,对其思维方式和智慧进行理解并吸取与自身合适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从而使得自身的想象力有所提高。比如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学生可以对苏轼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解,再结合当前的实际生活来创新思维。此外,初中语文中所涉及的许多文章可以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受到启发,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这也充分证明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生传统文化蕴藏缺乏的原因

首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针对写作主要是通过谋篇布局,事实上课程教材中更加深入的传统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就目前而言,初中生在精神世界方面还需要被引导,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人格操守的品质有待提升。许多学生没有主动去阅读传统著作的自觉性,并且对传统著作没有太大兴趣,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在文学的积累上,还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蕴。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并迅速扩散。由于初中生还没有相对完全的自觉性,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一些粗俗用语或者较为牵强的表达形式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负能量。即使对其进行制约或者阻止,都很难改变初中生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

三、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在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积累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必须要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以此让传统文化能够更良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这样可以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调动起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不断积累知识,而不是投机取巧或者想着走捷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阅读一些文学经典,同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最终达到由量变转为质变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其早读时间来阅读传统文学作品,同时在正式上课期间介绍该文学作品的时代及相应的背景,然后带领学生全面学习文章。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表现的写作方式,这就能让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渗透。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想要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更加深入的渗透效果,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充分的激励。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相较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樣有局限性。尤其是针对学习,很多情况下都会受到自身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和效率都能得到不断地提升。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使至塞上》时,可以先介绍作者王维的实际生活以及相关的内容,在学生了解之后将其与自身的日常生活相比较,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起兴趣来学习古诗内容,最后教师再对王维作此诗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讲解,以此来促使学生理解该诗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又比如在学习《出师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当时的历史故事,并要求学生投入感情对此文进行朗读,尽可能地表现出诸葛亮在作此文时复杂的心境,使得学生能够从作者的立场出发来品味文章的意境,从而体会到作者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浓缩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中着重讲解

初中语文中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内容,仅仅只依靠课堂时间不能够将其全面地展示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每堂课的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并重点讲解核心内容,一笔带过其他内容,这样才容易让学生学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教师可以在依据时间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在其教学期间,带领学生体会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对文学作品的诞生所产生的渲染,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浓缩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领略其写作的技巧性,从而使得自身的人文素质有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教导学生之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同时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这样教师才能起到很好的领头作用,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吸引其注意力,从根本上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结而言,在祖国日益强盛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因此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要将传统文化良好地融入其中,这同时是作为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神圣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加强重视力度,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传统文化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应平.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9(29):55.

[2]马君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30):59.

[3]周文元.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58-159.

[4]孙元营.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13+115.

[5]牛红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学周刊,2019(24):58.

谢晶,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传统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