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2020-05-12 01:08王丹丹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主动性

王丹丹

摘要: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是幼儿课程优化的一种有效的形式。主题的选择要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环境则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教师可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含在环境之中,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活动  环境创设  主动性

随着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观察比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我们生活的城市日新月异,城市的这种变化,也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一天,晨间谈话时,琪琪好奇地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和我们现在大不一样,她小时候住的是瓦房,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找出以前瓦房的图片给他看并告诉他:“妈妈以前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和现在我们住的电梯房大不一样。”在我解释后,孩子们都加入了讨论,有的孩子说:“我姑姑说她小时候没有像永辉这样的大超市。”有的孩子说:“我奶奶说她以前都没见过地铁。”有的孩子说:“那以前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还有的孩子说:“我昨天和爷爷去逛街了,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吗?”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想象,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关注度提高了,如对马路、汽车、街道、商场、建筑等都充满好奇。他们想要试着去发现、去探索这些事物,作为引导者、支持者的我们,更应该帮助和陪同他们去探究。因此,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通过不同领域活动内容创设各种环境,环境又不断引发幼儿探索新的主题内容,幼儿在活动中认知发现,感受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美丽。

一、创设开放、自然的环境,支持幼儿理解主题的内涵

开放、自然的环境是幼儿自主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常常提供多种蕴含教育目标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有些主题活动可能离幼儿生活较远,或是幼儿平时容易忽略的,而情景化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导幼儿去关注、去感受、去理解,从而建构新经验。

语言活动:“老房子,新建筑”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故事中老房子的变化过程,感受城市的不断变化。

2.联系实际,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善,体验作为合肥人的自豪感。

3.初步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合肥的过去和现代的建筑图片。

2.幼儿居住的小区照片。

3.绘本故事《小房子》课件。

活动过程:

1.交流谈论

(1)引导幼儿观察合肥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房屋。为什么?

2.观看课件,倾听故事

(1)老房子为什么不适合城市的生活?

(2)为什么我们周边会保留很多古老的房子?

3.幼儿讨论

我们怎么才能留住老房子呢?

4.感受体验

观看中国代表性建筑,感受中式建筑的美。了解合肥已经成为中国园林城市,我们共同努力,会让合肥更加美好。

在本次活动中,我提供了较多的图片材料,让幼儿观察后大胆表述。通过创设开放的环境,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在观察比较中感受到了中国建筑之美。环境的创设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主题活动的内涵。

二、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交流分享主题信息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个幼儿都会从不同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或感受。我们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引导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在观察、记录、展示和说明中增进相互了解,分享同伴间交流的樂趣。

社会活动:“我身边的交通标志”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感受交通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尝试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功用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模拟道路情景的PPT课件。

2.幼儿收集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1.展示交流,分享信息

(1)展示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种交通标志图片。

(2)介绍其发现交通标志的位置及含义。

2.认识交通标志

(1)将交通标志按其不同功用进行分类,如按照“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分类,按“对行人的”和“对司机的”分类,并说明理由。

(2)讨论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的意义,并归纳出交通标志有“警告”“禁令”“指示”等意义。

3.模拟交通情景

(1)运用PPT课件模拟道路情景。

(2)选择不同的交通标志,对应不同的交通情景。

(3)环境隐含的信息,助推主题活动的开展。

主题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通过环境隐含的信息则可以让其沿着主题脉络不断挖掘深入。在社会活动“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中,我们发现了幼儿在观察主题墙的车辆时对车牌号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感,因此衍生出了数学活动“不一样的车牌”,从而助推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科学活动:“不一样的车牌”

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各种车辆的特点,知道车牌的用途。

2.对一组数字出现不同的排列组合感兴趣,探索不同的排列组合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车辆的图片。

2.数字“1、2、3、4”若干套卡片。

3.汉字“皖”和大写英文字母卡片等。

4.制作两个数字完全相同的“车牌”。

活动过程:

1.欣赏各式各样的车辆

出示车辆的图片,说一说:你喜欢哪款车?为什么?

2.初步感知车牌的组合方式

(1)讨论:当马路上出现许多同一款式的车时,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呢?是不是相同的数字排出的号码就一定相同呢?

(2)操作:幼儿两人一组,请每组幼儿都为“1”“2”“3”三个数字排顺序,看看可以排列出哪些“车牌”号码,将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总结:3个数字可以排出6种不同的顺序。

(4)再给每组幼儿加上一个数字“4”,4个数字可以排列出几种顺序?幼儿操作记录。

(5)交流:“1”为首时,共有几种排序方法?

小结:数字不同排列,就出现不同的车牌。

3.马路上的车牌

(1)讨论:车牌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汉字和字母)

(2)出示自制的两个车牌,数字为4349。想想:在马路上发现了两辆车牌数字顺序完全一样,怎么回事?

(3)出示字母。粘贴在“车牌”上。两辆车的字母也是一样的,怎么回事?

(4)出示汉字“皖”,粘贴在“车牌”上。讨论:除了“皖”字,你还能想出哪些汉字?

小结:车牌由汉字、字母和数字组成,不会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车牌号码。通过车牌我们可以把车子区别开来。

在本次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围绕身边的城市变化这一内在脉络或与其关联的内容来组织各项活动,根据主题的内容确定线索,依据线索确定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让幼儿通过环境加深对主题的学习,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和经验。

在主题背景下,让环境渗透到主题活动中去,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从分享到探究,从观察到思考,从模仿到创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题活动带给孩子的成长作用是显著的,带给教师的成长作用更是巨大的。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主动性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