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初探

2020-05-13 14:26郑素月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同质小班化小班

郑素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骤减,小规模学校逐渐成为农村学校的主流形态。农村小规模学校目前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小班额,但人数上的小班额不等于教学上的小班化。我们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师资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如何利用小班优势,依据小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小班教学的科学方法,形成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一、围绕总目标,开发特色课程

围绕“发展每一个”的总目标,开发了丰富、多样、可选择的新六艺校本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菜单课程需求,从“艺、体、书、技、棋、赏”六个方面共开发航模制作、烙画、快乐足球、中国象棋、中国舞、花样跳绳等21门课程,以学生自主选课走班的形式开展教学,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热情。

每个星期五下午,成了学生最快乐的时刻。学生可以离开教室,参加自己选择的课程;来到新的教室,與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共同学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启一段全新的实践学习之旅。

二、扎实开展主题研修,掌握小班教育策略

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主题研修,帮助教师理解、适应和掌控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小班课堂学科教学建议”,从“目标达成、学法指导和个体关注”三个方面,激发每一个学生深度参与,在师生、生生动态合作中夯实每个教学环节,把质量的提升落实在常态化的课堂。

我校初步探索同质与异质分组相结合的学习小组分组方式,由班级最优秀的4-6名同学组成同质小组,剩余同学则按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异质分组。在某一个学习环节,由学优生组成的同质组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等待其他组的这段时间内,他们就可以自主进行答案交流、错题分析、拓展类练习等学习活动。而老师则可以更多参与异质小组的活动,引导学困生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将同质小组培养成老师的副手,他们将逐步在老师的指导下,站在学生角度去进行部分知识的教学或讲解,从而实现“生教生”的目标,而老师将更多的作为课堂的调控者或引导者。

三、创建了富有个性的、多元化的作业体系

创建了富有个性的、多元化的作业体系:设计分层作业、自主预习作业、实践性作业。倡导教师面批面改作业,我们的班级人数少,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评价,尽可能地做到随堂、随时、面批。这样教师能充分和每位学生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学科教师经过多次研讨,形成语数《小班化分层作业实施方案》:

数学学科:针对普通生和学优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分类设计作业、分类批改与指导。每周实验老师会单独为学优生布置1-3次有一定难度(120—150%)的拓展类作业,而在此期间学优生不再做普通练习。教师利用课堂上学优生完成任务极快的时间差、中午或者课间,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具体步骤为:首先进行自我分析或分析他人错题;其次对其他同学的作业或发言提出质疑或解答其他同学的质疑;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与知识升华。

语文学科:尝试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三者要有机结合,每一类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其做一些抄写课文中词语,朗读课文、课外优秀读物的阅读;对于已经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中等生,教师可以布置其做一些背诵课文、对课文内容的改写、课外优秀读物的诵读积累,对于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就可以布置课文的改写、续写和扩写,以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小”,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人文关怀、平等对话”有了体现;学生真正能够开展交流、互动,从而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了落实;学生真正能够探讨、实践,从而使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现实。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前段时间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方案和规划深入思考、调整好工作方向,克服困难,改进工作措施,把这项工作做好,按时完成我们的项目预期目标。

猜你喜欢
同质小班化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貌异质同”话类比
比较中的“同质”与“异质”
“形同质异“的函数问题辨析(上)
近现代中国与西方体育文化间性研究
小班化的“化”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