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对策研究

2020-05-13 14:15刘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动态调整产业发展信息技术

摘要:该文针对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而进行调整开展研究,给出具体调整策略。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类专业与产业同步发展的瓶颈,然后指出人才培养与产业同步的策略,最后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例给出具体调整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8-0131-02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大任务。2015年人社部联合国家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1]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产教融合从创新实践走向制度化。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不同,重在通过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实验实训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适应专业人才培养对应岗位群的需求。对于信息技术类专业而言,存在技术更新快、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特点,对于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而言如何适应产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求,培养适合行业、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与产业同步发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专业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人才培养方案在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师资配置、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做了要求[2]。专业团队通过行业、企业参与进行岗位群需求调研,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一致[3]。但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需求的耦合度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典型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虽然做了行业、企业调研,学校了解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区域内行业、企业的直接参与,因此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上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不够贴合。这一方面受高校实训场室建设限制,不可能购买市场上所有的硬件、软件资源。另一方面则是校企专业合作办学不够深入。

(2)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不健全

校企合作普遍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开展,但是深度融合却不尽人意。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属于不同的体系,高职院校注重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像一种公益性的事业,而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因此两者必然存在一定的脱节。这表现在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的不同、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校企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平台,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3)专业建设的核心技能培养不能动态适应产业变化

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三个关键要素。信息技术变化迅速,一线教师缺乏学习新技术的有效途径,不能及时将新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2 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同步发展的实践探索

2.1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举措

(1)引入高质量企业代表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开展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本土化、冠名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

(2)搭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平台。建立符合政府需求、行业需要、企业利益追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合作机制。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障实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师人事考核、教学工作量上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对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4)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典型职业技能,使之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做到自主學习、上网搜索来不断扩充。

2.2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随产业动态调整设计

(1)专业师资队伍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的不同岗位群应将师资队伍进行分类重点培养。同时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动态调整机制。以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为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服务地方、区域产业中的网络安全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站安全运维管理员、网络安全系统评测师三方面为主,因此在专业教师队伍中结合不同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对教师进行技能培养。同时选择从事网络安全行业的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如图1所示。

(2)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随产业需求动态调整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应围绕职业岗位群开展,具有一定的梯度,并与不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对应。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例,围绕就业岗位群,形成以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防火墙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防与实践、信息安全技术与实施综合实训等为主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课程实训项目内容在选择上应该随着行业、企业对应职业技能模块需求变化而变化,其动态调整如图2所示。

(3)实训环境随着产业需求动态调整

教学过程中教学施教者、受教者、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那么教学内容实施的载体、环境必然发生变化。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先进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式进行实训环境的调整。既包含实训场所,又包含实训设备、实训资源,以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施教。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与产业发展不同步的现状,指出瓶颈所在,并结合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与行业、企业需求动态调整的实践方法,为高职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随产业动态调整提供了一种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凤亚.政行企校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智库理论,2019:188-189.

[2]张红,盘红华,商玮.系统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与产业同步发展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15.

[3]龚玮蓉.“政行企校四方联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市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为例.教育科学论坛.2019.7.37-40.

【通联编辑:李雅琪】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资助( SJS2018012);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软件技术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刘静(1979-),女,山西临汾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职业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动态调整产业发展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初步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