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溪词之“奇秀清逸”

2020-05-13 14:28林琳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

林琳

摘  要:史达祖是南宋清雅派代表词人之一,其词具有追求独创、想象奇特、炼字炼句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朦胧、奇幻、悲剧色彩浓厚的意境。其咏物词可谓是尽态极妍,展现出“奇秀清逸”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史达祖;梅溪词;奇秀清逸

史达祖有词集《梅溪词》,共收录词作112首。其词清雅,尤以咏物词为长,词句声韵圆转,字句精炼,具有想象奇特、色彩瑰丽的特点,颇具独创性。同时期的著名词人姜夔曾论到:“尧章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也。”

一、梅溪词之“奇”——奇特警迈

梅溪词中常见意象的堆砌现象,以情感为线索将意象连缀起来。这种跳跃的、蒙太奇式的意象堆砌被称为“映象连缀法”,给人以金玉满眼的效果,使得情感含蓄于内而形象鲜明可见;使用不当则易使读者觉得生涩难懂。然而史达祖以句为单位进行堆叠,不至于太过密集。如其闺情词《鹧鸪天》,上片首句呈现了一位闺中女子独倚栏杆,楼头伫望的画面;次句直接连缀了杏帘、胡蝶、绣床这三个意象;第三、四句以对句形式出现,一面是东风泪,写尽女子之哀愁,另一面素壁尘,以屋内陈设无人扫反衬女子无心他物的状态。下片词人对景怀人,通过一系列朦胧哀婉的意象——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的堆砌,显出不胜今昔之感。直至末尾方才阐明回想昔日秦楼楚殿,今日却“换尽风流”,愁绪缠绵,余韵不尽。

二、梅溪词之“秀”——秀雅工巧

梅溪词在意象的选取及语言的锻造上极力追求生新奇秀的风格,他善于选取一些明丽柔软之物,如“雪”、“溪”、“莲”、“柳”等,或是一些闺中之物,像“帘”、“扇”、“琴”、“袖”、“佩”来构成和谐的景象,使其词整体呈现一种清雅的风格。辅之以幽婉的情思,营造出幽约清雅的意境。以《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为例,作者选取“小雨空帘,无人深巷”这样词境:春寒料峭,簾外微雨蒙蒙,词人无意剪春衫,百无聊赖而幽巷寂寥。忽然传来了杏花的叫卖声,唤醒了作者莫名的惆怅,情与景完美融合;下阕回忆起当年之景,词人将烟雾之中的远山看作是伊人的眉黛,不禁唤起心中的隐痛。而末尾三句,在烟光雾霭中,草色映衬裙摆,女子挑菜于故园,词人已老去,而记忆中的女子却永远是那样青春、美丽,如今杏花又卖,声声皆是对老去情怀的忧愁。上下两阙今昔对比,皆是以秀雅之笔写出,描绘春天的景物情怀,而只于两片首句略带愁意,不加深情感的抒发,方是词人的高妙之处。朦胧景中忆故人,于模糊的记忆中写寂寥的情,整首词浑融一体,境界自出。

三、梅溪词之“清”——清新明丽

《梅溪词》现存词作之中,“幽”、“冷”、“寒”、“凉”等字频繁出现,大部分是抒写人生之痛苦,或是为年少时相思之情所叹惋。史达祖一生坎坷,从痛苦中清醒,在大彻大悟之后以冷眼看待世态炎凉,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体悟,时间易逝的感伤。如“梦回虚白初生,便凝冷月通窗户。”(《龙吟曲·雪》)和“恨白鸥,点了凉波阔”(《贺新郎》)两句,“冷月”本已凝固于窗外,在“虚白”的衬托下,月光愈发冰冷;“白鸥”本已是皓洁,然而可恨它轻点凉波,画面仿佛瞬间冰冻,读之便觉寒气逼人,由此托出一个清冷之境,与词人高远的情怀相谐。此外,词人常选择早春时节与夜半时分——这个万物复苏,给人希望时节,却又是春寒料峭,依旧寂寥的场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西风冷月更给人凄凉之感,这恐怕便是作者人生遭遇的写照。

四、梅溪词之“逸”——逸兴遄飞

史达祖的咏物词最负盛名,他在描摹精工方面的手法护火纯青——形神俱似且“不留滞于物”,通篇无一字显露所咏之物,唯题目可知其为何物,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绮罗香·咏春雨》为例,所咏之物为春雨,而句句不见“雨”字,减少直接描摹,而是从多个角度间接地去刻画物象。首句堪称经典,“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其主语为“雨”,词人将自己的情感灌注在雨中,说春雨用其带来的冷与烟将花欺、把柳困;“千里偷催春暮”,一个“偷”字,画龙点睛,既通过时间的变化暗示出春雨持续之久,又侧面点出了春雨之悄无声息;次句借天色之昏暗来写雨的湿润,一片迷离的精致;于是蝶与燕皆归巢,词人的“佳约”也因此延误。上阕是词人在屋内所见窗外之景,而下片则移步郊野,雨后江潮起,雾罩迷津,远山一片朦胧的景象,由此引发了怀人之心绪;“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这是两句是词人自铸新词,锻造出如此生新的对仗,词句新颖且流畅,为历代品评价所激赏。其中“新绿”和“落红”并非自我行为,而是被词人赐予了无限的愁绪,寄托在雨的使动中。史达祖在雕绘物象时,以工丽见长,不仅穷形尽相,而且以神似胜形似,神韵毕出,可见其才思,不愧为咏物词中的高手。

纵观梅溪全词,尤其是前期之作,集中体现了其清雅词风,与姜夔的评价相吻合。而后期由于人生经历和家国命运,其词逐步转为一种沉郁之风。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雷履平,罗焕章.梅溪词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