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探讨

2020-05-13 14:38范新源李玉琪马志辉任朋飞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3期

范新源 李玉琪 马志辉 任朋飞

摘 要:在衰败毛竹林中留用一定比例的伴生树,有利于改善光照和营养条件,增加落叶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竹林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毛竹林的生长。本文就伴生树留用密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留用密度为300株/hm2的伴生树对新竹的数量增长、平均胸径增大的影响最佳。

关键词:衰败毛竹林;伴生树;密度探讨

毛竹(Phyu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是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投资少、效益好的经济竹种,其笋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氨基酸和锌、镁、钾等多种元素,是上佳的天然绿色食品。竹林用途广泛,用于建筑、梁柱、造纸、制作工艺品等,是优良的乡土经济竹种。大力发展毛竹林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短、平、快的项目。目前,清流县林农对毛竹林的经营还比较粗放,大多是盲目地劈草、挖笋、砍竹,重取轻管,造成许多竹林逐渐衰败。为此,要使毛竹林高产、丰产,就要对毛竹林采取合理科学的抚育管理,实行规模化、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本文就垦复毛竹林时如何合理、科学留用一定比例的伴生树的问题进行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北纬25°57′,东经116°56′~116°44′,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左右,极端最低温度-8.5℃,极端最高气温38.4℃,年平均降雨量约1775mm,平均相对湿度82%,海拔360~490m,坡度为25°,土壤酸碱度(pH值)为5~6,以山地红壤为主,腐殖质层、土层为中厚。植被主要有芒萁骨、檵木、赤楠、里白等。面积12hm2。

二、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在试验地内设三个区组,每个区组随机排列四种比例留用伴生树的标准地(面积20×20m),标准地之间间隔10m。四种留用伴生树的比例为:150株/hm2(用A表示);300株/hm2(用B表示);450株/hm2(用C表示);600株/hm2(用D表示)。

2.试验方法。在试验地内,分别按试验设计选留与毛竹林无共同病虫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狭冠型、深根系,喜光的阔叶树(如檫树、南酸枣、枫香、木荷及壳斗科的米槠、栲树、甜槠等树种)为伴生树,以改善光照空间和营养条件,增加落叶形成腐殖质层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毛竹林抵抗风、霜、雪、冰、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地促进毛竹的生长。

3.抚育管理。每年八九月份对毛竹林进行全面劈杂除草,按设计比例留用一定比例的伴生树种外(胸径在10~20cm),其余的杂、灌、草一律劈除,沿等高线挖条状沟追肥,间隔2m×2m,施复合肥400~500g。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2015―2018年的8~9月,在对设计试验地进行抚育管理的同时,调查统计毛竹新竹数、新竹胸径等。

2.结果分析。从表现1、2可以看出,对衰败毛竹林进行全面劈杂、除草垦复施肥等措施,新竹数量逐年增加,新竹胸径逐年增大,保留300株/hm2伴生树的效果最好,新竹株数的增加和平均胸径的增大幅度逐年增大。

3.方差分析。(1)对2016年-2018年度新竹数进行分析、比较。

(2)由表3、4可以看出,F值=12.895>F0.01(3,8)=7.59>F0.05(3,8)=4.07,说明:合理留用伴生树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的发笋率、成竹率,其中处理II的效果最佳,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留用伴生树越多,相对发笋率、成竹率越低。

(3)对2016年―2018年度新竹胸徑方差分析、比较

(4)由表5、6可以看出,对2016年―2018年度新竹胸径进行方差分析,F值=21.830>F0.01(3,8)=7.59>F0.05(3,8)=4.07说明:留用不同密度的伴生树对新竹胸径的增长具显著影响,合理留用伴生树可以显著促进新竹平均胸径逐年增长,其中处理II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留用150株/hm2伴生树的次之;留用株数超过450株/hm2,留用伴生树越多,相对新竹平均胸径增长越慢。

四、结论与建议

1.对衰败毛竹林留用合理密度的伴生树,实施科学合理抚育措施,进行全面劈杂、除草、垦复、施肥等措施,能明显提高毛竹林的发笋率、成竹率,新竹数量逐年增加,新竹胸径逐年增大。

2.留用合理密度的伴生树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的发笋率、成竹率,促进新竹胸径逐年增长,其中处理II(即留用300株/hm2)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处理I(即留用150株/hm2伴生树)的次之;留用株数超过450株/hm2,留用伴生树越多,相对新竹发笋率、成竹率越低,平均胸径增长越慢。

3.本次只对伴生树留用密度进行研究探讨,对伴生树种的选择等科学技术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樊艳荣、陈汉林、林华,不同林下植被干扰措施对毛竹林下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3,21(6);709-714.

作者简介:范新源(1969-1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省清流县,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职称: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技术研究工作。

李玉琪(1974-)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省清流县,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职称: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马志辉(1971-)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省清流县,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职称: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任朋飞,职称:林业技术员,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