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的人工修复施工技术初探
——基于汕尾市品清湖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

2020-05-14 09:07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种植区红树林海湾

陈 明

(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20221)

1 背景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重大海洋工程之一,按照《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关于组织申报2016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资金的通知》要求,汕尾市被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确定为全国首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8个城市之一。项目包括海湾综合治理和生态岛礁建设两方面内容,实施手段以人工工程措施和自然生态恢复相结合,实施项目类型涵盖海岸整治修复、滨海湿地恢复和植被种植、近岸构筑物清理与清淤疏浚整治、生态廊道建设、修复受损岛体等工程。

品清湖位于汕尾市中心城区,汕尾港东部,面积约22km2,岸线长约40km,是我国沿海最大的瀉湖之一,称之为“汕尾的母亲湖”。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运动不断挤压海岸的生存空间,大量废水直排、建筑垃圾直接倾倒等;由于品清湖为凹入型半封闭海湾,海域自净能力较差,上述污染源进入海域后不易被潮汐,海风带走,加剧了污染程度[1]。随着品清湖淤泥堆积、水体富营养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汕尾市的旅游城市形象及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为了更好修复受损的自然环境,在品清湖进行红树林的人工修复。

2 红树林的人工修复

红树林的人工修复(Artificial restoration)是借助人工干预手段加快已有次生、惨败、低矮红树林生长与进展演替的人为活动,包括次生林改造、乡土种替代改造和安全造林等[2]。

2.1 现场调研分析

针对品清湖的实地调研发现,品清湖位于城市中心,受到人为建设等影响非常严重,区域内红树林状况存在品种单一、规模小、规格小、较为分散等特点,较少有成规模的红树林,依托自身的自然修复极为缓慢。具有以下特点:①多数分布在江河入海口,咸淡水交界处,分析考虑河流入海口调节了潮流盐度,有充足的养分及沉积物,利于红树林的生长发育;②分布在海浪较小,潮汐较弱的滩涂地块;③岸滩地势较高处,多处于潮间带的滩涂浅滩,可以周期性地受潮水浸泡;④红树林品种主要有秋茄、木榄、白骨壤、红海榄等。

2.2 选址

选址位于品清湖东北侧,潮汐风浪较小,靠近北侧有小溪入海口。红树林种植区长800m,宽30m,面积约2.4万m2。现状选址区现场地势较低,根据测量图,靠近海堤处地形高程最高-0.5m,中低潮时已经被全面淹没,应对选址区域进行地形改造。

2.3 工程建设

理论上,在平均海平面以上的滩涂才是红树林的宜林潮滩[2]。结合当地设计高水位1.34m(高潮累积频率10%);设计低水位-0.36m(低潮累积频率90%),考虑回填标高靠近岸侧1.5,红树林外围标高1.0,满足红树林周期性浸泡的生长条件。对种植区域内地块覆盖淤泥土,在靠近海边外围设置连续的沙袋,隔挡淤泥防止土壤流失。海岸湿地工程,选择植株较矮的红树林植物、半红树林植物作为湿地生产者,添加微生物菌种、鱼类和底栖动物,形成完整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海陆交界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打造品清湖海岸绿色丝带,提升品清湖海岸景观建设的整体档次和品位[4-5]。

2.3.1 围堰

在红树林人工修复区(图1)外缘布置围堰,目的是防止加高后的种植区泥沙流失,在围堰边界外4m设木桩及围网,木桩100mm,高约5m(+3.00~-2.00m),围网高约2m;拦网材料采用纯聚乙烯材料,网目5cm×5cm,网绳径5mm;防止各类垃圾进入种植区。设计预沉降量为0.5m,具体由现场实际情况定;围堰应分层施工,每层接口位置错开,并注意观测沙袋的沉降和位移,施工加荷控制标准:垂直沉降<10mm/d,水平位移位移<5mm/d,严禁一次吹高至1.5m。

图1 红树林的人工修复

(1)充砂袋采用聚丙烯编织物,单位重量为280g/m,其性能指标,详见GBT 17690—1999《土工合成材料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

(2)聚丙烯编织物经紫外线长期照射强度会老化降低,故要求袋布具有一定的抗老化能力,其阳光下裸露3个月内的强度指标不应低于80%,原材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紫外线照射。对于充砂后暴露出水部分的袋体则应采用防老化聚丙烯编织物,其在阳光下裸露20个月的强度不应低于普通聚丙烯编织物强度的80%。抗紫外线强力保持率≥90%(500h)。

(3)袋布拼接可选用锦纶线缝制,拼接处折叠3层,宽度5~10cm,缝3道线;也可采用黏结剂黏结,黏结部分宽度为10cm,黏结部位的各项强度指标应大于袋布强度的90%。充砂袋的制作工艺简单,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和大的场地,既可在现场制作,也可在后方制作。

(4)充填沙袋充填料含泥量不宜大于10%。砂袋充填饱和度不低于70%,为保证充填高度达到设计标高,可进行二次充填。

2.3.2 红树林种植区加高

围堰施工好后,进行红树林种植区吹填加高,减少滩面受海水淹浸时间,使被填高滩面达到红树植物生长对海水淹浸时间或淹浸深度的需求[6]。吹填的土方采用清淤东侧的疏浚土,进行晒干,然后筛除各类大的块石、树枝、各类垃圾等,拌合有益菌种回填至滩面上,回填期间注意防污染等措施,避免再次污染海域,使疏浚土的废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2.3.3 种植要求

2.3.3.1 种植密度

由于受海水高盐度及风浪等逆境因素影响,为了尽快显现造林的生态效应,种植区适当密植[7]。慢生树种的种植规格为0.5m×0.5m,速生树种的种植规格为1.0m×1.0m。

2.3.3.2 品种选择

选择适于耐高盐度的红树林树种,种植区外缘比内缘风浪大,在外缘选择对风浪抗逆性较强的速生树种并适当密植,以减缓风浪对整个修复区域的冲击,提高整体的造林成活率[8]。选择的造林树种为:拉关木 (Laguncularia racemose)、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白骨 壤 (Avicennia marina)、 木 榄 (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等。

2.3.3.3 试验段种植

考虑绿化施工工期和植株成活情况,针对红树林的种植采用分段种植的形式,先做试验段的种植,试验段长度为100m,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成活良好且植株长势较好则剩余一次种植成活。通过试验段种植发现,除了秋茄正常生长以外,其他品种均很快死亡,考虑在原品清湖西岸已补种的红树林品种存活种也是秋茄,可认为秋茄适合当地的推广种植。

2.3.3.4 推广种植及后期养护

试验段补种及成活率保证半年后,其他区块种植秋茄,并后期管理及养护。目前红树林的人工修复区秋茄种植已经2年,成活率及生长情况正常,也在持续地跟进与研究中,为以后的红树林修复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3 结语

(1)尊重科学,加强技术理论指导。红树林是海陆过渡带植被,不是单纯的陆地森林,其恢复难度远远高于陆地造林[2]。鉴于公司以往设计施工经验,红树林的人工修复十分不易,在条件适合区域种植,三年成活率平均也只能达65%左右,而一些较不适合区,更难保证成林,甚至不能成林。提醒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尊重科学,加强技术理论指导,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探索和提高造林方案与技术。

(2)调研考察非常重要。考察能否进行红树林的修复,调研分析非常重要,侧重考察项目周边是否存在野生分布的红树林,针对江河入海口,潮流较小区域等重点观察,同时对存在的红树林滩面的最高与最低标高进行测定,为后期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满足一定条件才进行设计选址,否则贸然进行红树林修复很难成功。

(3)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红树林的选址通常选在江河入海口,底泥淤积且营养丰富,大都为航运交通路线,在以往进行航道清淤疏浚时产生的疏浚土都是外海抛泥,费用较高且极易引起二次污染。本次工程中,采用品清湖清淤产生的疏浚土进行无害处理,回填到红树林修复区,既能满足红树林的生长需求,又让疏浚土变废为宝,也为以后其他工程提供借鉴作用[9]。

(4)传统的海洋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多是以项目、分散的形式开展,虽然目标明确,但却难以形成综合性、整体性效果[10]。目前战略实施的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把整个海湾生态修复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开展诸如清淤、红树林修复、海堤修复等,形象系统化的综合整理,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生态污染状况。

猜你喜欢
种植区红树林海湾
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的冬小麦种植区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研究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海岸卫士——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初识海湾女神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红树林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