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状态及家庭功能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0-05-14 07:33赵西西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血病障碍量表

刘 斌 赵西西 孙 霞

儿童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杀死恶性白血病细胞的重要手段,可以让患儿病情得到缓解[1]。但白血病化疗患儿需要长时间、间断住院治疗。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化疗不良反应导致的痛苦,均会影响患儿的心理情绪,进而影响到其应对方式。因此,关注白血病化疗患儿心理情绪,了解其心理应激状态至关重要。家庭功能是指家庭为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影响儿童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2]。本研究分析了心理应激状态以及家庭功能对白血病化疗患儿的应对方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白血病化疗患儿护理措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儿80例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0~14岁;经病理、细胞学确诊,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并行化疗治疗;患儿及家属对治疗及本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者;认知功能、听力或语言功能障碍者;自主放弃治疗者。80例患儿中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12.5±2.0)岁。患儿及家属均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工具

①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3-4]。该量表由Birleson根据Feighner成人抑郁症诊断标准制定,用于儿童抑郁症的评估,共有18个条目,“无”评0分,“有时有”评1分,“经常有”评2分,量表总分0~36分,评分≥15分为有抑郁障碍。该量表信度为0.89,效度为0.63[5]。②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该量表共有41个条目,5个因子,包括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无症状”评0分,“部分有”评1分,“经常有”评2分,评价过去3个月的情况。评分≥23分为有焦虑障碍。该量表信度为0.451~0.872,效度为0.661[6]。③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Feetham family functioning survey, FFFS)。该量表是以一般系统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来评估家庭内外各种关系的一种调查工具,是目前唯一适用于慢性病儿童家庭功能的量表,量表包括家庭与社会单元(社区、学校、单位等)的关系,家庭与家庭内亚系统的关系,家庭与个体(父母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情况,“几乎没有”评1分,“极多”评7分;采用Porter计分法,每个维度得到一个期望状况分(b分)与实际家庭状况分(a分),用期望状况分减实际家庭状况分得到间接分数(d分),得分范围0~6分,用绝对值计分,d分越高则说明现实与期望差距越大,表示对家庭功能越不满意。该量表信度0.76~0.92,效度0.37[7-8]。④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该量表包括面对(8条)、回避(7条)和屈服(5条)3个分量表,每个条目均采用1~4分四级评分法,其中有8个条目为反向评分,分量表总分越高,说明个体越有采用此种应对方式的趋势。3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64、0.85、0.67,效度分别为0.69、0.60、0.76[9-10]。

1.3 调查方法

由研究人员向患儿统一发放调查量表,对患儿焦虑、抑郁、压力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家庭功能量表由家长填写。现场调查,现场回收,对于患儿及家属不理解的条目,研究者以客观语言进行解释。共发放调查问卷各80份,有效回收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患儿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对家庭功能评分均与国内常模[4]进行比较,并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判断是否有抑郁、焦虑障碍以及家庭功能是否满意,并比较焦虑、抑郁以及家庭功能对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白血病患儿抑郁、焦虑情况

46例(57.50%)白血病化疗患儿DSRSC评分≥15分,存在抑郁障碍。患儿DSRSC均分为(17.33±2.54)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4](10.09±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3,P<0.001)。48例(60.00%)患儿SCARED评分≥23分,有焦虑障碍。患儿SCARED均分(28.35±11.32)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14.40±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6,P<0.001)。

2.2 抑郁障碍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

将DSRSC评分≥15分的患儿设为抑郁组,<15分的患儿设为无抑郁组,比较2组MCMQ评分情况。抑郁组患儿回避、屈服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面对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无抑郁组。见表1。

表1 抑郁障碍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分)

2.3 焦虑障碍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

将SCARED评分≥23分的患儿设为焦虑组,<23分设为无焦虑组,比较2组MCMQ评分。焦虑组患儿回避、屈服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无焦虑组;面对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无焦虑组。见表2。

表2 焦虑障碍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 分)

2.4 白血病化疗患儿家庭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白血病化疗患儿家庭功能评分d分为(1.50±0.78)分,显著高于常模[7](0.83±0.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4,P<0.001)。见表3。

表3 白血病化疗患儿家庭功能评分及与香港地区常模比较分)

2.5 家庭功能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以常模分数为分界,80例患儿中有29例(36.25%)d分≥1分,家庭功能不满意。家庭功能不满意组患儿回避、屈服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功能满意组;面对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功能满意组。见表4。

表4 家庭功能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方式的影响 分)

3 讨论

白血病病因学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索,普遍认为儿童白血病的发生是生物、 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1-12]。化疗是治疗白血病患儿的主要方法,但化疗过程痛苦,导致脱发、疲劳等不良反应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影响患儿生活质量[13-14]。儿童认知能力、自我意识、个性发展等尚不完善,对挫折、失败也更敏感,耐受力更差。大量研究[15-16]表明,白血病患儿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不良情绪能通过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影响白血病的发展及转归,同时随着焦虑、抑郁情绪的加重,常会给患儿对疾病的应对方式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临床预后。本研究结果也发现,白血病患儿DSRSC和SCARED评分均较常模显著升高,且其中57.50%的患儿存在抑郁障碍,60.00%的患儿存在焦虑障碍,与以上研究结论一致。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白血病化疗患儿的心理应激状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积极心理疏导。

白血病往往会给患儿家庭造成巨大影响,导致家庭功能的减退。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是评价儿童慢性病家庭功能的重要量表之一,能同时测量患儿家庭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并且量表的评分仅与家庭功能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的差异相关,能避免个人意愿对结果造成偏差[17]。目前,在大陆尚未有FFFS家庭功能常模研究,本研究借鉴中国香港家庭FFFS家庭功能常模结果,并与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组患儿d分明显高于中国香港地区常模,提示本地区白血病化疗患儿对家庭功能的现实与期待值差距比较大,家庭功能降低,这可能与白血病患儿父母承受着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而导致家庭内部和外部功能下降有关。

应对是心理应激的中介变量,是个体为适应疾病而产生的认知及行为转变的过程[18]。MCMQ量表将个体对疾病面对、回避和屈服作为反映个体的基本应对方式,面对往往被认为是积极应对,而回避和屈服被认为是消极应对[19]。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化疗患儿应对疾病方式以回避和屈服为主,而有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对家庭功能不满意的白血病化疗患儿,其应对方式中回避、屈服评分进一步升高,面对评分进一步降低,这与林妙然等[18]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提示白血病患儿难以面对疾病,而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应激以及家庭功能是影响患儿对疾病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况了解,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引导,促使患儿及家属建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念,从而提高其对疾病的应对水平。

综上所述,白血病化疗患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且家庭功能较差,是导致患儿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猜你喜欢
白血病障碍量表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