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治理 农村不能缺席

2020-05-14 13:27
汽车与安全 2020年1期
关键词:侥幸心理警力交通

农村酒驾治理难点

劝酒风气助长酒驾

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一直是“无酒不成宴”,喝酒更成为表达礼节和情谊的象征,驾驶人经不住“劝酒”和亲朋的面子,将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抛在脑后,使得各种传统节日和庙会期间,农村聚会饮酒的高峰期也成为酒驾事故的多发期。

警力不足易使驾驶人滋生侥幸心理

农村酒驾事故多发,且造成人员伤亡多,反映出了农村交通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的淡薄,无论是驾驶人还是家属都存在着农村不查酒驾,路途近等侥幸心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县乡,“没人管”和“没有事”却仍是勸驾驶人喝酒的托词,造成农村酒驾现象较城市更为严重。

事实上,“没人管”和“没有事”都是长期以来的错误意识。由于农村面积大,警力不足,往往仅有几名交警的一个中队要承担两到三个乡镇的工作,加之相关交通设备跟不上,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人管”的情况。但酒驾的危害并不以有没有交警查为标准,酒驾醉驾一旦引发交通事故,大多都是车毁人亡的惨剧,给驾车人和乘车人家庭带来灾难。

很多农村群众认为县乡道路车少,喝点酒开车只要没喝醉就不会出事,其实县乡道路多为山路,路况较差,弯道多,加上行人、畜力车及摩托车、三轮车等各种类型的机动车混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更大。而农村地区检验鉴定能力还不能满足查办需求,一些县市仍然没有建立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的鉴定机构,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影响了办案效率。

驾驶人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意识淡漠

对酒驾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深,仍然是农村酒驾多发的主因。之所以导致农村酒驾问题突出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自己是一农民,酒后驾驶只要不是醉酒,顶多就是处罚,没有“丢饭碗”的危险。加之长期的农村交通监管薄弱给不少农民酒后驾驶以可乘之机,久而久之助长了侥幸心理,致使农村酒驾问题愈演愈烈。

农村交通工具繁杂,大货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混行,而摩托车、农用车等多为无照驾驶。有统计数据显示,摩托车醉酒驾驶一度占到全国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行为总量的四成左右,其中很大比例发生在农村。

治理农村酒驾需补上的不仅是执法短板

酒驾、醉驾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并不只是单纯类型现象的延伸,很大程度也折射出农村交通违法的普遍性。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农村日益富裕,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通工具的消费能力近些年快速提升,除了农机之类的机动车辆之外,还有大量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运输车和小汽车,驾驶群体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覆盖,许多女性及老年人都以驾驶人的身份参与交通中,但是村民包括守法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等,并未随之而提升,日益增多的酒驾、醉驾不过是这一问题的缩影。

与城市相比,不但人群的意识与素养存在不少的差距,而且交通管理、交通执法等体系也不可同日而语,城市除了可以开展集中的人力执法之外,还有比较齐全的道路信号标识、电子执法监控系统以及丰富的宣传形式,形成了有利于规范文明驾驶的环境,农村在很多方面基本还是空白。

同时,农村因为人口分散,地广人稀,车流相对比较分散,也提高了交通安全管理与执法的成本与难度,就拿酒驾、醉驾执法来说,有限的警力在广袤的农村有如水滴放海,而设卡检查还会因为农村路网发达、开放等特殊条件的影响,效果甚微。同时,也更容易催生驾驶者麻痹、侥幸的心理。

不难看出,农村地区正在成为酒驾、醉驾的“重灾区”,在某些程度上也折射出交通安全管理“重城市轻农村”的偏差,以及针对农村实际管理制度机制构建的滞后。因此,治理农村酒驾、醉驾,需要的不只是将这一乱象纳入到交通安全执法的范畴内,补上监管的短板,保持入罪入刑的震慑力,而是更需要将农村安全管理纳入到乡村治理的范畴内加强制度设计,进行规范与约束。

不能照搬城市经验

酒驾之所以在城市被有力遏制,一是醉驾入刑,大大提高违法成本;二是严厉查处,织密检查网,以儆效尤,消除违法者侥幸心理。在农村,法律法规的适用相同,加大查处力度也能够有效减少农村酒驾。但是,相对于城市更多的警力资源配置和完善的交通检查设备,农村警力不足,管理者少,被监管者多,且被监管者分布较为分散,缺乏规律性,严查只能局限在局部时间段或局部地域,不可能像城市一样几乎全方位覆盖,因而治理农村酒驾不能一概照搬城市治理经验。

执法必严

农村人员平时较为分散,但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庙会赶集等,一定是村民们聚会、饮酒的高峰期,有车的村民一般都习惯开车举家出行。在人员集中,酒驾后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巨大的时候,地方交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执法组,在村口或进入主干道的匝道上严格执法。一旦查获酒后驾车的村民达到酒后驾驶标准,就该严格执法,处以暂扣6个月驾照、罚款5000元以下、处15日以下拘留等处罚,绝不能有人说情就网开一面。达到醉驾入刑标准的,应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刑事处罚,以达到警示作用。

常态化宣传

除了定时、定期设卡治理,对待农村酒驾问题,更重要的解决方式还是常态化宣传。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安全意识宣传进村入户,入脑入心。具体而言,把发生在同县同乡的真实酒驾醉驾案例隐去个人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违法行为和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解释清楚,对村民来说极具说服力。若把案例制作成光盘或宣传册,让村民聚集观看或者分发到村民们手中,加之地方的严格执法,农村的酒驾治理效果应十分可期。

建立交通治理联勤机制

促进农村村委会、村民志愿者建立交通治理联勤机制,也是解决农村酒驾问题的现实路径之一。充分利用民间自治力量细化管理,不但可以减轻地方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还能把聚会不劝酒的健康民俗,以及喝酒不开车的正确交通规则意识,真正传达到村民心里,促成农村群众思想的转变。

猜你喜欢
侥幸心理警力交通
侥幸心理是颗大毒瘤
之所以
《守株待兔》续写
面临分邦,印增派警力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