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民间美术的时代价值与活化应用新探

2020-05-14 13:33高秦艳
艺术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

摘 要:本文通过对海派民间美术的梳理和分析,探析非遗传承语境下海派民间美术的时代价值与活化应用。分别以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应用价值、道德价值这4个方向为切入点,分析海派民间美术的多元价值。基于对产业背景和市场环境的解读,对海派民间美术的活化应用探索进行研究,并从旅游文创产品研发、时尚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品牌营造与推广等几个角度,寻找可供拓展的路径。最后对海派民间美术活化应用的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海派民间美术;时代价值;活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8-00-04

民间美术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发源于劳动阶层,体现的是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在江南地域文化的浸润下,生长于上海的海派民间美术展现了人民生活的淳朴风貌和审美观念。作为江南文化的丰富和拓展,海派民间美术中的一些项目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重点关注与保护的民间美术类型。[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海派民间美术进入传承与发展的新阶段。笔者认为,活化与应用是开拓海派民间美术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彰显海派民间美术时代价值的契机。

1 新时代语境下海派民间美术的多维价值

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交流的时代,各种观念、思潮互相激荡交融。作为上海地域精神缩影的海派民间美术,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价值。在国内外的文化艺术舞台上,海派民间美术逐渐成为地域艺术的一枝独秀,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可以看到,海派民间美术的时代价值具有多维性和多元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昭示它的风采。

1.1 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海派民间美术时代价值中最重要的内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上海乃至江南文化形象的缩影,海派民间美术包含的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地域文化、节事文化等,它们互相交织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为艺术界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我们能够从海派剪纸、年画、刺绣等民间美术作品的主题中看到不少上海民俗文化的影子。它们所呈现出的民间文化、风俗文化等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上海罗泾镇十字挑花为例,民间美术家将上海民间习俗中的元素融入手中的布样装饰中,儿童肚兜中的“百家锁”、象征家庭和美的“凤凰牡丹”等图样都寄托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民俗文化的绵长乡情。可以看到,海派民间美术在兼具装饰、美化功能之外,还具有非常实用的生活功能。在包括年画、灶头画在内的绘画类海派民间美术中,也有许多以表现节事文化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和美学品格。

1.2 审美价值

由于海派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大多来自民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间美术家既是老百姓,也是艺术家。原生性、本土性是海派民间美术的主要审美特点,它们是上海都市风貌、江南文化意蕴和中国传统民间审美文化互相交融渗透的结晶。正如其他地域性民间美术形式一样,传统海派民间美术的传承基本依靠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等途径。民间美术中的审美趣味得以从这些传承方式保存和流传下去。[2]总体来看,海派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是丰富的、多层面的,包括造型方面、图像表现方面、色彩方面和空间构图意识方面。其中,造型之美是海派民间美术审美价值的首要内容。以南汇石雕和嘉定竹刻为例,其雕刻形象或细腻优雅,或拙朴天真,显现出不同于学院派雕刻艺术的造型特点与审美观照。在一些绘画类作品中,海派民间美术又呈现出江南民间绘画的审美特色。以上海年画、剪纸和乡土绘画为代表的美术作品中,和谐统一又富有民族特色的色彩搭配、疏放有致的画面构图风格都体现了海派民间美术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蕴。总体来看,由于地域性和历史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海派民间美术具有雅致、含蓄、朴实自然等艺术特点,在中国民间美术大家庭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1.3 应用价值

如前所述,海派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其在各种场景下的延展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图形符号为例,民间美术中的人物、动物以及吉祥图案所形成的图形符号,经过设计师的提炼和加工,可以广泛应用于标志设计、纹样设计、纺织品设计等领域。如双龙戏珠、彩荷鲤鱼、生肖动物等,设计师可以借助这些具有深刻含义的图形符号进行再加工,为当代设计注入传统精神的元素。

纵观国内外当代设计,由于民间美术显现出不同于学院派艺术的原生之态,它们也正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潮流和风尚,广受大众喜爱。因此,如何从民间美术中寻找到合适的元素并加以拓展应用,就是一个体现设计者审美眼光和技术水平的问题。除了民间美术中的图形符号与造型元素之外,我們也可以提炼、梳理海派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搭配,结合不同的形式载体,将这些具有民间艺术气质的色彩体系进行嫁接和应用,以获得时尚而极具地域特色的视觉效果。[3]作为海派文化的形象载体,它所体现出的本土文化精神也可以成为应用拓展的重要元素。不少当代艺术作品都借助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来表达对生命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艺术家的手中,民间美术与当代艺术产生了关联,形成了创意。由此可见,海派民间美术中的传统精神与情怀,也值得当代艺术家与设计工作者关注和研究。

1.4 道德价值

据笔者观察,海派民间美术中的许多主题内容与人伦教化、社会公德紧密相关。创作者往往借用某种植物或动物来象征某一种道德品质,人们通过观看欣赏,从而对作品中的形象产生共同联想,进而间接地受到精神的提升与道德感的培育。在过去的岁月中,信息传播媒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海派民间美术就成了弘扬道德传统和精神文明的使者。海派民间美术所呈现出的道德价值恰恰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对人伦德行的推崇。而这种对于道德教化图景式的描绘,在民间美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被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因此笔者认为,道德价值的带入已经自然地内化于海派民间美术家的创作观念中,它们是民间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身处当下这一信息爆炸、媒体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反观海派民间美术中的道德价值,我们会发现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所具有的别样韵味——既温情如水,又质朴天成。[4]

2 海派民间美术活化应用新探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与转型应用成了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江南文化领域,海派民间美术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笔者认为,活化应用是传承与弘扬海派民间美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海派民间美术的活化应用已经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下文对海派民间美术活化应用的新现象、新案例和新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寻求新时代境遇下海派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参照。

2.1 旅游文创产品研发领域

海派民间美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海派文化精神及其装饰艺术特色,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它们对打造上海旅游城市的国际形象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上海的各大旅游景点,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以上海民间美术形象为设计元素的旅游文创產品,它们是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上海城市形象的大使。上海政府对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工作也较为重视,不断加大对旅游文创产品设计领域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一些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和展会中,观众能够欣赏到越来越多具有海派民间美术特色的设计作品。[5]例如,“忆上海”旅游文创产品套装的创作者提取海派年画和月份牌广告画中的仕女形象,对其进行了数码化加工和再创造,营造了既具传统风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插画图形。创作者将插画图形应用到包括水杯、文具、包袋、名片夹、钥匙扣等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之中,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旅游文创产品体系,获得了令人惊艳的视觉设计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海派民间美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业界知名的设计家也参与到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打造了很多具有设计师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中国台湾设计家刘传凯先生以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为基础造型,借鉴民间剪纸、镂刻工艺等技法打造了极具上海城市符号特色的缅香木折扇“上海微风”。人们只需轻轻摇动折扇,就能感受到海派都市之风的清凉与惬意,这无疑是一个将艺术、工艺和技术完美结合的设计案例。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海派民间美术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领域的广阔前景。随着新一代设计师、艺术家不断地参与到该领域研究中,海派民间美术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2.2 市场衍生产品设计领域

尽管海派民间美术隶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但是就其物质载体而言,其中的许多艺术形式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刺绣、竹编、灯彩、挑花等,它们在审美和装饰功能之上还兼具生活用品的功能。所以,海派民间美术中的很多类型仍具有实用美术的特征。因此,海派民间美术天然地与产品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关联,这也有利于我们将民间美术的元素进一步拓展到衍生产品的设计之中。在近期上海政府与相关部门举办的设计产业博览会上,一些以海派民间美术作为设计灵感的市场衍生产品令人瞩目。以海派民间绘画为例,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具有成熟运营体系的衍生设计产品品牌——“金山生活”。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伤,“金山生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的一个亮点。该品牌的策划者不仅自主开发研制金山农民画系列衍生产品,还参与全国马术场地障碍锦标赛的市场衍生产品和宣传商品的设计。这一系列的商业运营和产品设计整合,体现了海派民间美术在产业市场中的开发潜能。由此可见,海派民间美术不仅可以成为衍生产品设计的素材源泉,也可以作为市场定制的切入口,实现“转型—开发—应用”的良性循环。

从宏观上看,海派民间美术介入市场运作的尝试离不开周密的前期调研与规划,尤其需要借助成熟的市场运行经验来进行合理部署。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海派民间美术都适合在商业市场中被深度开发。所以,我们依然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把握海派民间美术在市场衍生产品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

2.3 品牌营造与推广应用领域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机构对于打造差异化品牌形象的需求不断增加。诚然,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无疑会对其市场推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6]纵观当代品牌营销与推广实案,运用民间美术元素对品牌形象进行优化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其中的一些品牌设计还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2019年,上海市消保委在市商务委、市老字号企业协会和相关协会的支持下开创了“上海有礼”这一上海手办礼特色品牌。其产品设计内容涵盖了如点心、香囊、丝巾、化妆品、日用品等具有上海特色的手办礼品。在“上海有礼”品牌营造与推广设计中,设计师灵活地应用了海派民间美术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元素。例如,创作者应用上海传统农民画对上海特色食品“枫泾丁蹄”进行外包装设计,农民画中明快热烈的色彩和团圆和美的视觉形象赋予了上海特产包装浓厚的民俗风味。海派绘画和织绣艺术中的图形和造型也被应用在丝巾、化妆品等日用类手办礼产品设计之中,营造了“上海有礼”品牌亲切雅致的审美意象。为了更好地发挥集团效应和积聚效应,我们可以将相近的海派民间美术类型进行整合归纳,运用品牌策划营建的各种技巧和途径建构海派民间美术品牌,以获得更具体系性和规模性的应用设计效果,这也是海派民间美术品牌化推广战略的有效路径。

由此可见,如今的海派民间美术不仅可以作为艺术品的形式存在,亦可成为品牌形象营造和市场推广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 结语

海派民间美术的振兴、传承与活化应用离不开观念的创新。在上海政府着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政策推动下,对于海派民间美术时代价值的研究、探索将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建设。这不仅关系到海派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从长远来看,还会对提升长三角地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产生持续的促进作用。当然,我们也应对部分后继无人甚至濒临失传的海派民间美术进行抢救性整理和研究保护。所以,如何更好地将传统、特色与时尚、文化相交融,是学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探讨的是上海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语境下民间美术的价值与活化应用的新探索。经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民间美术多种传承发展的可能,相信通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海派民间美术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J].民俗研究,2020(02):100-108+159.

[2] 董小龙,张子涵.解析民间美术造型图式语言[J].美术大观,2019(05):114-115.

[3] 文牧江.基于传统民间视觉文化的现代艺术设计探析[J].艺术工作,2016(01):112-113.

[4] 廖梅.民间美术的美育功能解读[J].艺术百家,2015,31(S2):235-236+242.

[5] 余晓宝.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新型民间美术企业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2):133-138.

[6] 宋亚萍.论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4(05):77-78.

作者简介:高秦艳(1982—),女,上海人,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艺术学博士,副教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传承、转型与创新:海派民间美术的当代价值及活化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BWY027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创新发展:是对发展理论本质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