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材料的情感表达

2020-05-14 13:33刘馨戚飞
艺术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建筑材料

刘馨 戚飞

摘 要:自古以来,建筑就是因为人的需求而建造,所以建筑里自然而然就携带了人的情感。人们和大自然的亲近感,他们自身的喜怒哀乐以及恋爱、生子等一些复杂情感,都是情感的一部分。当这些具有情感的材料与建筑结合起来的时候,又会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这种材料会让建筑给人带去什么样的情感;它们和建筑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村拓志建筑师手下的建筑為例,感受建筑材料产生的情感。

关键词:建筑材料;情感表达;中村拓志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8-0-04

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人们对理想生活追求的提高,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开始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怎样生活,尤其是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材料是建筑所必要的,而怎样的材料会更好地衍生出情感,是要继续探索的。玻璃、金属、水泥砂浆、石材以及被设计师创新运用的新材料,都会对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呼应。

1 情感需要的表达

人与人之间需要情感的表达,从而获取对方的需求,人与建筑之间也是这样。

从建筑出现开始,就是按照人类的需求诞生的,所以一些建筑元素(如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和人们生活在一起,生活在这座建筑中,像亲人、像情人、像伙伴一样生活。

生活中,人们心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都需要找一个出口表达出来,或者是寄托在某一样物品上,让它替自己表达。举一个例子来说,就像人们观影时的影院,把它作为一个空间来说,它提供了观影的场所,同时也满足观影时情感的表达和释放的空间需要。舒适柔软的座椅材料,让人们更加投入电影情节当中,隔音材料将电影院打造成另一个空间,在观影时段与世隔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类建筑。

每一座建筑,建筑师所注入的深厚的情感,让建筑空间发出凝重的叹息。[1]用心打造的新的建筑材料,也会让居住者产生新的情感。不同的情感需要必定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建立它与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然后产生不同情感种类下的不同建筑形象。

“彼此相爱的年轻夫妇不太可能停下来欣赏通往大厅的防风雨砖墙或楼梯,他们对这种有限美丽的冷漠可能更加发自内心和确定。幸福是这种乐观信念的必然结果。”《幸福的建筑》中这句话就很好地表达了上一句话的不同情感和不同建筑材料。[2]也许只有自己亲身在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时,这种建筑材料所构成的空间构造才会在此时带来真正的影响。因为有时候说到被一幢建筑感动到了,这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感动”的情绪往往是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情感和人们自身读懂这种情感时表达了周围环境与自身情感之间的苦乐参半,这主要是经建筑材料所打造的建筑空间赋予的。

然后,人们的感情需要释放,这时,一个具有慰藉、温暖能力的材料所建造的空间和此时的情绪相互吸引,让心灵得到抚慰。

2 普通材料的意外感

中村拓志表达的他与建筑的恋爱理念,是要去不断追寻的,也是最朴素最根本的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材料便可作为一个切入点。

缎带教堂这个小型教堂,可以说是中村拓志的代表作了。其虽然没有写入《恋爱中的建筑》一书中,但这座教堂却是“恋爱”这个词最好的表达,是为恋爱画上的一个完美的句点。整座建筑的主体色彩为白色,采用木板和锌合金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整个建筑。白色木板的运用让这个教堂更加抓紧人心里圣洁的区域,木板顺着建筑外立面一直往上,直到顶部,不光是一对新人,观礼者也同样会产生激动人心的情绪。此时的这个建筑普通的白色木条外立面材料所带给人的感受,意外地将“白头到老”这个词带到眼前。[3]

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墙在建筑材料中是最常见的,此时浇筑的墙在大众看来应是冰冷的,是没有感情的。而在中村拓志的设计中,它出奇柔软甚至包含情谊,夸张地说它好像有一双手在拥抱你。就像中村在东京港区为四口之家设计的房屋House SH,这家的小女孩最喜欢的就是和那面弯曲的墙壁一起玩耍,而弯曲的墙扩大了空间,太阳从屋顶倾泻而下,墙壁上的小洞正好适合人体的臀部,因此它成为一种可以陪小女孩玩耍的身体和设施的家具。首先,墙改变了固有形态。弯曲的形状使混凝土具有温暖和柔软的气质,多次的触摸和平躺使墙面更加细腻,因此产生了有情感的材料,而仅仅是因为形状的变化,使冰冷变成温暖。

设计结束后,小女孩一家入住,小女孩的笑容挂在脸上,好奇地反复接触这面墙时,建筑物和材料本身会因为它们的魅力而感到高兴,并且房子和人之间得以建立爱与感情的关系。

3 材料的新尝试

中村喜欢学习材料,并且痴迷于探索新材料。他曾经在《恋爱中的建筑》一书中写道:设计师的创新精神可能会继续培育出新的风格,但不能改变物品的用途、方法。[4]

3.1 玻璃与玻璃的结合

对于玻璃,不同的光线会折射穿过玻璃,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并随时间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光影。

不光是在他给别人设计的作品中能看到玻璃这种材料,他同样也运用到了他自己工作的地方。他的事务所中有一扇窗的玻璃就是他精心设计的,由几种不同的玻璃糅合而成,透过阳光时,会产生一块单独质感的玻璃达不到的效果。他设计这块玻璃时所注入的情感,让这个建筑回馈了他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种玻璃之前是没有的,是一个设计师对建筑的特殊情感所致的结果。在产品中选择已经形成的工业制品来使用,是现代建筑最常用的方法。对于中村拓志来说,他会更加倾向于为一个人去量身定制一种材料,再用这种材料去设计这个建筑空间。这样形成的空间才会让那个人产生触动,一开始就具有那种亲密的关系。

3.2 纸的新空间感

在一个空间中,将人们隔开的东西和维系起来的东西的材料质感肯定会被认为是不同的,因为本身“分隔”和“维系”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但有时将一种材料巧妙运用或改造,将会使它们融合,比如纸质材料。

日本人经常用纸这种材料进行空间上的分隔,从另一方面来说,纸质运用到建筑上,通过不同的光线和质感,也让人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具有玻璃材质的感知存在感的同时,又具有隐秘性,既分隔又存在联系。

拿中村设计的耐克设计工作室来说,就用榻榻米花纹材料及纸帘材质打造出“道场”氛围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促进人交流的轻松情感。设计工作室,是一个设计师进行交流与切磋的场所,用“Tatami-mortar”这种印有榻榻米花纹的材料铺设会议区的地面,将日本自古的“道场”氛围带入切磋论战的会议区,那么这个空间中本身就应该具有的针锋相对的激烈情感就呼之欲出了。

这个设计工作室分隔会议区与工作区的材料就用了“和纸帘”极其薄的纸质材料,工作室中重要的一点便是交流,交流便能促进信息的交换分享。中村在设计这个区域时解释,“和纸帘会成为一种装置,把设计师做设计时将面对什么问题,又将如何去解决种种问题的这一思考过程通过这个纸质分隔装置去带给没有参加会议的设计师,让他们去进行接下来的设计问题”。

这样就做到了分隔与维系的结合,本来针锋相对的氛围因为纸质材料温柔起来,而这种柔软放松的情感在其他的办公空间是很难体验到的。

4 自然与固有建筑材料的结合

4.1 树木间的建筑

人与自然之间是温暖的,是可以诉说故事的,就像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亲密关系,自然与固有建筑材料的结合同样也可以产生故事和情感。另一个日本建筑师藤森流是这样认为的,“自然的材料更容易让一个建筑开口说话,水泥钢筋、玻璃、金属有时会拉低建筑与人之间的亲密感,而自然的材料则恰恰相反”。[5]

树屋,从名字上看,就是一个自然建筑,在材料上就会想到不是原有的钢筋混凝土。中村的设计中也体现着生态设计问题,相比一些前辈而言,他会更多碰到人、自然、建筑之间的相互交织的关系问题。不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其他,一个最高的审美原则便是天人合一、生态平等。[6]2005年,中村拓志接到的一个集体住宅的设计项目,就让树木和混凝土产生了亲密的碰撞(如图1)。

树屋的小屋都是建在树枝空隙之间的,最后各个小屋的形状都是根据每个树枝之间空隙大小不一样,形状不同来设计,所以更加具有自然感。每个小屋高低错落,形状不一,原本树木为主导的天然树林,经过钢筋混凝土的巧妙融合后,这整个建筑没有一点违和的意思,相反,对方的加入都给自身带来了更加意想不到的表情。

4.2 建筑与泥土的新生机

泥土覆盖了地球表面,在它之上生长了无数生命。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开始,泥土被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化材料代替,人们甚至开始嫌弃泥土这种原生材料。[7]而泥土却是最有温度的,因为它孕育了一切,中村设计的一个地层之家又悄然唤醒了居住者对泥土的感情。

整个建筑采用大开间,融合在两边的山和大海之间。泥土和水泥混合,又加入树脂材料后涂在筑城的墙面及屋顶上,屋顶上用泥土做了完成面后,又让杂草在上面生长来控制顶面泥土的流失。最后墙面的整理刮平和院子里泥土的养护让居住者参与其中,而这个工作也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居住者根据季节的变化、天气的不同不间断地和这个建筑里的材料进行交流。可以说,这个建筑并不是这个建筑师建成的,也不单单是居住者的参与,而是自然元素和泥土在钢筋混凝土之上慢慢发酵而成,并且永远处于建造中。[8]墙体的色彩材质是其中夹杂的材料的反映,建筑的外形是墙体表面自然元素发酵后的反映。这个地层之家让泥土、钢筋混凝土之间有了新的联系,也就展现了单独的统建筑材料所建成的建筑给不了人温暖。

人的心情与感觉是他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面对这幢建筑他会问,进去的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里面工作又是怎样的心情,进而去探索其中的关系,然后才会了解要使用哪种材料才会呼应人们的心情。他认为只有在这样一次次的实践探索中,人们与建筑的关系才会明了。另一位建筑师巴拉干在颁奖典礼上说:“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出版物已经放弃了‘美‘灵感‘魔术‘迷恋‘魅力等词汇和‘平静‘沉默‘魔术‘亲密‘惊奇等概念,但是这些植根于我的灵魂,尽管我没有在作品中对其进行充分的处理,但是它们一直是我的指路灯。”[9]

5 结语

只要将情感视为构成空间的主要因素,人们就会发现情感空间无处不在,而建筑师会创造带有情感的空间,这会使用户感到焕然一新。[1]中村拓志就做到了这一点。当建筑与适当的材料相结合时,人们的情感因为这种材料注入建筑中,需要时会在此获得慰藉,建筑以一个新的陪伴者的身份重新出现,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中村拓志表达的他与建筑的恋爱理念,是要去不断追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材料的关系,探寻因为材料而产生的人与建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4,1.

[2] 阿兰·德波顿.幸福的建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6.

[3] 陈希.金属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表达和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14):69-70.

[4] 张亮.谈人类情感在花草树木中的寄托[J].艺术科技,2014(01):321.

[5]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桦墅为例[J].设计,2018(18):141-143.

[6] 徐雷,赵谧,潘玥.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室内环境设计[J].设计(上),2018(11):42-44.

[7] 祝遵凌.生态设计[J].设计,2018(11):29.

[8] 时潇潇,李雪艳.生态设计文献综述[J].大众文艺,2018(24):76-77.

[9] 冯温然.光影于情感建筑的塑造——以路易斯·巴拉干设计作品为例[J].设计,2018(08):114-116.

作者简介:刘馨(1998—),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通讯作者:戚飞(1982—),男,江苏镇江人,研究生,講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建筑材料
欢迎订阅《建筑材料学报》
欢迎订阅《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