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云麦78选育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2020-05-15 12:43王志龙程加省王志伟
农业与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相关分析

王志龙 程加省 王志伟

摘 要:为了解云麦78的特征特性,为其推广提供依据,利用云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分析了云麦78产量、高稳系数、产量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云麦78在2a区域试验中产量分别4515.45kg/hm2和3622.39kg/hm2,较CK分别增产13.65%和12.82%,第2年增产显著;云麦78的高稳系数分别为62.03%和61.47%,均大于CK;有效穗和穗粒数与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正相关,但不显著;在抗病性鉴定中,云麦78全生育期慢锈病。综上,说明云麦78为丰产稳产性强耐病的小麦品种,在生产中可以通过栽培方式提高有效穗和增加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

关键词:云麦78;丰产性;高稳系数;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03

云麦78(区试编号:云10D4-3)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杂交,2011—2013年度参加云南省地麦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9003号)。该品种幼苗半匍匐,生育期170d,株高73.8cm,棒形穗,长芒,白壳,半硬质,籽粒饱满度中,熟相好,易落粒。为了促使云麦78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利用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对该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要素进行分析,为推广和增产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根据2011—2013年云南省地麦区试汇总资料,共计20点次,对照品种为宜麦1号。按照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方案,在云南省地麦主产区选取具有代表性不同生态类型和生产水平的10个试点,统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

1.2 试验方法

丰产性分析根据与CK产量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1];稳产性以高稳系数(HSC)衡量[2];抗条锈病鉴定按统一要求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采用云南省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和田间收集的菌种进行等量混合菌粉,于苗期、成株期进行抗条锈性测定。用Excel和SPSS 26.0进行数据统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云麦78是以云麦39为母本,以943-67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和穿梭育种方法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母本云麦39具有丰产性好、分蘖力强、大穗粒多、高千粒重,整齐度好,抗旱性好等优点[3],为在云南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旱地小麦品种。父本943-676是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中间材料,抗旱性好。云麦78于1998年进行杂交,连续在选种圃自交选育到F6(编号:043-103),于2006年参加产量鉴定试验,2007年参加预备试验,2008—2010年参加旱地小麦品种比较试验,2011—2013年参加云南省旱地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通过云南省田间鉴评,2015—2016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云南省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2 丰产性分析

由表1可知,2012年区域试验中,云麦78产量为4515.45kg/hm2,产量在15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2,比CK(3973.23kg/hm2)增产542.22kg/hm2,增产13.65%,增产不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中,云麦78产量为3622.39kg/hm2,产量在11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2位,比对照(3210.65kg/hm2)增产411.74kg/hm2,增产12.82%,增产显著。2a区域试验,云麦78产量均排第2,均比CK增产且第2年增产显著,说明云麦78具有良好的高产丰产性。

2.3 稳产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2年年区域试验中,云麦78的高稳系数为62.03%,在15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2,CK的高稳系数为58.79%,排名第3。在2013年区域试验中,云麦78的高稳系数61.47%,在11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3,CK的高稳系数为48.01%,排名第10。云麦78在2a区试中的高稳系数分居第2和第3位,排名靠前且均比CK高,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说明云麦78是一个稳产性好的品种。

2.4 产量与产量要素相关性分析

为分析云麦78产量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利用2a区域试验调查数据,进行变异系数与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知,穗粒数变异系数为28.85%,变异系数最大,千粒重变异系数为18.72%,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千粒重相较稳定,穗粒数和有效穗易受种植环境和栽培方式的影响。

为进一步分析产量3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对产量与产量3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表3),有效穗和穗粒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正相关,但不顯著。结合云麦78有效穗和穗粒数变异系数大,在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种植措施来提高有效穗和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

2.5 抗病性鉴定

条锈病是影响云南小麦产量最严重的病害之一。2012年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对云麦78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条锈性测测试。结果表明:苗期反应型4,严重度10%,普遍率28%;成株期反应型4,严重度5%~10%,普遍率38%。抗性综合评价结果:苗期慢锈(SR);成株期慢锈(SR)。

3 结果与讨论

云麦78在2a区试中,产量均为第2,均比CK增产且第2年增产显著,表现出较强的高产潜力,同时云麦78高稳系数大,表现出好的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说明云麦78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品种。

在对云麦78产量要素的变异系数分析中可知,有效穗和穗粒数变异系数大,最易受环境和栽培方式的影响,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最稳定。在相关分析中,穗粒数和有效穗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更容易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来提高云麦78的产量。在生产中,提高云麦78的产量应重点考虑提高有效穗和穗粒数,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播种量或早加施分蘖肥[4],来增加有效穗,增施拔节肥,促进开花,来增加穗粒数[5],最终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刚,张立琳,朱昌涛,等.小麦新品种平安9号高产稳产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0(01):55-58.

[2]温振民,张永科.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作物学报,1994(04):508-512.

[3]于亚雄,杨金华,杨延华.小麦品种云麦39号高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1998(01):15-17.

[4]刘琨,杨和仙,李绍祥,等.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05):1240-1243.

[5]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等.小麦新品种云麦74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作物研究,2019,33(06):543-546.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相关分析
海南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