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2020-05-16 02:46刘希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脐带产程胎盘

刘希媛

产后出血通常发生于胎儿开始分娩至胎盘完全娩出之间,且常出现在胎儿顺利分娩结束的2 h 内。产后出血属于分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若处理不慎很可能导致产妇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威胁生命健康,尤其是第三产程,出血量与出血率均是临床医学中防范的问题[1]。一般情况下,产妇的子宫收缩功能越强大,第三产程持续时间就会被有效缩短,而产后出血一定程度上也会得到控制。相关研究表明,产妇之所以会在第三产程出现生产困难、出血量大等情况,有诸多原因,但主要是由于胎盘粘连问题、产妇自身的体力不足以及产妇的凝血功能障碍[2,3]。现阶段,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特意为其注射宫缩剂等药物,加快子宫收缩的频率,达到减少产后出血的目的,促使产妇尽快结束分娩的痛苦。本次对本院180 例产妇进行研究,利用宫缩剂和各种护理措施用以减少产后出血,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8 月入院治疗的18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阴道妊娠。根据产妇及其家属的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4 岁,平均年龄(28.30±2.47)岁;孕周39~40 周,平均孕周(39.40±0.43)周;平均受教育年限(8.67±3.46)年。观察组产妇年龄24~33 岁,平均年龄(28.50±2.53)岁;孕周39~41 周,平均孕周(39.50±0.48)周;平均受教育年限(8.59±3.55)年。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s)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排除标准 ①年龄<22 岁,或者年龄>35 岁;②孕周<38 周或>42 周;③存在子宫肌瘤或者妊娠期特有疾病产妇;④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产妇;⑤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进行或者不愿配合产妇。

1.3 方法 产妇分娩前,全面测评每例产妇的身体状态以及心理情况,同时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对于产妇存在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帮助她们逐渐克服分娩的畏惧与恐慌心理,让产妇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对应的处理办法。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基础不同,部分产妇会出现体力缺失的情况,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对此,在医生的嘱托下为产妇提供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若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较大,则使用宫缩剂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使宫缩剂,由其自然娩出。期间不断鼓励产妇,产后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在进入第三产程10 min 后,如果产妇依然未分娩出胎盘,第一时间为产妇注射宫缩剂。与此同时,胎儿顺利分娩之后,及时使用脐带夹并剪断脐带。在宫缩过程中,适当将脐带向下牵引,在产妇的子宫部位给予一定程度的压力,让胎盘顺利分娩出来。注意查看胎盘是否完整,产妇的软产道是否出现明显损伤,若软产道被撕裂,医护人员组要及时进行伤口的缝合。产后2 h 内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记录产妇的出血情况,若出现异常出血时第一时间联系医师予以正确处理。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 出血量及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 h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 出血量比较( ±s)

表2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 出血量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与对照组的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很可能造成产妇死亡,如果产妇分娩时第三产程时间延长,则会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因此,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应对产后出血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产后出血的时间主要为产后2 h,即属于第三产程,缩短第三产程时间能让出血量大大减少。现阶段干预第三产程的主要手段为结合产妇的身体状态,为其注射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这种方式起效较快,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量。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产妇预防性使用缩宫剂,并且辅以相关护理措施,包括为及时剪断脐带,按照正规流程牵拉脐带等,最终产妇第三产程的时间基本维持在4~7min,平均时间(5.88±4.45)min,明显比对照组产妇用时短,且产后2 h出血量为(122.43±27.69)ml,仅为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下对照组产妇的1/2。

产后出血的致死率较高,为了保障产妇与胎儿的健康,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众多,目的均是以第三产程为出发点,用以高效控制产妇的出血情况,提高产妇的存活率。刘国杰等[4]采用放脐带血的办法将胎盘当中含有的大量血排出,让胎盘的体积缩小,利于产妇在宫缩当中将胎盘自主分娩出来,结果也表明这种方法能减少产妇的出血量[4]。吴琴等[5]指出具有成熟助产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能力牵拉脐带,加快胎盘的排出速度,有利于产后出血的预防。除了西药之外,闫颖[6]使用穴位艾灸来防治子宫发力引发的产后出血,艾灸时间为第二产程结束,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艾灸有利于缩短第三产程的时长,减少产妇产后2 h内出血风险[6]。常香芬[7]也对人工剥离胎盘进行了具体研究,并且刻意强调了人工干预第三产程的办法。作者整理了大量文献,将人工干预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各种措施进行流程化介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明显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提前为其注射宫缩剂,当然给药途径选择性较多,比起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相比,推荐直接将药物注射到产妇的宫体当中[8]。接着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为产妇按摩子宫,医护人员的双手轻轻放置于产妇的腹部下方,利用五指配合反复按压宫底以及子宫周围,促使产妇尽快放松下来。在按摩的过程当中,应关注按摩的时间与力度,力度以促进胎盘剥离为主,用力均匀。当胎盘要进剥离环节,则不再继续按摩。

其次,助产人员指导产妇保持最为合适的体位,用手掌稳稳托住产妇的子宫底部,并且逐渐向上推动,握住脐带,慢慢向外牵拉。需要注意的是,牵拉脐带坚决不可使用蛮力,避免脐带突然断裂阻碍胎盘剥离增加产妇出血的风险。同时为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也可以让产妇的家属进入生产室,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过度的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医护人员要为其予以心理疏通,告知她们生产时的阵痛为正常现象,最大程度上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让分娩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最后如果产妇自行剥离胎盘的难度较大,需要积极准备人工剥离胎盘。先对产妇的会阴予以消毒处理,进而沿着脐带慢慢进入产妇的子宫当中,迅速找寻到胎盘的边缘位置,并进行人工剥离,过程中反复确认胎盘是否完整,以免遗漏。人工剥离完成后,给予产妇促进子宫收缩以及抗感染药物。若产妇的体质较差,出血量偏多,则需要第一时间为产妇输血,其后再进行胎盘剥离[9,10]。

综上所述,于第三产程采用缩宫剂对产妇进行预防性用药,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加快子宫收缩频率,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同时宫素剂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脐带产程胎盘
产前超声与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效果对比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研究不同胎盘附着部位引起的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染毒的脐带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