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5-16 02:46申发平李雪松张才钟志强刘建勋王立崚徐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丁苯达拉自由基

申发平 李雪松 张才 钟志强 刘建勋 王立崚 徐妍

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当前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方案包括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聚、稳定斑块等,虽然该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仍不太理想[1]。本文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36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2019 年8 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3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CT、磁共振成像(MRI)等相关辅助检查验证;②患者发病时间在12 h 以内,并在入院后瘫痪肌力进行性下降,病情进行性加重;③NIHSS 评分5~25 分,Barthel 指数评分<65 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精神方面疾病,均无严重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已被研究人员告知研究内容和流程,明白研究目的和方法,对此次研究表示配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 例。对照组中男39 例,女29 例;年龄最小45 岁,最大70 岁,平均年龄(57.31±4.23)岁。观察组中男38 例,女30 例;年龄最小47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58.45±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上报医院及相关部门并获得了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内科护理、重症护理及低盐低脂饮食医嘱,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血糖、血脂、血压等。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及活血化瘀类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具体用法如下:将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液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20 ml:30 mg)30 mg 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后静脉滴注,于1 h 内滴完,2 次/d,14 d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2 次/d,两次用药间隔≥6 h,14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 周、治疗后2 周及治疗后4 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评价标准分别采取NIHSS 评分(评分越低越好)及ADL 评分(评分越高越好)。②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判定标准为:痊愈:NIHSS 评分降低90%~100%,基本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 评分降低45%~89%,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改善:NIHSS 评分降低18%~44%,临床症状较发病时有所减轻;无变化:NIHSS 评分降低或升高<18%,临床症状基本无减轻;恶化:NIHSS 评分升高≥18%,临床症状加重或有新发症状出现。总有效率=(痊愈+明显改善+改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周,观察组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周,观察组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1、2、4 周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1、2、4 周比较,aP<0.05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和血生化的改变,如大血管狭窄、小血管的闭塞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等[2]。从病理学的角度出发,进展性脑梗死常常伴有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会诱发大量化学物质释放入血,比如神经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等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一方面可以直接导致组织坏死,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加重坏死的范围和程度[3,4]。氧自由基破坏脂质导致细胞凋亡或者坏死,神经兴奋性氨基酸在细胞凋亡或者坏死时诱发应激反应,进一步损伤脑部组织。结合上述机理,减缓脑梗死进展和缓解临床症状的有效途径是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脑细胞的坏死和凋亡[5]。依达拉奉的主要起效原理是能迅速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氧自由基导致的脑细胞损伤,防止脑血管内皮细胞过度氧化,从而减缓了脑梗死的进展,减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相比于其他药物而言,依达拉奉能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在清除氧自由基的同时也能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此外,大血管狭窄、小血管闭塞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样是导致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丁苯酞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增加脑供血,改善脑血管狭窄和闭塞处的微循环,从而进一步减少脑梗死面积和减轻脑水肿。丁苯酞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dl-3-n-正丁基苯肽,这种化学物质一方面可以保护脑细胞的线粒体,保证缺血后的能量供应,另一方面可提高脑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的水平,同时降低花生四烯酸和细胞内钙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达到抗血栓形成的效果。丁苯酞的临床使用安全性高,疗效好,是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抗缺血药物[6]。

综上所述,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丁苯达拉自由基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