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紫花苜蓿农药残留状况调查与分析

2020-05-18 05:49李会彬王丽宏边秀举刘廷辉张继宗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联苯乐果收获期

李会彬,王丽宏,边秀举,刘廷辉,张继宗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北 保定 071001)

随着我国草牧业的提出和“粮改饲”政策的推进,河北省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至2018年底全省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2.48 万hm2,且主要集中在沧州、衡水、邢台、廊坊、张家口等地区[1]。紫花苜蓿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口性好,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最大的多年生牧草,且在我国牧草产品中占比超过90%,其产量和品质对我国优质牧草供应以及饲草进口至关重要[2~4]。据相关资料显示[5,6],我国每年进口的苜蓿干草虽然由2012 年的44.2 万t 增加到2019 年的135.6 万t,但是苜蓿生产能力不足和优质牧草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频频曝出的肉、蛋、奶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威胁着人身健康,更是对饲料产品安全的严峻考验,也间接证明了“以草养畜”才是高品质草食畜产品的有力保证[7]。作为畜产品的主要源头,草产品的质量安全则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8]。除草产品本身所含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污染外,病虫草害是影响牧草收获期产品质量的主要生物因素,但因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而使用的化学农药也会影响到草产品质量的安全,特别是牧草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对环境和畜产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目前,河北省牧草生产特别是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缺乏安全配套的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和草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化学农药使用基本依赖于生产经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给牧草产品带来一定的农药残留风险,影响牧草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牧草生产的监督和草产品的质量检测,实现从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控制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草产品质量的危害,对保障河北省牧草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水平和牧草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牧草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 年对河北省紫花苜蓿收获期鲜草的农药残留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旨为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提供指导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测试样品为2019 年取自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和黄骅市以及衡水市不同茬次收获的紫花苜蓿鲜草,共15个批次,每个批次均取3 份重复样品,每份代表性样品鲜重不少于300 g。取回的鲜草样品及时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或放入冰箱冷冻短暂保存后尽快检测。

检测项目为各地区种植企业在紫花苜蓿生产中为防治虫害而使用的9 种杀虫剂,分别是氯氰菊酯、吡虫啉、氧化乐果、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腈、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啶虫脒。其中,氯氰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腈、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啶虫脒含量测定采用GB 23200.8—2016[9]中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吡虫啉含量测定采用GB/T 20769—2008[10]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氧化乐果含量测定采用SN/T 0148—2011[11]中的气相色谱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15 个批次的紫花苜蓿样本中,仅有2 个批次检测到一定量的氧化乐果和联苯菊酯残留,其他13 个批次均未检测到生产中使用过的相应农药品种残留(表1)。表明河北省紫花苜蓿收获期草产品总体安全。

表1 2019 年河北省不同茬次收获期紫花苜蓿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pesticide residue of alfalfa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s in Hebei Province in 2019

2.2 紫花苜蓿农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在取自黄骅市第1 茬收获期的1 份紫花苜蓿样品中检测到了一定量的氧化乐果残留(图1)。氧化乐果是一种高效、广谱性内吸杀虫、杀螨剂,可用于防治各种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该批次样品在收获前10 d 使用过氧化乐果防治虫害,收获后3 个重复样本的氧化乐果残留量最高为0.270 mg/kg、最低为0.068 mg/kg,平均0.166 mg/kg。参照国家即将实行的GB 2763—2019[12]“水果蔬菜中氧化乐果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 mg/kg”,该批次样本的氧化乐果残留量高出国家标准7.3 倍,这可能是由于收获期距施药期时间较短的缘故。有研究报道,氧化乐果在花椰菜上的残留期相当长,喷药10 d 后仍有60%的残留[13];而在大豆根、茎、叶残留的半衰期分别为9.3 d、9.6 d 和8.8 d[14]。

在取自献县第2 茬收获期的1 份紫花苜蓿样品中检测到一定量的联苯菊酯残留(图2)。联苯菊酯又称天王星、虫螨灵,是一种广谱低毒、高效合成除虫菊酯杀虫、杀螨剂,可用于防治多种夜蛾科、螟蛾科、蚜虫、螨类等害虫。该批次样品在收获前20 d 使用过联苯菊酯防治害虫,收获后联苯菊酯的平均残留量为0.073 mg/kg。参照GB 2763—2019 中“多数蔬菜农药残留最大限量为0.2~0.5 mg/kg”,检测结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该批次样品为达标产品。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在15 个批次的苜蓿收获期样品杀虫剂农药残留检测中,有13 个批次样品未检出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品种,1 个批次样品检测到的农药品种残留低于蔬菜中农药残留国家限量标准,检测合格率达到93.3%。只有1 个批次的样品中检测到较高的氧化乐果残留。河北省紫花苜蓿收获期草产品质量总体安全。

3.2 讨论

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2018年河南菜贩因售卖农药残留超标的长豆角而受到巨额处罚;2017 年荷兰一家公司因违规使用氟虫腈农药造成欧洲“毒鸡蛋”危机;2016 年山东济南某菜农因使用甲拌磷乳油浇灌韭菜被判刑6 个月。近年来,随着我国监管和检测力度的加强,农药残留情况虽有一定的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产品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问题[15-17]。农药残留不仅危害国民身体健康,造成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担忧甚至恐慌,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18]。据统计,2006~2009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因国外农药残留等技术贸易措施影响而造成的年经济损失平均高达70 亿美元[19]。

不合理、不科学地使用农药是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出于尽快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或病虫害发生严重时,种植户或企业更倾向于增加农药使用量或使用次数,甚至使用禁限农药等,更容易带来农药残留风险。本次调查中发现,为防治蚜虫,黄骅某合作社在紫花苜蓿收获前10 d 使用了毒性较高的氧化乐果,在收获期样品中检测到了较高的氧化乐果残留。虽然该合作社种植的紫花苜蓿主要用于制作苜蓿干草,收获后仍有一定的加工时间,残留的农药会进一步降解,但由于残留量较高,因此草产品仍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风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氧化乐果作为一种常用农药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上,导致农药残留现象屡屡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20~23]。因此,我国于2019 年8 月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上使用氧化乐果。在牧草上虽然无明文条令禁止使用,但使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饲草不仅会危害牲畜健康,还可能对畜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此次调查中,献县某合作社使用联苯菊酯防治害虫,在用药20 d 后仍检测到一定的农药残留,因此推测苜蓿生产上可能存在过量使用农药的问题。但检测样品的联苯菊酯残留量仅为0.073 mg/kg,低于国标中多数蔬菜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属于安全范围。

3.3 建议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问题依然较为严峻,这其中既有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原因,也有监管效率不高和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牧草虽然不是人类的直接食物来源,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肉、蛋、奶需求的逐年增加导致对草产品的供应需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一些地方发生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甚至三聚氰胺等有害有毒物质事件后,对优质安全饲草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草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忽视牧草种植地区的环境质量;缺乏科学的饲草生产质量控制体系;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缺乏质量控制规范;草产品流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24]。因此,开展牧草种植地环境质量评估和监测,提高规模化和标准化牧草种植水平,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化检验检疫能力,加大种植主体技术培训和法律宣传力度,建立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将有助于提升牧草科学种植水平,推动生态绿色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研发,提高草产品质量保障水平和社会信任度。

鉴于本次检测结果以及氧化乐果的高毒性与长残留,为保障苜蓿草产品质量以及牲畜乃至畜产品的安全,建议在紫花苜蓿种植生产中不使用氧化乐果进行虫害防治,其他农药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范围、安全间隔期用药。

猜你喜欢
联苯乐果收获期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包头地区紫花苜蓿最适收获期研究
气质联用仪测黑塑胶中十溴联苯醚含量的不确定度报告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欧盟拟禁止联苯菊酯在温室使用
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