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创
[摘 要]公共管理是一项以政府为主体,从事多种管理任务,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从而使公共利益达到最大化的一个工作。公务管理是一个过程,而公共利益是这个过程所执行的最终结果。本文从3个方面来阐述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概念及其本质、二者之间存在的冲突以及联系,以此了解在当今形势下,如何调节好公共管理、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人民的利益时间最大化。
[关键词]新形势;公共管理;公共利益;冲突;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8.100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8-0-02
1 公共管理的概念和本质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与非政府的各种组织机构共同管理社会的事务,从而帮助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使社会良性、协调运转,这也是公共管理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其中,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需要依据政府政策。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政府是主体,各种社会非政府的组织机构参与其中,在政治、文化、经济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管理、有效管理,體现人民意见。可以从公共管理的定义看出,公共管理是政府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主要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政府及社会组织进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很广,小到一些社区街道管理,大到例如国际上的对外交流活动。
2 公共利益的概念和本质
公共利益,顾名思义,受益者是人民大众。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体制,但是公共利益在任何一个民主法治国家都是被认同的。公共指公共利益的性质以及价值观,体现了受益的总体是整体民众,而非个人利益。公共利益涵盖众多方面,包括利益的首先受益者、利益的内容和各种处理方式。从狭义上理解,利益就是需求,但个人利益加起来是公共利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没有真正理解公共利益的内涵,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总和之间不能画等号。公众利益将个人利益包括其中,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利益需要首先满足集体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受益者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只要这个人是守法守纪的好公民,都可以享受公共利益给予的一系列便利。公共利益的内容不是永远都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改变。一定情况下可以认为,政府是公共利益的给予者。这是由政府的特征决定的,但这种想法比较方面。近年来,一些非政府性的组织逐渐出现,也参与到公共利益的建立以及维护过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在公共利益的维护过程中,公民和一些非政府的组织同样也可以参与其中,共同致力于公共管理建设。
3 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3.1 公共管理主体单一,管理内容不明确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相关部门想要追寻的目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一切管理活动验证其是否有效的标准。但仅就政府管理,就会出现公共管理主体比较单一的情况,政府的管理压力会加大,管理事项较多,会出现繁杂的情况。由于政府具有权威性,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比较好。在出现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事件时,由政府来解决,这一定情况下忽视了民众力量,导致政府压力加大,可能会达不到预期公共管理的效果,甚至有些不法人员会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追求个人利益,造成以权谋私现象。公众参加公共管理的积极性、热情会降低,对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带来一定冲突。
3.2 公共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公共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益最优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社会实现良性的循环协调发展。开展公共管理活动需要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提供支持,而法律法规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利益。近年来,我国公共管理政策制定不及时,与社会实际要求不符,例如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房价问题。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在对房价的控制上尚不能满足民众的期望。房价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快,现象频繁,而公共政策仅仅是事后调节。在价格上涨之后才进行一定的政策抑制价格,没有事先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这说明政府政策制定有落后性,没有及时性,在政策执行效果方面有待提高,出现了公共管理所涉及的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利益不均的现象发生。公共管理决策的民主体现在公民是否能够获得管理的权利,在公共管理部门,管理者一般会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向公共利益接近。除此之外,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也要听取民众的意见。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增加政策民主性和科学性,并进一步完善正常,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
4 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的联系
4.1 公共利益与公共管理的本质体现
从二者定义上说,政府及相关组织进行公共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益最优化,而“公共”两字从解释上说就是民众所共同拥有的。所以政府和一些非政府的组织机构以及一些管理部门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最重要的是要看重其公共利益,将一些虚幻的公共利益变成实际操作,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则,当利益的所有者范围扩大时,要严格遵守相应行业规范,使个人利益发展成公共利益。从个人需要规范的行为到公众需要规范的行为,制定公共管理的政策,且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与公共利益相联系。
4.2 公共管理是公共利益实现的工具
一些利益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原则。同样的理解方法,如果利益拥有者范围扩大就会产生一定的冲突。那么如何避免冲突,就需要全体民众遵守一些行业行规的制度以及一些准则。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公共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化。公共管理的行为也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关系到全体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由于民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公共管理的内容也随之变化,政策需要及时进行加工完善。公共管理在公共利益及个人问题上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有一些冲突时,首先要保护公共利益,这也是政府部门执行相应行业规范的准则。公共利益能不能达到最优的实现效果,需要公共管理工具进行相应操作。
5 公共利益的存在形式决定公共管理的展开方式
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因此公共利益的存在,也显示着公共管理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公共利益在生活中是如何实现的,也说明公共管理在生活中是如何展开的。由于利益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公共利益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公共利益的存在方法也与公众的需求联系在一起。
关于需求的存在形式,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一个是从公众自身的角度,另一个是从满足需要的方法的角度。从自身来,可以分为目的性需要和手段性需要两种。目的性需要是内在的必然源头需要,由人的身体组织组成,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因此,这种需求只能是意识形态的,不可以是方法。而手段性需要是需要外在的需要,由人的思想层面以及行动所共同决定。从根本上说,是实现想法的一种方法,所以称之为手段性需要。从满足需要的手段和方式的角度来区分需要,会摒除繁杂性。第一,可以根据需求是否是公共的、是否只能由相应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将其进行区分,区分为是整体的需要还是私人的需要。相应的利益可以区分为整体公共的利益或私人的利益。第二,可以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组织的权利大小来区分全球性需要、国家范围内的需要、一个地区范围内的需要、社会公共的需要。相应的公共利益也可以区分为全球性利益、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利益、地区性公共利益等。
根据公共部门提供服务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将公共需要分为管理性需要、基础服务提供需要以及社会保障需要,利益可以划分为政府管理型公共利益、基础服务提供利益以及社会保障性利益等。全球性公共利益的存在方法在人类进行全球性交流,以前这种方式并不存在,但是随着全球性交流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形式逐渐出现并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还要真正认识到“公共利益”的概念近年来逐渐被提出,其他形式公共利益大体也存在这样的方式,只是对外感觉可能不如全球性公共利益明显。对于公共利益的存在性,需要從交往实践和社会认识角度进行讨论,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由于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公共利益中有公共管理的不可或缺性,公共利益的存在方式决定了公共管理的展开方式。但是公共问题与公共利益存在很大的区别,公共问题只能是公共利益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公共管理的调查时,第一目标应该是公共利益,只有从公共利益定义入手,才可以进行公共管理,才可以对公共管理进行全面系统描述。?
6 结 语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管理主体方面,政府要保证在公共管理职能上的核心地位,进行更优质的公共管理活动,使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通过一些激励机制,鼓励社会的一些组织加入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运用多种管理方式来满足社会及民众的需求。公共管理的主体首先是以政府为中心,建设多元开放的管理体制,对于政策制定方面要体现其民主性,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和谐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方俊.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韦长伟.公共冲突中政府的第三方干预角色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3]卢秀娟.基于新形势的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冲突关系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464-465.
[4]杨勇诚.风险社会视阈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伦理省思[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