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境牧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020-05-19 15:03张家臻
前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态安全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

张家臻

[摘要] 维护和保障边境牧区生态安全,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是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现实需要。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我国边境牧区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国家安全;  生态安全;  边境牧区;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4-0019-03

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区,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千米。我国牧区多数为边境牧区,对维护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和保障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对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意义重大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1国家生态安全主要是指一国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直接关系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边境牧区的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边境牧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

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甘肃、内蒙古、云南时多次强调,边疆地区生态区位特殊,守好筑牢边疆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对维护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边境牧区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基地,而且也是内地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在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环境,是筑牢我国边疆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现实需要。

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边境牧区的生态安全是综合的、合作的安全,“跨国性”特征显著。边境牧区是跨境流动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利益交换的重要场所。我国的边境牧区与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接壤。由于生态问题本身具有扩散性和反复性,生态问题的缓解和调节更关系到周边国家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因此,边境牧区的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国家之间关注的重点领域。

维护边境地区团结稳定的客观要求。边境牧区是少数民族或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边境牧区的生态安全问题与跨国生态安全、边境传统安全、边境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必须把握边境牧区生态安全与生态保障的特点规律,高度重视边境牧区生态安全的研究、管控与处置,确保边境牧区安全稳定与民族团结。

边境牧区生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超载过牧易导致草原退化和生物灾害。边境牧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着牧草的第一性生产和畜产品的第二性生产。但如果超载过牧严重,就会使草原失去休养生息的时间,第一性生产力显著下降,草原退化严重且长时间难以恢复。

气候变暖是引起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在气温升高的同时,年降水量呈降低趋势,严重影响牧草生长和生态修复。天然草原退化后反馈调节能力下降,牧草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调节能力减弱,气候波动的影响被进一步放大。同时,气候变暖又易诱发严重生物灾害,如产生鼠疫与虫害等问题则会对土丘平整性以及草原植被带来严重影响。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不协调易损害环境和生态安全。目前边境牧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还存在着一些矛盾,还存在工业开发挤占草原的现象,并且易产生工业污染、草原破坏、草原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

环境意识淡薄和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影响生态安全。部分牧区群众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意识淡薄,草原保护重视不够,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甚至以生态破坏为代价谋取经济效益的问题。近年来,草原保护受关注程度不断增强,但草原保护工作仍需要付出大量努力。

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的有效路径

维护和保障我国边境牧区生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策并举,综合发力。

保持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的战略定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作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加强边境牧区的生态安全建设,必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对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的自觉性和执行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以维护生态安全为根本目标,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牢牢守住生态环境红线。

健全应对草原退化和加强草原保护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我国边境牧区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边境牧区生态文明制度,健全边境牧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和完善边境牧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建立边境牧区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边境牧区生态保护,用法治守住边境牧区的生态红线和生态底线,把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猜你喜欢
生态安全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以生态和质量安全为导向的辽宁省农业政策的研究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喀纳斯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关于环境法中的生态安全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