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实心理的反思与研究

2020-05-19 15:10丁艳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4期

丁艳萍

【摘要】好的教学要直面孩子的真实心理、真实学情和真实遭遇,以此打造平实课堂。比如,面对另类答案,教师应耐心倾听;面对紧张气氛,教师应确保安全;面对多元解读,教师应给予尊重。如此,才是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真实心理 给予尊重 应有之义

一、面对另类答案,教师应耐心倾听

毋庸置疑,小学课堂中总是有“半句话”现象。教师可能认为或毫无价值、或“另类声音”、或“旁逸斜出”,所以发出了“停”的命令。然而,并非所有的被“掐断”都没有价值。或许,那些在喉咙中还未来得及发出的声音中有真理、有“珍宝”,有“闪闪发光的东西”。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契机发现学生真实的内心,应该成为打造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听过一节小学科学课中有关“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人谁先看到太阳的”公开课,教师当场引领学生在教室里围城一个圆圈做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北京人先看到太阳。”但有一个学生不服,在角落中发出微弱的声音:“也可以说乌鲁木齐人先看到太阳,如果站在……”但这个学生的回答直接遭到了老师的批评:“明明刚刚做了实验了,你还坚持你的意见?”而事实上,这个学生的“站在……”这句话没有说完,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是呀,离开地球,从别处看,就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站”在整个宇宙看,每一个地方迎来的太阳都是最新的,都是最先看到太阳的。

如果教师足够耐心,善于倾听,良好时机就不会“溜之大吉”。捕捉孩子们半句话中的含金量,离不开教师高度的警觉和全身心的敏感。教师应该是:“你这样说,一定有你的理由,请放心说出来。”“哇,这个同学多有创新思维,就这样,我们欢迎不同意见。”“不论你的答案有多么奇怪,我都相信这是你自己思考后的结果”……诸如此类的激励必将引领孩子们“吾口说无心”,必将打造生机盎然的生本课堂。

二、面对紧张气氛,教师应确保安全

引领孩子们在言说中“千树万树梨花开”,但这样的“千千万万”必须以保护孩子们的上进心为前提。“放开说”是必要的,但恰到好处的“阻之”也是必要的,不得不为之时按下“暂停键”也是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分得清哪些是孩子们心灵中的“禁区”,哪些是不能触碰的“雷区”,如此才能“绕开”,才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才是走进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听过一节小学六年级语文《一诺千金》的公开课,临下课时,教师为了凸显道德教育而进行了这样的发散引申:“我们同学之中有没有失信的事情呢?如果有,以后该怎么对待呢?”于是,孩子们叽叽喳喳说开了:“我们班的孙**就失信了,他上周日答应我一块儿放风筝,结果没有去。”“我们班的刘**也失信了,昨天说好的去图书馆,但我等了半个小时不见人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丝毫不管那些被揭露出来的学生的尴尬和气恼,而教师也一直鼓励着学生多多发言……

表面看,这样的拓展由此及彼,由课文人物到生活实际,是一种立足课文但联系现实的教学策略的成功运用。然而,这样的成功不要也罢。因为这样的成功拓展是以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为代价的,是以破坏课堂的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和度为前提的。想想,曾经的一个污点被反复提及,被大众曝光,哪还有继续安心上课的心思?从这一点看,教师必须做一个合适的调控者,随时调控课堂中的不安全因素,随时拨转方向,朝着发言安全、思维自由、和谐轻松的方向挺进。

三、面对多元解读,教师应给予尊重

每一節课都有重点,都有中心。然而学生不一定围着“重点”转,不一定绕着“中心”走。所谓的课堂“强声源”并非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离题万里”可能会成为课堂中的常态。怎么办?是关闭、遮蔽、拒绝无关紧要的回答,还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显然,真正关注学生的真实学情和当下遭遇,才是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

听过一节“方向与位置”的数学公开课,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能够以“方向距离法”确定位置,所以,当一个学生提出用“经纬线法”确定位置时,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及时回应。

老师按照预案和重点组织教学并没有错,但是过分地按部就班,从而遮蔽孩子们的个性答案和多元解读,动不动就对不符合“主旋律”的答案摁起“删除键”,则是对孩子们积极性、上进心和创新心的直接打击。想想:孩子们好不容易捕捉到的灵感或创意被无视、被遮蔽、被“枪毙”,谁还“你方唱罢我登场”。

无论什么时候,课堂都应该关注当下的学情,都应该直面学生真实的心理。精心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固然重要,但是精心地研究学生的真实心理更加重要——走进孩子们“曲里拐弯”的内心深处,一切必将变得轻松容易,事半功倍也就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王荣.做水还是做槌[J].教师月刊,2016,(8) :14.

[2]邱磊.“跨界”行思录[J].教师月刊,2016,(1) :35.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实心理的反思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