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七找新家

2020-05-19 15:21金维胤
知识就是力量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茅松河蟹人参

金维胤

娇气的药材“小公主”

地球为动植物提供了相当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而某些植物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中才能健康生长,三七就是这样一种植物。三七来自于一个“娇气”的药用植物家族——人参属(Panax),人参和西洋参都是三七的表兄弟。

三七(左图片来源/PPBC攝影/宋鼎)与人参(中图片来源/PPBC摄影/周繇)、西洋参(右图片来源/PPBC摄影/朱强)十分相似

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未能改变三七娇贵的脾气:土壤要选富含腐殖质的火山岩红壤,不能缺乏钾、氮、磷、铁、锰等微量元素;温度不能含糊,生长期土壤温度在15~20℃最为适宜,夏季气温不得高于35℃,冬季气温不得低于-5℃;水分很关键,三七喜湿但怕涝,土壤水分在25%~40%为宜:光照很重要,透光率要在7%~12%之间,太暗,三七无法生长,太亮,三七则会发育不良;此外,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都需要注意。最令种植者头疼的是三七严重的连作障碍。

三七根部可以入药

这片地里,有我没他!

连作障碍,是指在正常管理下,同一片土地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时,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三七的连作障碍一般间隔7年以上,有些地块甚至需要长达30年。虽然连作障碍在农业生产中并不罕见,但像三七这样严重的为数不多。

种植三七后,土壤的结构、营养元素比例、微生物等往往都会发生不利变化,更严重的是,三七会向土壤里释放不利于同类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种内竞争机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三七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来说,与其让多个个体生长在一起,因为争夺养分而两败俱伤,不如优先让一个个体生长发育并产生后代。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们似乎完全不介意与同类挤在一起。种内竞争机制对于三七种群发展来说或许是有利的,但对于人类的种植业来说却是个巨大的挑战。多年来,许多种植三七的农民不得不像游牧民族一样,不停地更换土地。

林下种植:给三七找新家

解决三七连作障碍的思路主要有三个:一是应用现代育种技术,选育连作障碍效应更低的新品种;二是改进栽培技术,特别是对种植过三七的土壤进行处理;第三个思路就是开拓新的土地类型,比如,在林下种植三七。

在三七的核心产地云南省,退耕还林留下了大片的人工林,这些人工林下的空地大多闲置,极具开发潜力。但并非所有林下环境都适合三七生长,不同树种的根系分泌物、挥发物及林下形成的特殊土壤微生物有差异,所构成的土壤综合环境对于三七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栽培实验,朱有勇院士团队发现,思茅松、云南松和杂木林的林下更适合三七生长。

传统的三七栽培技术一般选取排水良好的缓坡空地,进行人工遮阴;而林下栽培技术直接将三七栽培在林下。不仅节约了遮阴的劳动成本,而且思茅松林下阴凉的环境以及具有丰富落叶腐殖层的土壤接近三七野外祖先的生境,适合三七生存。林下种植三七技术扩大了三七的种植面积,大幅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是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的一种体现。

延伸阅读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智慧

同样的思路在其他种植业也十分奏效。近年来,稻蟹共生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快速推广。稻田中的杂草、昆虫、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给河蟹(中华绒螯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河蟹为水稻除草除虫,其排泄物又能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增产的同时又收获了河蟹,既降低了化肥的使用,又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高效地利用了土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水稻田中的螃蟹

(责任编辑/陈莹 美术编辑/杨雅萌)

云南的思茅松林(图片来源/PPBC 摄影/宋鼎)

猜你喜欢
思茅松河蟹人参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1)
水中人参话鳅鱼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1)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不同基质配比对思茅松多穴盘幼苗生长的影响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