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教学关键 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2020-05-19 15:05程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葡萄沟汉语言诗词

程莉

一、加强语言构建与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言基础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基本都放在生字、生词、生句的教学上,这是学生语言运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构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更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语言,在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掌握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组合技巧,并且还能运用基本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仅仅围绕以培养语言构建核心素养为教学目的来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对这些汉语言知识进行表面层次的感知,来逐步感受汉语言的魅力,最终在不断地语言运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思维。在引导学语言运用过程中,首先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然后创建生动有趣地情境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并通过反复地语言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能够在不同语境下理解同一词句或不同词句的意义,并揣测词句中蕴含的情感,逐步提高語言构建表达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的教学中,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十二个生字;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含义与用法;感受葡萄沟的地方风土人情以及维吾尔民族的热情好客。由此可见,这三个教学目标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开始,到分析词语所蕴含的含义与情感,到最后体会文章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一个完整的语言构建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葡萄沟”这个地区的实时拍摄记录,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葡萄沟的地域特色和人情风貌,并且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作为导游来向大家介绍葡萄沟,这样就促使学生进入语言运用训练,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代表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将会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诗词,既向我们展示出古代文人的诗书才华,也体现出古人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还有一些近代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通过对这些事迹的解决,更能强化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深入解读其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让他们从中收获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还加强国家意识,从下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重要的内容。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长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介绍长城的历史记录片,这样就能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长城的气势磅礴,从而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秀美丽,更能从内心深处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一种浓浓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加强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再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深深感受到周总理从小的爱国之情,并且联想到自身,会激发他们树立“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学习斗志,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周总理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背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短片视频,从而更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深入解读汉语言文字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言核心素养指导下,语文教学也有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汉语言文字之美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然,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不再只是针对应付考试,而要是关注学生对于课内和课外的一些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类型很多,每一篇课文都是精选的,都表达出不同的文字之美,教师务必要重视深入解决文章中经典的字词句,不仅要解释其表面含义,更要解释这些字词句中所流露出的文字之美,引导学生鉴赏和体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特别是文本中的经典诗词,都是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一段秀色可餐的风景,并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教师在讲解这些诗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之美,可以诗词的内容生活化,指引学生将现实中的所见所闻与本首诗词所描绘的场景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快速地理解吸收,更容易体会到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内心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去阅读经典诗词、收集美文美句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尝试去组织语言来鉴赏这些作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词时,诗词的内容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作者用短短的四句诗句就给我们展现出初夏江南独有的田园景色,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稀”等表现出夏天田园的色彩,而第三句则从侧面表现出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第四句用“蜻蜓蝴蝶独自飞”表现出村中的寂静,这是采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这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初夏田园的美好风光,同时也感受到农村田园生活的清净闲适,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首诗词的语言之美,教师就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回忆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田园风光,并用一些短词、短句进行描述,甚至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简单勾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还能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结语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所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打造生态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能从中提高语言思维、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且提高道德水平、强化民族精神,促进他们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葡萄沟汉语言诗词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诗词书法作品
《葡萄沟》教学设计
【诗词篇】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葡萄沟
《葡萄沟》教学反思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