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数据的武汉市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评价

2020-05-20 12:59应兰兰牛伟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便利性主城区武汉市

应兰兰,牛伟伟

(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武汉430014)

引言

居民的生活便利性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设施的方便程度[1]。生活便利是城市居民的基本诉求和重要的满意指标,因此对于居民生活便利性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主题。近年,国内外相关学者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角度进行了城市居住适宜性研究,H.L.Lennard提出了9个宜居城市的标准[2],GideonE.D.Omuta对尼日尼亚的首都贝宁市的社区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等[3]。国内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宜居城市生活便利性研究,如张文忠等开展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6]。以往的生活便利度研究主要包括便利性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部分实证研究等几个方向,其中实证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获取有限的样本数据,且存在评估范围较小,数据时效性差等问题,很难开展城市中观层面定量化的生活便利度评价。

随着大数据、开放数据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应用不断涌现,规划定量化分析工作日益普及。POI数据较其他开放数据而言,具有数据范围大、数据类型覆盖面广、数据获取相对容易等特点,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如索超等基于沪宁沿线POI数据开展高铁站点周边商务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7],陈蔚珊等基于POI数据开展广州零售商业中心热点识别与业态集聚特征分析等[8],崔真真等基于POI数据开展了北京等城市生活便利性研究等[9]。相关学者基于POI数据开展的相关研究也为本文开拓了思路。

因此,本文在传统的数据基础上,通过采集兴趣点(POI)数据,提取城市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数据,研究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定量计算武汉市区居民生活便利度指数,综合评价城市居民生活便利性特征,为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1 研究范围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是湖北省省会,国家级中心城市。2017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1089.3万人,土地面积8569.15km2。本文选取武汉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以三环线以内地区为主,包括局部外延的沌口、庙山和武钢地区,总面积为678平方公里。具体包括江岸区、江汉区、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七个中心城区,研究范围如图1所示。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包括POI数据、现状人口、现状用地数据等。其中兴趣点(POI)数据来源于2017年网络电子地图,主要包括小学、中学、医院、文化、公园、交通设施以及各类商业设施等的点位分布数据;现状人口及用地数据来自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图1 武汉市主城区示意图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将设施分为日常购物、餐饮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交通设施、便民服务、公园广场、休闲娱乐九大类别,每个大类下又包含不同评价因子共计28项。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确定条件权重和因素权重。根据上述指标权重,本文设计了宜居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居民生活便利度作为决策目标,以评价居民生活便利度的一级因子和二级因子作为中间层要素,确定各一级因子和二级因子的权重,构建了居民生活便利度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叠置分析方法,计算设施分布密度,然后通过分值归一化、加权平均法等计算生活便利度指数。

1.3.1 单因子生活便利度计算方法:

式中,Ci表示某一级因子的便利度,j表示二级因子的种类,表示该i类一级因子中二级因子的数量,Wj表示该二级因子的权重,N表示该二级因子的数量。

1.3.2 综合生活便利度计算方法:

式中,CT表示总生活便利度,i表示一级因子,表示一级因子的数量,c表示某一级因子的便利度。

2 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评价

2.1 生活便利性指数统计分析

根据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计算结果来看,见图2,可看出主城区总体生活便利性较好,其平均指数为0.55。主城核心区生活便利性最好,平均便利度指数在0.64以上,靠近主城区边缘的地区,生活便利性较差,便利度指数一般低于0.32。

从各构成要素便利性来看,见图3,主城区在便民服务、餐饮方面非常方便,平均便利度指数接近0.7,其次,交通、医疗及休闲娱乐方面也比较便利,平均便利度指数在0.5以上,教育、文化、日常购物相对较便利,平均便利度指数在0.4以上,公园广场便利性是生活便利性的短板要素。

图2 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指数

图3 主城区各要素平均便利性指数

2.2 生活便利性空间分布特征

从生活便利性指数的总体空间分布来看,受河流湖泊等城市自然地理格局影响,生活便利地区沿着长江、汉江及东西向山系方向呈轴带状延伸,如汉口、武昌中心区,长江和汉江两江交汇处,以及长江江滩周边地区、光谷中心区等这些地区区位条件较好,开发建设进入稳定阶段,该区域内便民服务、连锁超市、幼儿园、小学、社区医院、药店等设施分布较为密集,生活较为便利;主城外围地区生活便利性整体较差(图4)。

图4 武汉三镇生活便利性空间分布及比较

武汉主城区是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从武汉三镇1武汉三镇位于中国的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口区)、汉阳(今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座重镇的合称,范围主要为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三城镇同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故称“武汉三镇”。生活便利性比较分析来看,汉口地区生活便利性最好,平均指数接近0.7,其次为武昌地区,汉阳地区最差。这与武汉三镇发展的历史、规模、定位、发展速度不同有较大关系,汉口在明朝开始强势崛起,20世纪初期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其商业基础较好,人口密集,当前已发展为武汉市的金融贸易和商业服务中心。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科教密集、交通便利,是武汉的科教文化、金融商务和省级行政中心;汉阳虽兴起最早,历史悠久,是武汉重要的工业中心,其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武汉市生活便利性由内环向外环逐渐降低,且二环内和二环外差异较大,二环内平均生活便利性指数在0.8以上,二环至三环平均便利性指数降至0.6以下,主城区三环外生活便利性指数更低,略高于0.3。这一现象与城市圈层发展时序以及城市功能定位有关,二环开发较为成熟,集聚城市重要的金融贸易、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善,生活便利性较高,二环至三环地区是当前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汉阳国博、南湖、谌家矶等部分地区中小学、医疗、交通等各方面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居民生活较不便利(图5)。

图5 生活便利性空间分布及分环线统计

图6 各行政区便利性指数排序

2.3单因子便利性分析

从主城区各单因子便利性的分布来看,主城区内便民服务、餐饮服务、交通设施便利性空间差异较小,分布相对比较均衡,基本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购物服务、休闲娱乐、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及文化设施空间分布较不均衡,购物服务便利区域呈点状分布,这与武汉市商业布局密切相关,主要分布于江汉路片区、王家湾片区、黄鹤楼片区、街道口片区、徐东片区和光谷广场片区等。文化设施分布较不均衡,汉口北部、汉阳区墨水湖以南片区、武昌南湖以及青山地区等地区文化设施非常缺乏(图7)。

图7 各因子便利性分布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①武汉市主城区总体生活便利性较好,但空间差异仍较大。武汉市生活便利性由内环向外环逐渐降低,靠近三环线沿线地区生活便利性较差,这与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密切相关。②各类生活便利性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差异较大。主城区内便民服务、餐饮服务、交通设施分布相对均衡,基本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公园绿地、购物服务、休闲娱乐、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及文化设施空间分布较不均衡。

3.2 规划启示及建议

①进一步加快武汉生活便利性建设的步伐。武汉宜居城市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快三环内外新建地区交通、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从居民的利益出发,切实做好“以人为本”的民生建设工作。②建设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务环境体系。重点应结合武汉市生活便利性情况,针对设施不完善地区,补齐短板,建设不同档次、丰富多样的生活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形成区—街道—社区不同层级、功能和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③以街道为核心加强社区生活便利性建设。武汉市应着力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加强社区幼儿园、医院、文化中心、社区食堂、运动场等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满足各类人群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等需求。

猜你喜欢
便利性主城区武汉市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优秀效果与使用便利性,入门级中的强者 SVSound 2000 Pro有源低音音箱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木塑复合材料多功能高低床的研究与分析
计算机在生活工作中的便利性探析
应急广播是政府应急管理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