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沿线国家经贸发展建议

2020-05-20 19:32陈泓名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东南亚

陈泓名

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率先提出的战略构想,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国家经济情况、产业结构两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东南亚沿线国家的经济基础,其次从货类和投资两方面分析了东南亚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接着通过产业互补系数分析我国与其的贸易潜力,最后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中国与东南亚沿线国家经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经贸;产业互补系数

引言: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东南亚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合作区域,该区域主要基点国家包括柬埔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8个国家。东南亚各国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缘上的关系,自古以来与中国联系十分紧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合作更是得到全面发展,尤其是中国与东盟正式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贸、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一、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家经济现狀

(一)经济发展方面

由表1-1可知,东南亚整体经济形势良好,GDP呈增长趋势,经济增长稳定。东南亚诸国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GDP总值较高,国内经济较为良好,而缅甸、柬埔寨GDP总值较低,需要更多的发展。从GDP增涨情况中可以看出,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均达到5%7%,经济增长态势速度较快;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经济增长稳定;而泰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动力不足。从人均GDP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国家经济发展较好,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的人均生产总值较低,经济亟待发展。

(二)产业结构方面

在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国家中,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均不断下降,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缅甸、柬埔寨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依靠外国投资,制造业技术落后,成本较高,需要重点发展新型工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自然资源丰富,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尼盛产棕榈油、橡胶,菲律宾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地热资源,因此需采取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力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的工业原料和生活必需品均依靠进口,但其制造业发达,投资环境较好。

二、中国与东南亚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

(一)贸易往来

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主要的出口产品为服装及其辅料、鞋类等纺织品,椰子及其制成品、木材、咖啡等经济作物,大米、木薯、玉米、各种豆类等农作物;但是,新加坡在东南亚各国中发展程度较高,所以其主要出口货物为成品油、电子元器件、化工品和工业机械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在进口方面,东南亚国家对电子电器、家用电器、工业机械及设备、电子元器件等货物的需求较大,因此,电子及工业设备是该地区国家的主要进口货物。总的来看,东南亚出口的货物以农作物、经济作物及服装为主;而进口货物以电子电器、机械设备为主。

(二)投资往来

投资方面,中国与东南亚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主要是东盟向中国投资逐步的转向为中国对东盟投资快速增加,投资领域已扩大到建筑、电气、矿业和运输等行业,投资形式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中国通过设立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提供优惠信货等多种方式,向东盟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为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东盟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

三、中国与东南亚沿线国家的经贸互补性分析

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优势越是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就会越低,从而双方进行贸易活动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就会促进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中国和海丝沿线各国对外贸易结构互补性的定量分析采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法。

由上表中计算得出的互补系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贸易互补系数在70-80之间,比较接近100,这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互补程度较强。这个结果符合我国与东盟产业合作较为紧密、贸易发展优良的事实。其中,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的互补系数在75以上,这说明中国与这五国的贸易互补程度更强。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出口量较大的产品类别分别为机器设备类、木制品纺织品类、金属类、化工产品等,这四类产品占我国出口总额的81.2%,除柬埔寨、缅甸外其他各国均对我国优势产品:机器设备类进口需求较大,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此外,这三国对我国另三大优势产业的进口需求同样突出:越南进口需求较大的产业有木制品纺织品类和机器设备类产品,这两种产品占据了越南进口总量的57.2%;印度尼西亚对矿产品和机器设备类产品的进口需求较大。

四、中国与东南亚沿线国家经贸发展建议

(一)深化双边战略合作,推动贸易投资便利

互联互通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与支撑。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是要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与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家共商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运输协调系统,签订双边运输协定,提升配套设施条件,推进建设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二是要积极与东南亚沿线国签订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协定,加快更多交通协定、经济协定、旅游协定的协商和落实。三是促进东南亚沿线国之间的资金融通与金融合作,为东南亚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依据地区产业优势,建立海运对接网络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家存在良好的产业互补性,东南亚沿线国家对机器设备类、木料纺织、化工产品等产品需求量巨大,而中国供给能力强。因此,可以通过鼓励各级省、市、地区以及企业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寻求与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产业对接,联合交通运输部门搭建中国与东盟海运网络,建立以港口为枢纽的公海铁联运机制,创新运输模式,增加海运贸易可能性。

(三)协调港口产业均衡,发挥园区媒介作用

贸易为航运提供生长土壤,同时依托航运完成交易,航运为贸易提供物资交换通道,促进贸易进一步发展。在这其中,港口、产业、产业园区将会形成动态均衡的状态,产业园区的发展会带动企业物流服务能力上升,区域物流运输量提高;港口在加工、仓储、运输的本职功能外,发展临港产业经济,形成临港产业集群,而自贸区、物流园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即是航运和贸易共生共存、相互发展形成的。因此,应紧跟国家相关战略,有效利用港口媒介,完善国内园区布局,并着眼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网络规划,加大对园区的投资建设,对园区、保税港区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

(四)发挥产业互补优势,推进供给侧的改革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具有较大产业互补优势,中国应充分发挥与东南亚沿线国贸易互补优势,以港口为依托,深化与互补国产业合作。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港口联动作用,依据产业互补特点,调整国内港口资源,构建跨境产业链,带动我国优势产业大量输出,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化。例如发挥中国机电设备出口优势,通过签署友好港协议深化中国港口与贸易增长迅速的印尼丹戎不碌港港、马来西亚巴生港贸易合作,加强港口供应链问的协作,通过海运贸易的升级推动国内产业调整,加快产能输出。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东南亚
Поезд Харбин-Россия стимулирует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ой торговли 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哈俄班列拉动黑龙江中俄贸易增量
活捉一只“怪怪虫 ”
An Analysis of A Clash of Cultures at Alabama Factory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数学(经贸类)
美俄聚焦东南亚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本 期 导 读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