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希瓦氏菌胞外产物特性研究

2020-05-21 07:57吴秋仙刘学伟
水产养殖 2020年5期
关键词:氏菌刺参小白鼠

吴秋仙,刘学伟

(1.盐城市亭湖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盐城 224001;2.江苏长寿集团南山饲料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1)

革兰氏阴性菌的胞外产物是病原菌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与细菌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密切相关[1-2]。胞外产物(ECP)是病原菌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不断向环境中释放出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于细菌吸收营养物质、吸附和入侵宿主机体、在宿主体内扩散、繁殖以及抵抗宿主免疫因子的免疫作用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有些胞外产物可以直接破坏宿主机体的体质,引起宿主的发病甚至死亡,如胞外蛋白酶、溶血素、细胞毒素等,胞外产物成为决定病原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发现副溶血弧菌[2]、嗜水气单胞菌[3]、迟缓爱德华氏菌[4]等多种水产动物病原菌的胞外产物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胞外酶具有多种酶活性,如明胶酶、酪蛋白酶、卵磷酯酶、脂肪酶、淀粉酶、几丁质酶等,对宿主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宋亚雄等[5]通过感染试验,证实黄海希瓦氏菌AP629致仿刺参全部死亡。为探讨菌株AP629的致病因素,该文通过平板玻璃纸法提取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胞外产物,对其进行了特性分析,为揭示黄海希瓦氏菌胞外产物的生物学特性积累了基础资料,为进一步解析菌株AP629发病机理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smarflavi AP629)分离于大连地区患“化皮病”的仿刺参,由该实验室证实为病原菌,-80℃保存。黄海希瓦氏菌参考菌株(S.marisflavi)KCCM41822由韩国釜庆大学疾病预防实验室赠送。

1.2 胞外产物的制备

用平板玻璃纸法[1]制备ECPs。将黄海希瓦氏菌AP629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28℃,震荡培养(180 r/min)24 h,取0.2 mL液体培养物涂布于预先放置一层灭菌玻璃纸的营养琼脂平板上,28℃培养24 h。每平板用3 mL磷酸盐缓冲液(PBS,0.01M pH值7.2)洗下菌体,收集菌悬液,于4℃ 14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经 0.45 μm 和 0.22 μm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或加入庆大霉素(终浓度2 g/L)过夜除菌,离心除去残渣即为胞外产物提取液。平板涂布培养,证实无菌生长后,低温保存备用。

每次使用前用紫外吸收法[6]测定其蛋白质总量,测定公式为

ρ(蛋白质)(mg/mL)=(1.5×A280-0.75×A260)×稀释倍数。

1.3 胞外产物中蛋白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采用解离非连续缓冲系统垂直板电泳[7]将胞外产物与电泳样品缓冲液等体积混匀,煮沸5 min,冷却后加样,每孔加20 μL样品,并加点Marker(Sigma,SDS-6H)。采用Tris甘氨酸(Gly)电泳缓冲液,4℃条件电泳。丙烯酰胺浓度:分离胶10%(v/v),浓缩胶4.75%(v/v)。浓缩胶部分恒定电流为30 mA,分离胶部分恒定电流为60 mA。电泳结束后,凝胶经考马斯亮蓝(CBB)R250(Sigma)染色后用 EPSON PERFECTION 248 PHOTO扫描仪扫描图片,Gel-Pro Analyzer软件分析各分离蛋白的相对分子量。

1.4 ECPs中酶的测定

分别配制含量为2 g/L的淀粉、4 g/L酪蛋白、10 g/L脂肪(吐温-80)、25 g/L卵磷脂平板和营养肉汁明胶,于37℃下过夜,去除水分,将胞外产物的粗提液(30 μL)点样于预先贴在培养基表面的灭菌双层滤纸片上(纸片直径0.5 cm),25℃下放置48 h后观察结果。脂酶和卵磷脂酶的产生以纸片周围出现不透明晕圈为阳性;观察明胶酶的产生时,滴加酸性氯化汞,以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者为阳性;观察淀粉酶的产生时,滴加新配制的Lugol氏碘液,有无色透明圈出现者为阳性[6]。

1.5 ECPs中蛋白酶活力测定

采用《生化技术导论》中的福林试剂法[8],在37℃下每分钟水解酪素产生1微克酪氨酸定为一个酶活力单位。按下式计算:

蛋白酶活力单位=(A/15)×F

式中:A为样品测得光密度查曲线,得相应酪氨酸微克数;F为酶液最终稀释倍数。

1.6 酶抑制剂试验

ECPs与一些化学试剂在37℃保温1 h后,检测酶活的变化。各种试剂所用浓度见表2。配制时PMSF用丙酮溶解,其他的用蒸馏水溶解。

1.7 ECPs对小白鼠的致病性

分别设置 3个组,1个 ECPs试验组、1个AP629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8只小白鼠(昆明品系,4周龄雌性)。ECPs试验组腹腔注射0.05 mL ECPs/只,浓度为2.25 mg/mL;AP629试验组腹腔注射0.05 mL/只,浓度为108cells/mL;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灭菌PBS(0.01 M,pH值 7.2)。观察和记录小白鼠的活动和死亡情况。

1.8 ECPs对仿刺参的致病性

感染用幼参取自大连湾海参养殖场,体质量1~3 g,体长2~5 cm,运回实验室后在塑料水槽中暂养7 d,每天换水1/3,养殖用水为沙滤海水,水温11~14℃、pH 值 8.2~8.3、盐度 31.8、溶氧 8.6±0.3 mg/m3,不间断充气。分别设置3个组,1个ECPs试验组、1个AP629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10头仿刺参(体长3~4 cm)。ECPs试验组体腔注射 0.02 mL ECPs/头;AP629试验组体腔注射0.02 mL ECPs/头,浓度为108cells/mL;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灭菌PBS(0.01M,pH值7.2)。记录仿刺参症状和存活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ECPs中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大小

黄海希瓦氏菌AP629和S.marisflaviKCCM41822 ECPs的SDS-PAGE图谱见图1。菌株AP629和S.marisflavi KCCM41822 ECPs SDS-PAGE图谱完全相同。分子量为 114 kDa、66 kDa、39kDa、36 kDa、79 kDa的蛋白条带是菌株AP629和S.marisflavi KCCM41822共有的。

2.2 ECPs的特性分析

黄海希瓦氏菌AP629作用温度为25℃时,其ECPs酶比活力为12.52活力单位/mg蛋白。对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进行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ECPs具有酪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具有卵磷脂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明胶酶活性,见表1。

一些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病原菌ECPs的酶活的作用见表2。从表 2可看到,当EDTA、PMSF、SDS、MnCl2作用浓度分别为 10、5、5、5 mM 时,ECP酶活受到不同程度抑制;Ca2+和Mg2+则提高ECPs的酶活,可提高3%~19%和12%~28%的酶的活性。

表1 病原菌胞外产物的酶活性

表2 化学试剂对病原菌ECPs活力的影响

2.3 ECPs对小白鼠及仿刺参的致病性

ECPs对小白鼠的致病性,见表3,在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试验20 d期间,小白鼠无任何症状出现;菌株AP629试验组小白鼠全部死亡;对照组没有出现死亡。

试验20 d期间,注射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的ECPs的仿刺参没有出现化皮、死亡;注射菌株AP629的仿刺参陆续化皮、死亡;对照组都没出现任何症状。

表3 病原菌ECPs对小白鼠的毒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黄海希瓦氏菌是仿刺参的一种条件致病菌,该文对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胞外产物进行了特性分析。胞外产物(ECPs)是水产动物病原菌侵染机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酶活性,如蛋白酶、淀粉酶、卵磷脂酶、明胶酶、磷酸酯酶等活性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9-10]。该文研究结果,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具有酪蛋白酶、淀粉酶、卵磷脂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明胶酶活性。张志强等[11]从大菱鲆分离出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的ECPs具有淀粉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卵磷脂酶活性,推测酶活性可能溶解水产动物细胞,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提供有益的生长环境。Sakai和Ellis[12-13]研究,杀鲑气单胞菌感染虹鳟后,其ECPs中具有蛋白酶水解胶原蛋白活性,以及杀白细胞素能破坏吞噬细胞,从而引起水产动物发生病理变化。周琳等[14]从患内脏白点病的大黄鱼体内分离出变形假单胞菌,其ECPs具有卵磷脂酶活性、胃蛋白酶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等酶活性,并证实与病原菌的毒性有密切关系。

细菌的胞外产物蛋白成分非常复杂,导致蛋白条带的分子量有很大差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分析表明,黄海希瓦氏菌AP629和参考菌株ECPs蛋白条带分布在79.0~114.0 kDa。陈雅芳等[15]报道,养殖石斑鱼溃疡病病原哈维氏弧菌ECPs蛋白条带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范围25.0~66.2 kDa,费辰杰等[16]报道,牙鲆致病菌ECPs蛋白条带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范围18.0-120.0 kDa。本研究中一些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菌株AP629的ECPs的酶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当 EDTA、PMSF、SDS、MnCl2作用浓度分别为 10、5、5、5 mM 时,ECP 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Ca2+和Mg2+则提高ECPs的酶活性,可提高3%~19%和12%~28%的酶的活性。左凤琴等[17]研究鱼源溶藻弧菌当添加了金属螯合剂50 mmoL/L EDTA和100 mmoL/L苯甲基磺酰氟能分别使ECPs的酶活性下降83.40%和51.32%;曹煜成等[18]研究Zn2+和Mg2+对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酶活性有降低作用。

在本试验中,腹腔注射黄海希瓦氏菌AP629 ECPs的小白鼠,及体腔注射菌株AP629 ECPs的仿刺参,与对照组一样,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可见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不显示致病力。张朝霞等[19]研究了副溶血弧菌的胞外产物对中国对虾具有致病性;贺扬等[20]研究了气单胞菌感染斑点鮰48 h后,开始出现症状并死亡;张志强等[11]和张海月等[21]研究,健康斑马鱼注射迟钝爱德华氏菌、维氏气单胞菌均死亡;De la Cruz等[22-24]众多国外学者用鳗弧菌胞外产物感染日本鳝鱼、虹鳟和小鼠后,导致动物肠道普遍发生出血性炎症反应,肌肉组织受到严重损伤,而后陆续死亡。大多数细菌的胞外产物均具有致病性,该文通过对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的研究表明,菌株AP629的ECPs的有无对菌株的致病力可能无影响,确切的致病因子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氏菌刺参小白鼠
厦门希瓦氏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
夏眠的刺参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3 种不同体色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分离鉴定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分离鉴定
小白鼠观察记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我们是遍布全球的微塑料实验的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