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初级)》识字教学特点的研究

2020-05-21 02:48罗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开明国语课本(初级)》的识字教学具有摆脱传统蒙学识字教学、建构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语言体系并且贯通学习与生活的特点,针对“部编本”教材,提出适当增补传统集中识字、建立“儿童为中心”理实一体化的识字教学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 识字教学 研究

成书于1934年《开明国语课本(初级)》(以下简称《开明(初级)》)是一部民国经典教材。教材共8册,每册42篇课文,共336篇。识字量约2361个,与同一时期的国语(文)教材大致相当,能够满足学生日常阅读和写作的基本需求。字序没有依照汉字特点和规律集中讲解,而是把识字分散到与学生平日生活与学习相关的语句、文段之中,所学内容贴近生活本真,是生活的构成。在分散识字教学中,大致遵循字形由简单到复杂、高频字优先学习、生字反复出现的规律。

一.《开明(初级)》识字教学特点

(一)摆脱传统蒙学识字教学的范式

传统蒙学识字教学追求高效与实用,“三、百、千”等蒙学经典教材都体现集中识字的教学理念。塾师一般不讲解汉字,只求学生识记,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即可。因此传统识字教学就被打上死记硬背的标志。有识之士如清代王筠深感其弊端的危害性,其《教童子法》一书从汉字特点规律出发,以传统文字学“六书”理论为基础,从象形、指事等角度对汉字进行分类和分析,并配篆书字体,突出汉字表意性特点。

在“五四”运动和国语运动的影响下,改革汉字、推广注音字母等风潮如火如荼地展开,直接影响了民国教育。《开明(初级)》此时诞生,本身具有“反封建的彻底性”和倾向“欧化”“西化”的色彩。民国初年,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提出禁用清朝时颁行的教科书,传统文字学被划分至“封建糟粕”之中。民国政府公布“新学制系统”和《小学课程标准国语》意味着学时的保证和将随文识字教学理念贯彻到成系统性的多册多篇课文之中,不用过度担心效率。第八册21课提出注音符号替代汉字来写作文、写信的观点。“废除汉字,由注音字母取代”的大胆设想是反封建的极端体现。22课介绍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指出认识注音符号可使生活学习更便利。

完全否定和抛弃传统蒙学识字教学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传统文字学及其“六书”理论是对汉字“音形义”三要素的客观分析,不存在“封建性”特质。虽文字学家受历史局限性等影响,对某些汉字解说有失偏颇,但无法撼动文字学发展研究整体道路和方向正确性。从汉代《说文解字》发轫,直至当代汉字信息化都是在对传统文字学的开拓、继承和发扬中前进。抛弃汉字等于丢掉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与历史,而完全抛开传统识字教学的范式等于违背汉字本身规律,扔掉识字教学的重要拐杖,最终该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系统性、层次性稍显凌乱。

(二)架构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语言体系

传统教育不够重视儿童的认知水平,往往从成人角度为受教育者(儿童)去设定教育目标、手段和工具,传统蒙学教材最终代表实则是成人的选择。因此文章缺少童心、语言缺少童趣、反映的情感和主旨缺少童真。叶圣陶先生认为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编写“纯良之儿童读物”。该教材的识字教学符合“儿童本位”思想,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进行语言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元代程端礼提出学习的进程是由“篇法——章法——句法

——字法——主旨”“大段——小段”双线组成,是由表及里、由大到小的过程。此进程是对儿童习得的总结和归纳,较为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6至8岁的小学生最好從较为完整的整段故事开始,在故事当中学习句子,从句子之中学习词语、汉字,而这些词句要简单、易懂、规范和贴近生活,进入高年级后再引入完整成段或成篇的文章。整段故事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具象及其相互关系,故事情节又将句子、词语和文字串联在一起,在趣味盎然之中加深儿童的印象,又便于联想回忆。如第一册21至25课围绕“小牛画图”主题,讲述小牛画鸡蛋,结果被小羊误认的故事。学生可以学到“画图、摇头”等词语,掌握词语中所包含生字,让学生由圆形展开联想。如果从单字入手,学习孤立无关的内容让人味同嚼蜡,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另外,随着年级的提高,教材中用直观图画讲述连续性故事的形式逐渐减少,这也符合儿童认知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不断发展的规律。刚入学的儿童还处于感知经验阶段,其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步形成以“词”为中心和中介的判断、推论的思考模式。因此图画的学习支持力度慢慢减弱,直至可以完全抛开。在教材中,同一主题的连续性图画和插图(含连续性图画)数量逐渐减少。可知该教材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言习得的规律,并贯彻、渗透到其中。

(三)打通学习与生活的壁垒,以实用为导向

教材中,通过创设生活与学习场景,消除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第一二册中的生字与图片有机结合,生字为手写楷体,字体端庄、宽大醒目、间距疏朗,生字占据整个版面的30%至80%,位置突出。如第一册1至7课的主题是“上学”,讲授学生礼仪和课堂纪律,期间穿插教师授课内容(小黄狗玩皮球)。这一设计教师利用教材为学生构建的虚拟课堂情境,其中学生面对教师和所学内容的态度与行为正是现实课堂中所要习得的内容,可谓“课中课”“学中学”。无形之中将学习与生活自然贴合、了无痕迹,而且小狗玩球的故事出现在低年级课堂上也合情合理,又进一步让学校与家庭关联起来。

该教材由过去重视识记汉字转变为强调汉字的实际应用,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阅读(读小说、报纸)和写作(写信、假条、日记等)。第一,教材所创设的识字教学情境是对实现生活场景描摹与衍生。1929年5月,国民政府曾举办“南京市第二届卫生运动会”,当地学校派出灭蝇小分队。关于“灭蝇”的主题第二册和第四册重复出现两次。第二,应用文体重复出现促进识字教学趋向实用性。书信作为当时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关于写信的内容在第二册、第五至八册等多次出现。第三,课后识字练习着眼于实践。练习主要有填空、看图说(写)话、选择、改错和注音等形式。填空题多沿着“单字——词语——短语——短句”的顺序,中间的汉字与词语中又按照实词到虚词内在规律进行排列。填空内容多与课文紧密联系,如第二册“姓名”主题的练习是自我介绍,空白处填写学生及其家人好友的姓名。条理分明的自我介绍是一项重要的个人技能,而练习就将介绍的梗概和关键点罗列出来,为学生日常交流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二.对当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启发

(一)语文教学中适当增补传统蒙学集中识字的内容

目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识字教学中有一部分的传统识字内容,如《日月明》《金木水火土》等课文,基本按照传统文字学中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分类。在语文教学和校本课程当中,还可以再增加一些经典,如清代王筠《文字蒙求》、清代刘树屏《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民国《国民字课图说》都是上佳之作。这些著作有的对字源进行讲解、有的按照义项分类,角度新颖、图文并茂,一定会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深厚的兴趣,并能够从本质上正确辨析和区别形近字。

(二)建立“儿童为中心”理实一体化的识字教学体系

“儿童为中心”的识字教学体系以儿童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语言发展特征,要探索适合儿童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结果评价。理实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识字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大板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结构,按照汉字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并适量增补内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适时适量引入字理识字法,揭示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和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还可以结合图片、谜语、游戏等手段创设识字情景。在练习中,紧扣所學内容为儿童创设与现实生活有关问题情境,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宗旨。在社会实践中,要重视生活识字,鼓励儿童观察校园、家庭和社会等场所中出现的汉字,如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电视字幕、商品商标、广告牌等都是识字的好教材。这不仅扩大识字量,还培养儿童甄别汉字是否书写规范,是否存在错别字等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展示。通过板块之间的相互融合最终巩固、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开明(初级)》虽距今已久,但“生活本位”“儿童本位”思想仍闪烁着熠熠光辉。它不仅对识字教学,也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给养。

参考文献

[1]罗璇,等.《开明国语课本(初级)》的字音、写字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2020,(2)

[2]赵子云.民国时期南京的“卫生运动会”[N].南京晨报,2018-6-21(11).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