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校园欺凌成因及预防策略探究

2020-05-21 10:04李晖马丽华祖久春
职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校园欺凌

李晖 马丽华 祖久春

摘 要:本文结合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了中职学校出现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中职生校园欺凌现象提出合理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中職生 校园欺凌 预防策略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预警及防治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HB19JY022)的阶段性成果。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即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者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校园欺凌的形式有多种,例如身体欺凌、语言歧视欺凌、人际关系欺凌和利用通信技术进行网络欺凌等。校园欺凌事件给被欺凌者带来了巨大的人身伤害,受虐致死、受伤情况屡见不鲜。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规则意识淡薄、相对认知发展水平低,情绪管理和自控能力较弱,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因为长期遭受负面的肢体和心理伤害,常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从而会出现学习问题和社交障碍。被欺凌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长期下去极易出现因为心理过度不适应而引起肢体行为的过激反抗,继而转变成新的欺凌者,甚至突发为以暴制暴的刑事犯罪,从而对学校和社会产生较大的危害。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出现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针对中职生校园欺凌提出合理的预防策略,对于提高中职生的身心健康、重建校园文明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中职学校出现校园欺凌的原因

1.学校缺乏预防校园欺凌的机制

中职学校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学校没有应对校园欺凌的预防方案和专项规章制度,学校主要用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的方式来规范中职生的言行,缺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一般归结为因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失误而造成的个人品行问题,学校对欺凌者的处罚方式一般为口头教育、通报批评或者记过等,缺乏对欺凌者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机制。这样常规的惩罚措施无形中纵容了欺凌者“恃强凌弱”的思维,欺凌者无视校规校纪、肆意妄为。一些学生看到欺凌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开始跟风模仿、尝试,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并呈现团体化、网络化等新趋势。此外,中职学校班主任较少接受关于校园欺凌的专题培训,班主任处理欺凌事件时仅限于调解、化解矛盾,甚少将个别教育上升为集体教育。大多数班主任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办法很简单,被欺凌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而使自尊心受挫、自信心降低。

2.中职生心智不成熟

中职生年龄小,体力和精力都比较旺盛,同时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发生争执、争吵。有些校园欺凌事件就是学生出于模仿、炫耀和寻求团体归属感等导致的。有些性情不好的学生因为说话霸道、不讲道理,处理问题易激动而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调查表明,中职学校女生相比男生作为欺凌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且校园欺凌手段也越来越野蛮粗暴。她们心理成熟得较早但心智又不完全成熟,通常会选择辱骂和殴打等暴力方式发泄内心的不满。一些性格懦弱和孤僻的学生通常作为被欺凌对象,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和身体伤害会产生心理扭曲甚至缺陷,对周遭环境产生敌对意识,甚至发生自杀、杀人等极端的事件。

3.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心理上负担较重。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长不顾及子女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感受,在孩子面前时常爆粗口或者进行家庭暴力。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就找同学发泄,他们在解决矛盾和人际冲突等问题的时候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例如中职学校的王某就是因为父亲经常用凳子腿打骂他,继而使他产生找同学发泄的心理,好几次因为一言不合把同学打伤,回家后又受到父亲暴打,最终成为学校的“小霸王”被学校劝退。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顺从,导致他们在班集体中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同理心,不懂得尊重别人,仗着自身的优势欺负弱小的同学。

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十七八岁,他们对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缺乏正确的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一些低俗不健康的文化更容易影响中职生的身心健康。一些未成年人受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沉迷于暴力血腥的网络游戏,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模仿暴力行为。例如,某职业学校的几名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所传播的欺凌内容后,对欺凌者产生盲目崇拜,认为在学校恃强凌弱很有面子,他们组成团伙威胁低年级学生向他们出保护费满足唯我独尊的欲望,一些怯懦、不机灵的学生成了他们欺凌的对象。此外,一些影视剧中过度渲染暴力情节,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对影视的暴力场面很欣赏,缺少对暴力手段的自控能力,因此学会了用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

二、中职学校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

1.提高中职学校预防校园欺凌的能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有效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定期进行预防校园欺凌的整治活动,并结合实际制定防范校园欺凌的管理措施。学校可以组织设立校园欺凌应急处理小组,班主任和学管处、团委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一旦发现校园欺凌行为要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对欺凌者的行为绝不迁就。教师如果无法判断校园欺凌则要及时上报,由校园欺凌应急处理小组专家甄别,并开始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学校还要给学生们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教育,如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主题班会、交流座谈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等,使师生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识,掌握防治校园欺凌的技巧和对策。学校还要加强学生教育,通过心理辅导、主题教育活动、校园广播、校园网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控能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提供防范校园欺凌的宣传资料,让家长学习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2.做好校园欺凌家庭防护工作

家长必须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悉心关爱、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行为。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孩子犯错后不要打骂孩子,要用平和、民主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他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要重视孩子和同学的交往,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此外,家长还要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孩子不要挑逗平时霸道的同学,如果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不要以暴制暴,要保持冷静并第一时间寻求教师解决。此外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孩子受到欺凌无助时,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降低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3.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校园欺凌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其预防和治理也应该基于社会综合治理范畴。教育、宣传、文化、城管、公安等部门要负起责任,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安全保卫工作的治理。全社会要营造和谐、安全的社会风气,政府多为公民提供一些宣传展示平台,公开展示防范校园欺凌活动的优秀作品,倡导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生活。此外,媒体要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舆论的正面引导。校园欺凌时间发生时,严禁过分渲染和报道学生欺凌暴力事件细节,要从让青少年知法、懂法的角度报道事情的真相。

总之,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鉴于目前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事件的多发性,其预防和治理也应该基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层面多管齐下,采取积极、有益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金松,谢明芳.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9(10).

[2]刘丽.中职生不良行为现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济南:鲁东大学,2017.

(作者单位:衡水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校园欺凌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