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成坏事也是“罪过”

2020-05-21 10:44阮直
杂文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烧煤罪过坏事

阮直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镇南营村村委响应上级号召,在全村推行煤改气工作,这本是一件利于环保、利于百姓生活的好事,却让有的村干部办成了坏事。坏到什么程度呢?

村民李云告诉记者,村委会干部把那些不愿意改炉灶村民家的炉膛全部用水泥、沙子堵死了。“不让烧火做饭了”“有的村干部甚至翻墙进到村民家里,强制堵炉堵灶”。冰天雪地,没了“人间烟火”,岂不是让刚过点好日子的农民重返“饥寒交迫”了?2020年是彻底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此重要的时间节点让农民重返“饥寒”,这不就是把好事办成坏事了。

村民们不接受天然气是有原因的,谁有钱了不知道用空调比吹风扇更爽,吹风扇比自己摇扇子舒服,可前提是你得有钱。

南营村的村干部也是村民,他们心里应该明镜一般,当地的村民普遍以种粮、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使用天然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就算政府真给补贴,也不拖欠,可一个冬天下来,一个家庭的花费也在4000元以上。有老人、小孩的家庭一个冬天要超过5000元以上。而烧煤,最高不超过2000元,相比之下,天然气还是贵很多。天然气减少污染是好事,但价格太高对农民就不是好事,不是农民不喜欢好东西,是兜里的钱少不敢喜欢,而此时强堵村民的炉膛就有了“恶人”之嫌疑。

环保是大事,但让村民过上正常的温饱乃至富裕日子一定大于环保,环保是为人服务的,别说是一群人,就是一个人的生存意义都大于一个片区的环保。就像矿山发生矿难,为了抢救遇难的矿工,我们不惜破坏周边的环境,放弃了环保的理念,也要救人。我们能借口不能往绿水青山之间排放污水、矿渣、瓦斯为由,而放弃救人吗?眼下就因为烧煤污染了环境就让村民忍受“饥寒交迫”这不是“罪过”吗?

当下,一场旨在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环境治理风暴正席卷全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成效大显。但一些地方脱离现实,为环境而环境,不顾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强推一些高大上的做法,让农民为难。

改造农村环境要从中国乡土文化、人文情怀、经济状况出发。“房前屋后,种瓜种豆”是农民祖祖辈辈形成的一种生产生活模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心中永远有诗意的农民对那一道道篱笆墙的倾情。“鸡鸭鹅成群,猪牛羊成圈”是体现农民富裕之家的写照;“袅袅炊烟,依依乡恋”是我们民族的集体乡情。把乡村都城镇化了,就不是新农村了,新农村建设也该有各自的特色。

比如,允许个别地区不烧煤炭,也暂时不上煤气,改烧庄稼的秸秆,这比起目前秸稈无处堆放,只好白白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要小得多吧。而今一些地方一刀切,连秸秆柴草也不准烧,只准烧天然气。农民说,这真是不食人间烟火,要成仙了!

改善乡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农民拍手称快,但好事一定得办好,不可用城市的思维削足适履地套农村,否则,办好事行为过激也有“罪过”。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回应“封灶事件”时说:“农村散煤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举措。散煤治理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但这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特别是涉及居民做饭、取暖的日常生活,涉及到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同。相关部门在散煤治理中要依法依规,切忌简单粗暴,把好事要办好,让公众切实感觉到环境的获得感和生活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烧煤罪过坏事
有时候,放弃其实 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判断正、反比例“三步曲”
俄罗斯刑法罪过原则研究
一不小心成了“舆情”?未必是坏事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复杂罪过:交通肇事罪共犯的理论支撑
雾霾赖谁
谁 的 罪 过
现状与趋向:俄罗斯刑法中的罪过学说
它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