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鲁迅精神 推进杂文事业

2020-05-21 10:44江帆
杂文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杂文家真话杂文

江帆

首先说一说“说真话”的问题。

说真话、抒真情是时代的需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更应当“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杂文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之所以能起到弘扬正气、振聋发聩的社会作用,其原因也在一个“真”字。

敢说真话实在不容易。如今,不少知名的杂文家都不在媒体上发表杂文作品了,原因在于有人不愿讲真话,有人不敢讲真话,有人不屑讲真话。

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正是杂文作者的基本素质。

记得杂文家杨迎新在《别思录》里说:“他(鲁迅)的海洋般的才识暂且不说,即以不顾个人利害敢吐真言,‘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一点而论,亘古能有几人?学鲁迅不学此,恐怕终属皮相。”鲁迅先生杂文的灵魂就在于这一个“真”字。

当然,要写真情,吐真言,必须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很难想象,一个利欲熏心、擅长舔痔捶马臀的人能写出一言九鼎的作品。我们除了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扎实地而不是浮躁地学习鲁迅杂文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鲁迅先生做人的人品。“器大者声必宏,声高者意必远”“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里出来的都是水”。有第一等人品、第一等胸襟,才能写出第一等的杂文。鲁迅先生由于“一片冰心在玉壶”,所以能没有丝毫奴颜与媚骨。如果上上下下写杂文、编杂文、管杂文的人都照此辦理,那么杂文界庶几有繁荣的指望。

接下来说一说“写杂文危险”的问题。

最近参加一个杂文讨论会,与会的杂文同仁感叹又嘘唏,无不慨叹写杂文危险。主要观点是认为杂文俗称“刺猬头”“铁蒺藜”,总免不了要说三道四、针砭时弊,难免磕磕碰碰。他们中有的同志就像鲁迅在《立论》里塑造的那位先生:“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说一声‘难!”杂文写得泼辣一点,也许会伤筋动骨,刺得当事人非出三身冷汗不可。至于自动对号入座,打上门来的也屡闻不鲜。闹不好,忤逆权贵,身陷囹圄,举家吃勿塞头的都有前鉴。于是,谈杂文色变者有之,心有余悸、噤若寒蝉者亦有之。有几位栽过跟斗者则表示“多吃饭少开口”“闭门读书修身为上”。有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撰写警句说:“杂文家要善于保护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还是写歌颂性杂文保险。

其实,不写杂文就不危险么?走出门,可能碰上交通事故,火车接吻、飞机啃泥、轮船沉底、汽车打滚都可能亲身体验。

尤其是,封笔绝邮,不写文章,和杂文离了婚,就意味着作家生涯的终结,哪谈得“以静求生”呢?

再说,写“歌颂”文章,就保险了么?世间有真理,当歌则歌,当贬则贬。不当歌者你歌之,不当颂者你颂之,岂不是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亦会遭人唾骂

应当指出,人民群众中有歌不尽、颂不完的新人新事新思想,这些都是“有心雄泰华”的杂文作家值得挥毫大书特书的。但是,对于“行业不正之风”,对于假丑恶,你也尽心尽力地去讴歌吗? 对于封建迷信、对于用假话骗人、对于甩左棍子、拖改革后腿的倒行逆施,你也不遗余力地去唱赞美诗吗?

第三,说一说“主旋律”的问题。

当前在新闻舆论界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新闻舆论应当弘扬主旋律,那就是“歌颂”,而鲁迅式的杂文是匕首、投枪,并不是“主旋律”的品种,所以不肯登、不屑登杂文的报刊大抵都能荣获金奖,而登了一些有观点、能独立思考文章的,老总和主编的日子往往不好过。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医生的主旋律是什么?

以揭露和批判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杂文,称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以“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为其主要社会功能。因此,杂文是文学中的医家,针砭时弊,扶正祛邪,兴利除弊,正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

杂文是带刺的玫瑰。如果硬是要把杂文身上的刺拔掉,变成折中、媚态之状可掬,那么,这就不叫杂文了。正好像一个医生不拿针筒和手术刀,而拿鸡毛掸帚和雪花膏,一味赞美红肿之处的娇艳,赞美浓汁的洁白,忙着给病家的疮口涂脂抹粉,那他还算个什么医生呢?而人类没有了医生,那后果实在不敢设想。

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旋律,理直气壮地写杂文。鲁迅先生说:“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所以我的意见,以为灌输正当的学术文艺,改良思想,是第一事。”(《集外集·渡河与引路》《鲁迅全集》第七卷第35页)

由此可见,写杂文的人的确还有许多事要做。我们要不屈不挠地向腐败宣战,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要继续发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真话、诉真情,“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爱我所爱,恨我所恨,树立起一座座爱的丰碑、憎的大纛,用我们的热血和生命繁荣社会主义的杂文创作。

童玲/图

猜你喜欢
杂文家真话杂文
画与理
真话都可以写吗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档案珍藏者语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倘若毛公真做了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