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西藏,圣城拉萨

2020-05-21 10:06孙江茹
炎黄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朝拜大昭寺藏民

孙江茹

洁白的哈达,五彩的经幡。绵延的雪山,湛蓝的湖水。庄严的寺庙,虔诚的藏民……

西藏的一切,无不令人神往!此次怀着对它的向往与憧憬,我终于踏上了这片梦中的土地,人们口中的天堂。

世界屋脊西藏,这个吸引着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西藏。你会发现,这个远在世界第三极的西藏,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纯净,如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场不可思议的旅行,你无法去理解他的神秘感。如果计划去西藏旅行,一定要提前规划好出行时间,4至9月这段时间是西藏旅行的旺季。清明之后这里的天气开始回暖,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走出飞机的时候,我以为高反是一出飞机脑袋就会被压爆喘不过气来,其实没那么夸张啦,除了冷,有点累,真的感觉不到什么。慢慢地走出机舱,在候机楼休息了一会儿,拍点照片,心情特别轻松。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可从机场到达市区,看见雄伟而神圣的布达拉宫。

披上绿装的雅鲁藏布江,像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为游客很好地阻挡住雅江上游吹来的风沙,而且这段时间也是自驾走川藏线的最佳出行时间,山上的冰雪已经融化,路途中随便拍张照就是手机壁纸。虽然这个时候正逢西藏的雨季,但前来的游客完全不必担心,白天基本都是艳阳天,大部分下雨都是在清晨和晚上。第一次感觉出现在书上报纸上的布达拉富竟然出现在了眼前,那种震撼自行脑补。我对佛教以及藏族文化了解不多,唯一的感受是朝拜的人都超级虔诚。走三步,磕长头,围绕大昭寺磕一圈,甚至更多。西藏属于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特殊,如果是第一次进藏的游客,由于对西藏地理、人文环境不熟悉,建议跟团。尤其是外国人去西藏是不能自由行的,外宾到西藏旅游必须配带独立导游,独立成团与独立旅游行程,而且游客到西藏语言也不通,这个时候一个靠谱而专业的旅行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游客有各方面的需求,可以随时向带队导游沟通,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布达拉宫是来拉萨必去也是必了解的第一个地方,带我们的导游非常尽责而且博学,后来才知道他曾在印度的佛学院学习了八年。在布达拉宫内只要有佛像的地方禁止拍照,禁止大声喧哗,进入的时候打火机是要扔出来的,拍照罚款是按万元计算的,没必要挑战别人的信仰还要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还有不要用手指佛像,也不要直称活佛的姓名,尊重别人的信仰也是尊重自己。

布达拉宫由藏王松赞干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但当时的宫殿并非现在所见的宏伟规模。据说他是为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宫的,而藏王本人亦曾在宫内潜修苦学佛法经典。在1645年,能干的第五世达赖喇嘛把宫殿扩建为更大型的白宫。在他圆寂以后,大臣为了继续建造红宫,向大众隐瞒了宗座的死讯以免民心恐惶,最后在1694年(第五世宗座圆寂后十二年)建成了现今规模的布达拉宫。阳光,很明媚。风,吹在身上很冷。现在的拉萨是一位冰美人。我们拖着大大的箱包,打磨过的石块铺在街面上,硌着箱包轮子,咔咔地响。到了转经的时段了吗?我们周围几乎都是匆匆却并不慌乱的藏民,大都穿着不同质地的袍子,手里握着一个转经筒,口中“咪咪哞哞”地念着,朝着同一方向走去。他们的身子,臀部以上都有些前倾,好像背上驮着重物:身材都比较高大,女士都把头发中分,梳着长长的辫子;辫长过臀,发尾很小,一定是从没修剪过吧?男士留着短头发,自然卷曲。我仔细看他们的脸,几乎都是长脸,黑红。鼻梁高挺而长,高颧骨,眼窝有些深。五官比我们显得立体。我印象中的藏人是佩着藏刀的,粗犷彪悍的。而眼前的他们眼神清澈,神态平和。是的,可以说无一例外。直到与一位在拉萨工作生活了半生的友人聊天才知道,富足的生活,安定的环境,坚定的信仰改变着他们。他们养牦牛、养羊,收入丰厚。卖掉牲畜之后立马到拉萨朝圣,到大昭寺把所有收入捐给寺庙。年年如是!这大概就是拉萨没有一丁点儿春节的气氛,而又涌动着无数藏民的原因吧。

我们入住的是一家民宿一一圣承书苑。只一眼,就爱上了这座书苑。底楼正中是一张正方形的书桌,上面错落地放着一些名著,我居然看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正对门的一面,空中固定着一块长长的木质黑板,上面用粉笔介绍了本月的新书,内容别致、跳跃,排版非常个性。右边是一间小小的酒吧,有几张桌椅,一壁挂着多种乐器,一壁摆放各种红酒杯及咖啡杯等器皿。

朝拜者是怎样的撼动人心啊!他们在手肘、膝盖处戴上皮毛或塑料制作的护具,手掌上戴上2-3厘米厚的木板,略大于手掌,身前披一片耐磨的厚油布或塑料。磕等身长头时,首先站直身子,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移至面前,往前走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再行一步,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地,额头轻叩地面。每俯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至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这过程中要做到“身敬”,即三步一叩;“语敬”,口中念六字真言; “意敬”,心中脑中想着佛;身、语、意合一,来表达他们对佛的崇敬,在闹市中,他们的眼眸如此澄澈,他们的神态如此平和,这样的心无旁骛,“目中无人”!他们从家乡出发,三步一叩朝着心中的圣地拉萨进发,朝行暮止,风餐露宿,每天只能前进十公里!据说有不少朝拜者因伤病就倒在这朝圣的路上。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信仰能欺蒙人,可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使一个人的面貌添上一种神采。他们,西藏的朝拜者,有这种神采,那就是对某件事的坚持,对佛的笃信,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充盈而美好的。大昭寺前,广场上有一方形坝子,有好几百人吧,身躯灵活地面向寺内朝拜,啪啪的木板触地声此起彼伏。再看阳光下的大昭寺,竟似乎熠熠生辉,佛光闪闪。一壮硕的老年藏民,戴着眼镜,专注地盯着翻开的书页,嘴里“咪咪哞哞”地念着。阳光如佛光般笼罩着他,那书似乎也闪着佛光。我有些敬畏,不敢凑得太近,只晃了那书一眼一一是藏文,一定是佛经。八廓街的建筑大多是白色的,但有一座两层的小楼是黄色的,它就是玛吉阿米餐吧,这是一个很有品味的艺术餐吧。据说其前身是西藏历史上的宗教精神领袖一一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相传,他在这里第一次遇上了玛吉阿米,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姑娘。“玛吉阿米”在藏语中意为未嫁娇娘,也有圣洁母亲,纯洁少女之意,引申为“美丽的梦”。在那高高的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心上。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仓央嘉措的诗歌流传至今,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流傳至今。

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朝拜大昭寺藏民
古道散茶香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犬獒效应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踏上没有归途的“文具朝拜之路”
扎日神山
请菩萨找零
月度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