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及现实意义

2020-05-22 08:17骆澜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政

文/ 骆澜

实事求是是每一个思政教师必须要遵循的职业规范,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方法,若是未能发挥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难以实现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目的。根据以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情况来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受到了较大冲击,这就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运用实事求是的研究,将其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实现培养学生务实精神、治学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为大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实事求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一)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促使大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重点分析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人际关系、情绪起伏、恋爱与性等问题,之后选择符合要求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思想,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不足,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作为思政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要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1]。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但依旧存在产能过剩、贫富差距大等情况,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大学生各种思想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将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作为指导依据,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进行。此外,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本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将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落实到底。

(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移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利用移动网络来获取自身需要的知识,使自身的知识储备得以增加。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未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难以真正理解这些知识,也无法对其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大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进行实践调查,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只能够停留在书面理解上。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改变,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2]。例如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暑假调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选择采访和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以此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实事求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

根据以往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导致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受到较大影响。将实事求是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情况及实际需求进行教学,通过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务实精神进行培养。从大学生的择业这一方面来讲,实事求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体现出较好的指导作用,能够促使大学生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勤劳奋斗的意识和优秀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由于受到市场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确定的起点较高,未能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择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存在诸多挑战,难以保证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实事求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重新定位,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择业,使大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3]。

(二)培养学生的治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我国人民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若是无法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落到实处,那么所有的设想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不利于大学生及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实事求是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其本身就是一种对待知识的学习态度,确保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保障。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落实到学校的治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可以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好的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未知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做到勇于创新,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作风,促进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通过实践发现真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大学生面临的首要任务,但是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必然要求,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良好的状态面对未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例如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将学生的理论实践作为主要目标,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总之,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贯彻到底,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使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运用实事求是的几点要求分析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思维能力

为保证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做到实事求是,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政治定力,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向环境学习,向民众学习,进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教育教学,以长远的眼光来发展个人前途。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提高对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认识,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成果,熟悉掌握党的基本要求、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实现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目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有效的研究和运用。其次,教师要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树立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便于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规律进行科学地探索[5]。

(二)增强责任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教师探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保证教师能够完成探寻并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发展,无法适应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要求。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教学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项重大事业,而思政教师是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必须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勇于担当和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难题,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得以提升。同时,思政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必须要捍卫这一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扮演好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养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6]。如下图1 所示,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使其在大学生市政教育工作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必要注重思政教师职称申报流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

(三)深入社会实践,获取探索规律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理论上的认识与社会实践是息息相关的,想要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及含义,就必须要深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提高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未来。就当前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比较纯粹的理论学科,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在马克思理论学习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停留在书面上,未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处于停滞的状态,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难以满足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和信任关系,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利用所知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充分发挥实事求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价值,需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通过将实事求是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务实精神、治学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而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想要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贯彻到底,就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深入社会实践、获取探索规律的不竭动力及源泉,从而开展实事求是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政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实事求是”定乾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