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

2020-05-22 00:03范晓鹤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课堂小学

范晓鹤

摘 要: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落实思想教育,即依据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等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渗透;小学;语文课堂

在各科教学中,语文德育的实际效果往往超过其他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在渗透中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性。使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文以载道,道在其中”,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接受德育的过程,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经验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了西湖的神奇旷阔画面,诗中的山光、水色、无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激发出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蓬勃向上的豁达的激情。为此,只要稍加点拨,让学生反复吟诵,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有人认为,只有文学作品中才是进行德育的最佳阵地,其实不然,说明文同样具备这样的优势,又如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课,文中提出的情感目标是“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当教师教完课文进行总结时,看到黑板上贴出的各大洲的地图模型,突然灵感大发,画出中国地图,对学生说:“各大洲之间由于许多原因形成了陆地分裂、漂移,我们海南岛也一样,科学家经过考证,认为在一百万年以前,海南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虽然现在隔了一道18海里的琼洲海峡,但它们依然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台湾呢,她虽然也和我们海南岛一样孤悬海外,但她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呀,现在,台湾的执政者闹分裂,你们说应该吗?”学生对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见解,教师又补充讲了当前的一些“台独”有关的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上了一堂很好的爱国教育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这种潜移默化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二、在语文教学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课本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第一项资料,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可用因素,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教育,补充写作背景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老师须要对此进行适当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专题,讲解《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等诗篇时,补充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漂泊在外的赤子之心,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情怀。在教学《静夜思》时,老师可以适当描绘下李白当时一人独在扬州远离故乡,白日奔波劳碌后深夜独自看着高空圆月,忍不住感叹孤身凄凉的情景,从而更好的体悟诗人对着明月、思乡情切的感情。这首诗以圆月当空反衬出诗人的孤单,可以适时引入关于中秋节家人团聚“人月两圆”的相关内容,在更好的体会诗人感情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对家人团圆和家庭意识的道德认知,在课堂中给小学生提供继承和发揚传统文化的平台。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紧扣文章题目,挖掘其中的蕴义,可以使学生在析题中明理,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讲《白杨》一课时,引导学生扣题思考:这一课仅仅是介绍白杨吗?它蕴涵的的深意是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白:本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不仅赞美了白杨树,而更重要的是由白杨的品格联想到千千万万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人,赞扬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尚品质。同学们表示一定要学好本领,长大了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讲《千里跃进大别山》,引导学生扣题分析,“跃进”是什么意思?“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从而使学生体会“跃进”的精神,学习红军将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此时,再请学生们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来谈谈,有的学生说平时对待坏人坏事要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有的说在学习中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能被难题所吓倒…… 又如《陶罐和铁罐》,可紧扣题眼提问,陶罐和铁罐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中体会到了做人的真谛,有的孩子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的孩子说同学之间不应学习铁罐自以为是的思想,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精神等。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嚼文咀字,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老敬亲教育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课文的关键内容基本都在关键段落内,抓住关键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讲《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在学生反复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神态的词句,如“满不在乎”“微微一笑”“倔强”等。讨论:从这些词看出了什么?小红军的神态为什么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小红军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让陈赓觉得他心情好,不疲劳,体力强,并不需要马,进一步表现了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决心。小红军真倔强是一心为别人着想。学到这儿,有些学生惭愧地说:“我们平时在家是小皇帝,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我们自己独享,从来没想到别人,以后再有好吃的要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对学生进行爱老敬亲的教育水到渠成。

总之,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只有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民族精神,才能为以后的发展铺垫道路。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为教师,要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读与写》2018年第9期

[2] 《南北桥》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课堂小学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