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肿瘤诊断中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5-23 12:13程千千严志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波谱敏感度准确率

程千千 严志汉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 325000)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表现为呕吐、颅内压增高、头痛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颅内肿瘤分为良性、恶性,对于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可以予以根治,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则需要早期确诊并采取积极的手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脑内肿瘤患者,采取早期的诊断,并予以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缓解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核磁共振波谱是新型分子检测技术,在临床肿瘤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探究核磁共振波谱对脑内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对74例疑似为脑内肿瘤患者观察,现对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74例疑似为脑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纳入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8.7±6.4)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头痛等症状,怀疑为脑内肿瘤,患者对研究目的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障碍患者[3]。医学伦理会对研究申请批准,统计学软件对纳入对象的基本资料数据处理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后应用PET诊断及核磁共振波谱诊断,PET诊断方法如下:应用葡萄糖、脂肪酸、蛋白质等标记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均为人体代谢所需物质)制成显像剂,将其注入人体后扫描进行CT扫描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诊断方法如下:在患者实施CT检查后的24h,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应用核磁共振仪(由飞利浦生产,型号为3.0T)对患者进行扫描,应用的对比剂为由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喷酸葡胺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368;规格:20ml),对检查的参数进行设置:层厚5mm,层间距0.5mm,矩阵256×256,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不同方位扫描,包括冠状位、横断位及矢状位,分析得出的三维图形。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进行比较,其中诊断准确率用(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病理学确诊例数×100%表示;灵敏度用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表示;特异度用真阴性人数D/(真阴性人数D+假阳性人数B)×100%表示[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用于研究指标数据的处理,用(%)对计数资料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74例疑似为脑内肿瘤患者经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脑内肿瘤患者共52例,占比为70.27%。

2.2 准确率比较

应用PET诊断的准确率为63.46%(33/52),低于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准确率96.15%(50/52),有统计学差异(χ2=17.244,P=0.001<0.05)。

2.3 敏感度、特异度比较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敏感度59.62%、特异度86.36%均高于PET诊断38.46%、59.09%,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分别见表2~3。

表1 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n(%)]

表2 PET检出情况

表3 核磁共振波谱检出情况

3 讨论

近几年,脑内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干扰。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症状呈现进行性加重,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形成脑疝,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肿瘤患者采取早期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以往临床多采取CT、MRI等检查,但是诊断效果并非十分理想,随着影像学的发展,PET诊断在临床中开始应用,并成为临床脑内肿瘤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但该方法不能显示肿瘤、周围组织器官结构两者解剖关系。因此,寻找更合理的诊断方法,对提高脑内肿瘤的诊断率,控制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创性分子学检查,具有较强的分子结构解剖能力,在早期肿瘤的诊断、治疗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核磁共振波谱主要是借助肿瘤细胞高代谢原理,辅助磁共振显象,对感兴趣区域的代谢产物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具有无创性特点,可以弥补PET诊断的不足,能对肿瘤分期、治疗效果予以反映,成为临床重要的诊断方法[5]。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核磁共振波谱可以对患者脑内病变予以准确的显示,可以从分子水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物质成分变化予以深入的探究,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6]。此外,核磁共振波谱还可以对患者治疗后的肿瘤改变情况予以反映,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对其治疗方案调整,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74例疑似脑内肿瘤患者确诊共52例(70.27%),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应用PET诊断(P<0.05),这一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对于脑内肿瘤诊断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能提高患者整体诊断效果,对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波谱用于脑内肿瘤诊断中,准确率高,特异度、敏感度好,可以作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波谱敏感度准确率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P波谱震级和地震辐射能的计算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磁共振前列腺波谱扫描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