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的影响

2020-05-23 12:13梁燕婷徐国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持续时间抗病毒

梁燕婷 李 林 徐国明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佛山 52800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以及肝脾肿大等。该疾病为自限性疾病,但临床上辅以抗病毒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本研究根据是否选用阿昔洛韦治疗将患儿分为两组,旨在探讨阿昔洛韦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IM),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患儿男14例,女5例;年龄10~90个月,平均年龄(40.29±10.23)个月;病程1~10d,平均病程(4.89±2.56)d。对照组患儿男13例,女6例;年龄11~90个月,平均年龄(40.78±10.12)个月;病程1~9d,平均病程(4.78±2.12)d。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经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2)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排除标准:(1)对于阿昔洛韦过敏的患儿;(2)存在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患儿;(3)存在细菌感染的患儿。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卧床休息,根据患儿的发热症状给予退热、护肝以及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昔洛韦(国药准字:H10900095,规格0.25g,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15mg/(kg·d),加入10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分3次滴注(q8h给药),连续治疗7~10d后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3]:显效:治疗后1d以内体温开始下降,3d体温正常,淋巴结明显缩小,相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3d内体温开始下降,5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淋巴结缩小,相关临床症状略改善;无效:治疗后5d内体温不下降者,淋巴结无缩小者,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者。总有效率为显效以及有效之和。记录两组患儿在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发热持续的时间以及两组患儿总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M( P25,P75)表示,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表现是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以及肝脾肿大等,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它能够感染B细胞以及T细胞等,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EB病毒慢性感染状态,引起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等[4]。阿昔洛韦对受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具有亲和力,进而通过酶的结合而抑制病毒,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效果。一般来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都会伴有发热,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发热的持续时间以及患儿住院时间等指标来评价其临床疗效。阿昔洛韦是合成的一种广谱的抗病毒的药物,亲和于受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抑制酶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达到抗病毒的目的[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表明阿昔洛韦用药后分布较广泛,且对患儿的肝肾功能损害轻微,因此可以起到较好的抗EB病毒感染的效果。对照组患儿只是针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降温、护肝等对症治疗,患儿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相关研究显示[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减少病毒的拷贝数,从而使患儿的症状得到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患儿在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内的发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患儿,对照组患儿只是对症治疗,很难抑制EB病毒的复制,故对照组患儿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症状缓解并不明显,且住院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但是观察组患儿运用阿昔洛韦静脉注射,其全身分布较广泛,且肝肾损坏较轻微,其可以通过感染病毒聚合酶的方式中断病毒的复制链,进而达到缓解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目的,促进患儿发热等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减少了患儿住院时间。

表2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M( P25,P75)

综上所述,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治疗效果,减少患儿发热的持续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持续时间抗病毒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