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室中应用的效果分析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义

2020-05-23 12:14黎淑君莫丽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护患门诊研究组

黎淑君 莫丽芳

(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肇庆 526400)

门诊抽血室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医院整体管理质量,同时关系到患者身心健康与治疗结果[1]。医院门诊抽血室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数量多等特点,且患者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病情变化情况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门诊抽血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保障抽血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临床意义[2]。本文选取本院门诊抽血室2017年3月~2018年7月接诊500例患者,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室中的效果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抽血室2017年3月~2018年7月接诊5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250例。入选对象均知情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男45例,女42例;年龄12~78岁,平均(45.78±5.23)岁。对照组男46例,女41例;年龄11~76岁,平均(45.81±5.19)岁。通过分析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营造良好采血室环境,保障采血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抽血相关知识,强调抽血重要性与必要性,告知患者具体抽血时间与地点,嘱其注意安全。

1.2.2研究组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首先建立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门诊实践中不断完善健全,由护士长、主管护士与护士组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督促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落实相关检查、指导工作。根据门诊抽血室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妥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紧急应对方案,通过分析问题实施针对性应对策略。定期重点分析安全管理方案实施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个体化应急预案:(1)小组成员定期强化、演练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与问题,确保应急预案的落实,保障患者就医安全;(2)规范服务流程,制定门诊抽血室工作制度,对患者登记、采血、送检、化验等环节实现全程监控管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及言行规范,采用五常法对物品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3)全体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条例,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与规章制度处理医疗废物,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类放置,设置各种垃圾桶并标识清楚,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由专人负责回收、登记。加强环境管理,营造良好门诊抽血室环境,定时开窗通风并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有效空气消毒,操作台、候诊椅及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避免遗留病原菌;加强护理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巾”制度,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与护理不良事件;(4)运用PDCA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定期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防范措施掌握情况与安全防范认知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2)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0~100分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不满意[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安全防范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分)

2.2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80%、90.4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关于门诊抽血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同时可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价值可靠依据[4]。通过在门诊抽血室应用护理安全管理,一方面可转变医护人员传统被动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同时能使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立场考虑各种问题,为其提供全面、优质且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良好护理氛围,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5]。临床上必须将护理安全管理贯穿于护理全程,明确护理管理走向,提前预估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个体化处理,切实提升临床工作效率与质量。

门诊抽血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患者数量较其他科室更多,且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门诊日常抽血工作中发生风险事件与医疗纠纷的几率,同时增加临床护理管理难度[6]。目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凭借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属于一种管理方法,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保障护理流程的安全性、科学性与安全性。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符合现代护理学“以人为本”理念,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将保障患者安全作为开展一切护理活动的出发点[7]。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安全防范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80%、90.40%(P<0.05)。结果说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减少护患纠纷,增强患者安全防范意识,与当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此外,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促进临床工作需求与具体工作的有机结合,明确护理内容与方法,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循实践基础,推动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护理人员积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与整体综合素质。此外,不断改革优化护理流程,注重护理细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9~10]。

综上所述,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室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护理安全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提高患者安全防范认知度,促进护患和谐。

猜你喜欢
护患门诊研究组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