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期在线教学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为例

2020-05-24 08:28袁泽姬
教育信息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珠区统一微信

袁泽姬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310)

一、研究背景

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节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为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停课不停学”,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开展线上教学的工作要求[1]。为了能及时掌握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情况,更有针对性地给学校提供教学指导服务,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对区内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网络问卷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收到答卷84份,使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把同一学校不同校区的答卷合并统计后,得出有效答卷72份,实际参与调查的学校共72所,其中小学45所,中学27所。调查覆盖了广州市海珠区内大部分的中小学,数据有代表性、可信度高。

三、海珠区中小学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实施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问题6项,内容包括学校是否统一平台、采用何种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所使用平台的优缺点、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希望得到什么帮助。

(一)学校是否统一平台

广州市海珠区68%的学校使用统一平台,32%的学校没有统一平台。不统一平台的学校允许不同学科不同年级自选平台进行线上教学。

(二)学校采用统一平台情况(如表1)

统一平台的学校使用企业微信和腾讯课堂的占比较多,合计超过60%;其中,小学选择企业微信比较多,中学选择腾讯课堂比较多。使用乐课网、智学网和北京四中网校的学校是已和相关公司有合作的,中学居多。

表1 统一平台的学校所使用平台的占比

(三)学校采用非统一平台情况(如表2)

表2 非统一平台学校所使用平台的占比

没有统一平台的学校使用QQ 居多,因为QQ 不用另外安装,师生都比较熟悉;其次是企业微信,因为企业微信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及所属单位采用的移动办公系统,所以无论是统一平台还是不统一平台的学校使用企业微信的都比较多。

(四)各种平台的使用情况对比(如表3)

现有的平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纯功能平台、资源平台、功能+资源平台。现阶段出现拥堵、直播时声音图像不同步,难登录是共性。

表3 在线教学平台对比

(五)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

根据上述学校使用平台的情况可知,利用平台进行直播课堂是大多数学校采用的线上教学方法。对于“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情况是: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占33%,学生管理问题占31%,网络拥堵占16%,教学资源不足占10%,硬件问题占8%,其他占2%。这说明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学生的管理问题是影响线上教学的主要因素。

(六)学校希望得到的帮助

对于“学校希望得到的帮助”情况是:在线教学指导服务占33%,全区统一平台占30%,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占20%,技术支持占15%,其他占2%。这说明希望得到在线教学指导和统一平台是学校最迫切的需求。

四、海珠区中小学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问题分析

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学校和教师还未来得及认真筹划,就要开始实施线上教学了。各类平台纷纷推出免费直播功能,各类线上资源蜂拥而至,直播课堂看似是跟常规课堂最相似的方式,实质上与面对面课堂教学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不少学校并未意识到其中的区别,以为直播课堂就是线上教学。于是制定出跟常规教学一样的课程表,教师在家里借助直播平台进行网络授课,学生在家里按课表听课。在直播课堂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

(一)网络拥堵,难以登录

超过90%的学校反映所使用的平台出现过不能登录、卡顿,直播时图像和声音不同步的现象。这是由于现阶段的“停课不停学”,大多数学校采用直播课堂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而且都是在常规上课时间内进行。各平台在同一时间的迸发量暴增,必然导致服务器崩溃,网络拥堵等情况发生。

(二)直播课堂难以掌握学情,教学效果不理想

调查发现,熟悉各种直播平台的操作方法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尤其是年龄偏大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教师更甚。但直播课堂又难以监控学生的行为,不知道学生是否在听讲,即使在课中以点名或答题等方式进行抽检,也会经常发现学生没有反应,事后解释是因为当时网络突然掉线了、声音没有了等情况。因此,有学校认为:线上教学效果不如线下课堂。

其实,直播课堂≠线上教学,直播课堂只是线上教学的一种手段。现在很多的直播课堂实际上就是把传统的课堂从线下直接搬到线上,虽然符合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习惯,但教学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在线下的课堂都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课堂管理一系列的问题,搬到线上就更难解决了。但在特殊时期,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直播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教师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上,在进行直播教学时不妨先思考以下问题:“直播时讲什么?”“怎样讲学生更感兴趣?”“不讲的内容可以用什么形式呈现,学生更容易接受呢?”“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帮助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常规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可以利用技术来解决?”

(三)频繁切换平台,影响教学情绪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同一类型的平台基本功能大致相同,例如现在直播常用的平台:企业微信、腾讯课堂、QQ、钉钉等,功能和效果都差不多。要想一个平台实现所有功能是比较困难的。如今基于平台的教学突出的问题在于很多学校都是临时采用网络上推荐的平台进行直播课堂,教师并不熟悉平台操作,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切换不同的平台,才会导致手足无措。另外,很多教师没有尝试过线上教学,更没有深入研究。因此,无论是平台的操作还是教学方法,教师都迫切需要得到指引和帮助。

五、对策建议

(一)遵循课程设计思路,设计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需要教师从设计课程的角度去设计教学,不能只是设计一节课的思路了。最好以一章书或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要明确学习目标、方法、内容、思考的问题、练习、反馈、评价(过程和结果)以及每个阶段的完成时间等。还要关注指导学生如何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建议不要把直播课堂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手段,直播更适合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问题,或者以圆桌派的形式进行的在线主题研讨活动。例如,广州市第五中学的线上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互相帮助和互相监督的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有序推进。

(二)避开高峰时段,实行错峰上网

由于教师提供的是整个单元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一段时间的学习规划,随时随地上网学习,这也是线上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统一平台入口,自主开发线上课程

其实,企业微信就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推广使用的平台,但企业微信首先是办公系统,现新增了“教学直播”、学生微信群等教学管理功能,也可以作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应用教学。建议企业微信作为统一入口,引入适合教学、教研的平台。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可以组织各学科优秀的教学骨干开发网络课程供全区使用,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应用翻转的教学模式,解决直播课堂的问题

如果当前学校只能以直播为主开展的线上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前:推送导学案、微课和习题给学生(先学)。系统会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就能及时掌握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直播时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课中:直播进行重难点解析、答疑、讨论问题(后教)。如海珠外国语实验学校疫情期间主要是利用智学网推送微课和习题给学生,通过系统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教师进行网络答疑的方式进行在线教学。因为海珠外国语实验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在各学科各年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所以能从容应对目前的突发状况。

(五)使用政府官方网站的资源,避免出现意识形态问题

线上教学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需注意意识形态问题,避免使用有争议性的题材作为网络学习资源。最好使用国家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学习强国等政府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源。资源要注明出处,要有版权意识。

(六)采用移动协作学习2+1模式,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移动协作学习2+1模式中的“2”是指:广州市海珠区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培训各校信息技术教师和管理平台提供商,定期通过企业微信和区教育资源管理网站向全区教师推送和发布有关各种直播平台的使用手册和技巧,包括平台客服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负责组织各学科的教学骨干借助信息化平台和群组开展网络课程开发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在线教学研究。“1”是指:由经过区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对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技术支持和相关在线教学方法的培训。通过移动协作学习2+1模式的培训提升全区教师信息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以适应技术支持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应重视和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的常态化应用,在遇到类似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等突发情况时,才能从容应对。教研部门和教育技术支持部门需协同发展,加强在线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在线教学策略指导和技术支持,统筹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给学校提供系统教育服务。疫情终将过去,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看,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应该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2]。

猜你喜欢
海珠区统一微信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A Corpus-based Study ofThe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n Adult EFL Learners’ Writing
统一数量再比较
微信
微信
微信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