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杭州2022年第4届亚残运会会徽设计的大型活动视觉传达研究*

2020-05-25 06:39
新美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会徽标志杭州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3日20 时,第3 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下文简称“亚残运会”)闭幕式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的玛蒂亚体育场举行。中国杭州作为第4 届亚残运会主办城市参加接旗仪式,并呈现“杭州我们共同的家园”视频展示,向亚洲与世界发出“2022,杭州欢迎你”的诚挚邀请。

2018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杭州2022年第19 届亚运会(下文简称“杭州亚运会”)形象设计修改小组,由许江院长挂帅,集合4 位学院设计专业老师共同探讨亚运会和残运会形象设计修改工作。杭州亚运会会徽于2018年8月正式发布。之后,亚组委相关领导和设计师经过长时间磨合讨论,对之前所有设计方案和方向进行删选,确定了亚残运会会徽修改的原胚方案。2019年8月,亚组委正式确定并委托笔者开始进行亚残运会会徽的设计工作。历经半年共计四轮的修改、确认,于2020年3月23日,杭州2022年第4 届亚残运会会徽正式向全球发布,取名“向前”。

在杭州2022年亚残运会会徽设计修改工作中,笔者及团队积累了大量关于当下国际级大型活动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的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笔者在此梳理。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从大型活动会徽设计的原则理念,到具体实施设计的方式方法进行展开,进而从符号学角度切入,探讨大型活动的视觉符号设计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意义。(图1)

图1 杭州2022年第4 届亚残运会会徽“向前”

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从符号学出发给人类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将人类定义为“符号动物”。“符号”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几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从原始人类在洞穴墙壁上留下的刻划记号,到如今日常商业品牌的商标图形,日常交流所使用的文字语言,甚至于网络表情图标,符号已成为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通过符号,人类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评价,达到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可见人类的意识领域正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而在人类社会的视觉符号系统中,徽章符号相对一般符号则具有更为崇高的地位。在《说文解字》中,“徽,衺幅也。一曰三纠绳也”。这里说的是“徽”字的本义,指三股绳合在一起构成的绳索。古人以结绳记事,结绳而成的“徽”是人类最早的记事符号。而后,“徽”逐渐被某些族群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像古时的图腾族徽,如良渚文明中的神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纹等,这些图形符号不仅有一般符号记载和传递的功能,还被当时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团结族群,成为精神崇拜的对象。至现代社会,“徽”的意义仍然超越于一般的图案、标志等符号,如国徽、军徽、校徽等,其地位是崇高的,是一种会触发某种情感,勾起群体的集体意识观念。

因此,作为一场惠及全亚洲的运动盛会——杭州2022年第4 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会徽设计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追求美感的视觉化图形设计,更是一种创造精神符号,并将之视觉化传达的工程。

作为一场大型活动的核心视觉符号,会徽是该活动重要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徽是该活动形象树立的保证与依托之一。在整体的视觉形象设计中,会徽是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中心环节。它的设计反应时代象征和精神理念,是艺术性和识别性高度结合的产物,需要走在整个视觉形象系统各类别设计的前端,无论在形象识别系统的基础部分还是应用部分,会徽始终是核心中枢,指引着其他设计部分的发展,居于社会价值的制高点。

一 2022年杭州亚残运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视觉设计中的理念是视觉功能的指向标,理论指导实践。会徽视觉符号在设计之初,需要明确该会徽的设计理念,以此作为内核支撑具体的视觉化呈现。在全面收集资料、考察项目背景后,才能够梳理出清晰的设计理念。以本次亚残运会会徽设计为例,设计过程围绕精神性理念、识认性理念、统一性理念、地域性理念、当代性理念、多维性理念等六大核心理念展开。

(一)精神性理念——会徽是亚残运会办赛精神的首要传达载体

如前文所述,徽章除了是一种视觉的符号,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物。因此,作为亚残运会办赛精神的首要视觉传达载体,会徽设计最重要的设计理念即是其“精神性”。

残运会有别于一般运动赛事,人们一方面关注体育竞赛的精彩程度、分数、排名,一方面也被残疾人运动员们超越障碍的勇气和信心所鼓舞,梦想是运动员勇往直前的源泉和动力。聚焦特殊群体的关怀也是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体现。这股“向前超越”的运动力量,是自我实现,更是超越自我,是残疾人摒弃偏见、渴望成为平等的参与主体,是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精神所指。这种精神是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建会理念“同一个视角,同一项使命,同一种希望”[One Vision,One Mission,One Hope]所坚持的;也正是杭州2022年亚残运会的办赛理念“阳光、和谐、自强、共享”所传达的。本届亚残运会口号“心相约,梦闪耀”[Hearts Meet,Dreams Shine],更是“中国梦”的有力诠释。

为了达到想象力和情感的共鸣,加强残运会拼搏精神的视觉表现,选择残运会项目中竞技性更强的运动形象是图形创意开始的首要设计原则。此外,会徽取名为“向前”,也是这一内涵精神的体现。

(二)识认性理念——会徽是大众认知亚残运会的首要视觉体

会徽标志是具有含义的符号,需要将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准确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识认性”是一个会徽标志的重要特性。“识认性”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识别”,其次是“认知”。作为一个大型活动的会徽,能够被人们视觉识别,把它从众多的视觉语言中区别开来,此为“识别”。并且其所包含的精神意义,要能够被受众所理解和认知,此为“认知”。

会徽是大众认知亚残运会的首要视觉体,过于复杂的设计,容易造成受众的解读困难。所以简洁独特、视觉效果强、形式新颖、易识易记易传播是标志设计的要求所在。然而时至今日,由于视觉信息庞杂,在海量的视觉符号中,设计出一个既独特又易于传播的标志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视觉传达手段,原则上是以集体习惯为导向的。因此,在大众识认的过程中,会徽标志能否被完全识认,以怎样的方式识认,实际上受到环境、文化水平的影响约束。而由于亚残运会是面向整个亚洲的残疾人体育运动会,面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群体,其会徽的视觉设计,就必须具备全亚洲乃至全人类的广阔视野。

(三)统一性理念——会徽有统一的视觉传达语言

1.与历届亚残运会的会徽统一

体育赛事的会徽标志可以跨越时间、空间、民族,突破沟通的障碍,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实现赛事精神理念的共识。如“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先生[Pierre De Coubertin]于1913年构思设计的奥林匹克“五环”标志,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人们广泛认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已成为现代社会体育精神的象征。

亚残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开始第1 届,至2022年杭州举办的是第4 届。纵览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以及历届亚残运会会徽,虽各自创新,但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传承性。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的左侧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会徽“红、蓝、绿”三色图标,右侧写有英文“Asian Paralympic Committee”字样。而就历届亚残运会会徽设计而言,其不单单要表现体育运动,更是体现赛事主办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会徽承载历届亚残运会的办赛理念通过艺术和设计的表达得以传播。首先在色彩上,从最早的广州2010年亚残运会会徽采用了与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一致的“红、蓝、绿”三色,到韩国仁川、印尼雅加达会徽的多色组合,色彩上都追求鲜艳明快感,采用纯度极高的原色系配色。此外,文字元素都保持有一定的规范性,以举办地+举办年+“Asian Para Games”的组合呈现。因此,杭州2022年亚残运会会徽标志的设计也是在这一系列框架之中的。

2.与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会徽基因要素统一

亚运会与亚残运会往往在同一年同一举办地先后进行。早在2010年广州筹备举办首届亚残运会的过程就已提出了“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筹办原则。虽然当时,“两个亚运”的会徽在内在精神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在视觉呈现上各有侧重,各自精彩。至2018年雅加达举办“两个亚运”,亚运会与亚残运会会徽开始呈现出视觉上的统一感——放射状同心圆的造型、多色的配色组合,使得“两个亚运”从视觉呈现的角度来看更加紧密一致。

2019年7月,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第22 届执行委员会会议确认了杭州2022年亚洲第4 届残疾人运动会的开闭幕时间。杭州亚残会将设置包括田径、游泳、盲人门球等在内的22 个竞赛项目,竞赛场馆将沿用杭州亚运会场馆,同步提升无障碍设施,适应亚残会竞赛需求。杭州亚组委将与亚残奥委会紧密合作,按照“两个亚运,同步筹办”的原则,以“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办赛理念筹备杭州亚残运会,做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同一个赛场和赛道、同一个起点和终点,呈现出体育运动所有运动员的平等。因此,在亚残运会会徽的设计上,要保持和亚运会会徽基因要素的一致性,成为本届亚残运会会徽设计的另一项重要原则。如何保持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两个会徽基因特征的一致性,又要呈现出亚残运会自身的特点,成为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四)地域性理念——会徽能够体现办会地人文特点

文化因素是符号标志实现存储功能、可读功能很重要的因素。各个地区、民族、国家都有自身的文化特点,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标志符号的存储、识别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但文化的多样性也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会徽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一方面要让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解码和认同,另一方面也有责任挖掘出办会地点当地传统的、特色的人文艺术美学,设计出能够体现文化特色、经济属性、地域风味的会徽标志。

按照办赛要求,要将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同办成一届“中国风范、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共建共享”的体育文化盛会。因此,办赛要求也为会徽的设计提供了方向。

(五)当代性理念——会徽是时代的视觉产物

一场大型活动的会徽形象,实际上是当时时代的视觉产物,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能够揭示该时代的社会发展程度、审美水平、流行风格、文化层次、经济水准等等。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现代的标志设计,简约的图形符号,强调识别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传播力。另一方面,国际主义强调几何形式的构成感。在这样的审美背景下,几何、简洁、可识别性,成为标志设计的主流。该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知名的商业品牌标志,经典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五环”会徽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现代社会中需要大量的标志符号,在设计理念上往往都指向简洁明了、抽象概括和鲜明夺目,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相似和雷同。并且过渡地追求功能主义形式感的理性设计,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机械、冷漠的观感,其弊端在时间的检验中也就慢慢显示出来了。

直至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发展起来,设计师开始更加重视装饰感,并且认识到内涵理念通过视觉感官体验才能真正达到观者心灵,图形语言的创造性发明必须以人为本。

到了当下的信息革命时代,数字化的进程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会徽标志作为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达符号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当下的审美:1.色彩多样性。色彩更为丰富,渐变的应用效果广泛,标志更具备光泽感。2.动态可变性。新媒介赋予标志呈现的多样性可能,通过动态可变或交互等设计手法,甚至于编程技术手段加入到标志设计当中,使得标志有更多衍生可能性。3.未来化。富有科技感的流行色彩搭配,体现材质的质感和光泽,通过对材质的应用和光线投射原理的应用,更多透明色、阴影、反射组合,使标志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六)多维性理念——会徽是全面视觉拓展的基础

在日益创新的时代中,会徽设计应该思考会徽在应用领域的延展性,会徽设计的多维性研究,就是为了在后期实用过程中,会徽能满足更多层面的要求,例如传播的需求、商业衍生的需求等等。

在当下的传播过程中,会徽除了在城市各地如体育场馆、机场、车站、街道等地用于氛围营造时反复出现,还会出现在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上,而更多会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动态媒体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播。因此会徽设计不仅要考虑静态的呈现,更应该探究会徽的动态表达,从而达到符合现代传播需求的时代性特征。在设计的初期,就要确定标志图形元素的形态特质,注重元素的分层处理,为后期的视觉延伸和动态制作做好可能性的准备。

此外,配合活动的宣传,有大量衍生产品被生产制造出来,被广泛地应用到活动的方方面面,会徽设计不只是要求设计师设计出一个图案图形,还需要该形象能够引发关注效应,甚至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因此,设计师还需要揣摩大众的心理需求。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会徽还要能符合当前的印刷技术,以及衍生产品的制作、开发,在放大、缩小、单色使用时都确保图形的传达完整性,便于大批量的生产实践。

二 2022年杭州亚残运会会徽的设计方法

厘清一整套基础设计理念作为支撑,就可进一步着手于设计的实践工作了。在杭州亚残运会会徽设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在接到设计任务后,如何强化会徽图形的动感,体现运动会的属性;如何增强亚残运会的视觉辨析度,体现亚残运会的属性。在限制中寻求合适的突破口,并不断优化整体会徽形态是一个长时间的设计探究过程。纵观各类残运会会徽,大多采用残疾人与轮椅结合形式作为主体形象,但视觉图形的抽象化处理各有千秋。“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核心原则,使得亚残运会会徽设计的整体造型设计需要反复推敲和比对。“向前涌动”如何呈现出积极拥抱明天的残疾运动员形象?“动感线条”和“鲜明色彩”如何强化竞技的视觉感受?从具象走向抽象,从复杂走向简洁,确确实实是一种“度”的把握。(图2)

图2 杭州2022年第4 届亚残运会会徽“向前”动势来源

(一)整体造型

会徽设计与其他视觉设计一样,构思的出发点至关重要,构思点源于设计师审美经验和生活积累,其本质是创造新视觉符号的过程。在遵循会徽设计的理念基础上,从文化寓意、字体形态、创意图形、光色来源、材质肌理等方面着手进行构思。

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的关键词是“钱江潮水”,成为亚运会会徽设计的主攻方向。亚残运会会徽的关键词是“向前”,在整体基因要素的一致性要求下,突出整体会徽造型的视觉动感是最主要的设计工作。

10 根向上线条,一方面呈现出9 个赛道,整体重心控制在30 度,体现运动员仰头冲刺的形象。残缺断续的线条一共22 根,在向前的方向形成错落的穿插关系,呈现高速运动的拖影特征,也寓意着2022年的举办年份。运动员的造型源自“轮椅竞速”项目的冲刺姿态,4 个相互穿插的弧线,形成不断向前涌动的浪花形态,抽象地勾勒出运动员的竞技姿态,图形犹如顽强的生命之花,象征体育健儿与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同时也寓意着第4 届亚残运会。整体会徽造型具有极强的动态感与速度感,从同一个起点延展成长短不一的10 根线条,强化图形视觉的方向感,增强图形向前延伸的张力。线与面的虚实变化,突破边界强烈有力。

(二)图形表现

体育赛事的会徽设计如何从平面二维逐渐走向三维立体、从静态的单一图形走向丰富多变的动态图形,利用图形的多维度呈现手法,增强会徽图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是一个趋势。笔者在进行杭州亚残运会会徽设计时,适度地进行了线条的穿插运用,在不失“两个亚运”会徽基因要素和图形体量一致性的要求下,为体现运动会会徽的灵活性和延展性做了一些尝试。

从起初4 朵运动的浪花组成的“2022”,转变到浪花与运动员姿态的抽象结合,历经多轮的改动。在过程方案中,也曾出现两个运动员相互追赶的竞技特征,以及运动员头部、手臂、身体和轮椅之间各种角度和穿插关系的尝试。最终选择简化的处理方式,运用4 根弧线浪花穿插进行图形表现,即加强了浪花的块面,也增加了会徽的体量感。通过黑白稿的比对这样的处理,能强化会徽的运动员姿态与拖影线条的面积对比,易于在后期应用过程中单色稿或图底反转稿的显示效果。同时,在会徽规范的最小尺寸应用时,也能达到会徽的辨析度和精细度。(图3)

(三)色彩表现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色彩与形态相依相存。色彩相较于图形更能在第一时间达到传递信息的功能。色彩意象是一种视觉感知的现象,有光就有色,变换无穷。眼睛和大脑对光的波长特性做出自动识别,快速直接地唤起人们对色彩意象的心理感知,从而赋予了色彩不同的符号传播含义。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是一种主观想象力的活动,是对客观现象的主观意念表达。在标志的色彩选择上,往往会考虑人类在长期生活中的认知习惯和约定俗成的象征含义。不同民族对色彩赋予象征意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了解和熟悉不同国家、地区的色彩语汇,对标志色彩的合理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运动类会徽的分析不难发现,由于运动赛事追求速度、活力和动感的要求,会徽色彩常常采用明快的色调,特别是高纯度和高明度的色彩选择成为一种共识,同时红、黄、蓝三原色组合也较为多见。亚残运会会徽设计的用色,一方面要保持与亚运会徽的色彩选择基本的一致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增强色彩的象征意义,焕发运动员的精神力量,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赋予会徽深刻的内涵和气质。

图3 杭州2022年第4 届亚残运会会徽设计修改历程

在这次亚残运会会徽设计的几轮过程中,坚持渐变的用色手法没有改变。紫色代表梦想,象征美好的未来;红色代表力量与激情,象征拼搏的精神;黄色代表着阳光活力,象征胜利的方向。这几种颜色并不是简单的满色填充,而是采用渐变的润色手法,特别是在渐变角度的选择上反复比对多次。整体会徽自左向右向黄色过渡,结合弧度的变化,渐变角度在30 度到45 度之间进行微调,增强线条的动感,强化拖影的速度,指向胜利的曙光。运动员的头和身体部分的渐变向红色过渡,渐变角度在45 度到60 度之间进行微调,增强运动员冲刺的力量。这些色彩细节的处理,不但使会徽的整体色彩效果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在会徽的动态呈现上也更为丰富生动,整体上体现出会徽不断向上向前的竞技寓意。(图4)

图4 杭州2022年第4 届亚残运会会徽标准色值

三 大型活动会徽的城市符号学意义

(一)精神传播——作为亚残运会精神传播的载体

符号学最早由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在 20世纪初提出。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都曾对符号进行定义。哲学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曾解释符号,“如果提到 A 人们会想到 B,那么 A 就是所谓的符号”,这种解释非常通俗地说明了符号的基本意义。作为符号的标志,其作用就是让人们能联想到它所指代的组织、机构、团体。可见,符号是“指示”和“指示物”的一种象征,是具体对象与其解释的一种媒介,也即“意义”和“含义”的一种表象。

如前文所述,会徽是一场活动首要的视觉符号,因此会徽是该活动的抽象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介质。正如,当看到“五环”标志甚至听到“五环”这个词语,人们就会想到奥运会,进而联想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当看到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会想起北京2008年奥运会,以及“北京欢迎你”等一系列当时举办奥运会时的口号和其背后传递的精神。作为杭州2022年亚残运会的会徽,“向前”在发布后的一次次视觉传播过程中,也将承载起杭州亚残运会精神传播的符号学意义。这种影响是长久的,将会成为一种经历者共同的记忆符号,存在于未来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之中。

(二)人文关怀——引发对残疾人群体的更多关注

标志符号的指代对象是概念的、抽象的,因此一方面这种指代有准确的方向性,另一方面这种不具体的指代可以引起发散联想。正如看到国徽,可以指代一个国家,也可以联想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一首歌、一道菜、一位名人。看到“耐克”的标志,指代这个运动品牌,也可以联想到一双鞋、一件衣服,或者一位曾经穿着该品牌鞋的运动员。当一个符号的影响力越大,它可联想指代的内容物也就越多,这条“通道”反之也是相通的。

因此,亚残运会借由“向前”会徽进行具体视觉传播的同时,“向前”也借由亚残运会扩大了自身在现实世界的影响力,扩张了可联想指代的具体内容物。又由于其指代的方向是“残疾人运动会”,在一系列符号性联想的过程中,往往能激发人们关于残疾人的、正面的、温暖的、奋进的联想。在会徽长期的传播过程中,逐渐会带来全社会对于残疾人群体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这也是笔者作为设计师所希望看到的。

(三)视觉遗产——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视觉元素

一场大型活动,能为主办地留下长远的影响,其视觉符号在活动结束之后,还会成为该城市的视觉遗产,长存于未来的发展历史当中。例如北京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至今日,当时的“中国印”会徽、吉祥物“福娃”、开幕式时的焰火“大脚印”、金镶玉奖牌等等当时的主要视觉形象,仍然深刻留存于经历过那个时间的人们的记忆中;在今日的一些宣传物、街巷的空间、博物馆展览馆中,还留有相关的印记,帮助人们加深记忆。

这种视觉传达的功能,不仅是当下的,更是长久的。作为设计师,对于“向前”会徽也抱有此份期许。

四 结语

2019年11月8日下午,杭州亚运会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揭牌成立。笔者作为杭州亚运会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员,参与部分亚运会视觉设计等相关专业咨询和设计工作,亚残运会会徽设计也得到中心主要负责人的支持,时常进行会徽修改的讨论。在整个会徽修改过程中,特别是在几次关键方案的调整过程中,时任杭州亚组委领导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和亚运会设计总监宋建明老师的意见对会徽最终成型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本届亚残运会会徽正式发布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磨难,也是一场考验。每当人类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灾难时,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就成为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强大精神武器。无论我们面对疫情的抗疫精神还是运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我想杭州亚残运会会徽所呈现出来的不断“向前”涌动的力量,能给予我们大家一份信心和勇气。

猜你喜欢
会徽标志杭州
杭州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会徽公布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第九届中国花博会会徽吉祥物揭晓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