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抄”贪官,字画归自己

2020-05-25 02:29尤梓
廉政瞭望 2020年4期
关键词:抄家大案乾隆帝

尤梓

乾隆皇帝喜欢收藏书画,就连查办贪腐大案、抄官员家的时候,都不忘看看抄家清单中的字画。

皇家书目《天禄琳琅》中,著录最多的藏书家是纳兰揆叙,共计98部,占到《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的六分之一。揆叙是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的次子,纳兰性德之弟,他潜心治学,曾任工部侍郎,他的谦牧堂藏书最富,“为满洲世家之冠”。乾隆中叶,和珅当权,垂涎明珠家家藏与宅邸,他向明珠的四世孙、任伊犁领队大臣的承安勒索不成,后罗织罪名,承安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革职,籍没家产。家藏书画等“有天府所未有者”,揆叙传下的古籍等全部被查抄进宫。

当时从山东巡幸回京途中的乾隆帝,下达旨意:“所有字画册页交懋勤殿认看,书籍交武英殿查检,分别呈览”等语。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出版的《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收录了乾隆二十二年到六十年间17件贪污案。从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出,乾隆帝“抄”到的名人字画量远远超过同期他从官员进贡那里获得的字画。

除了纳兰揆叙,另一个抄家书画数量较多的,是云南布政使钱度案。当时乾隆从钱度家里共抄出了108件书画,包含米芾、刘松年、赵孟頫、王蒙、文徵明、唐寅等诸多名家的书画,一朝全部归入内府。查抄的所有物品均开具清单,由皇帝拣选发落,其中皇帝看不上的或是品相不好、价值不高的书画,便同其他物品“估值变价,银交内务府广处司”。

这个习惯和爱好,还帮乾隆帝“纠举”了件贪腐大案。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浙江巡抚王亶望虚报旱灾,贩粟分银,数额达数百万以上,是当时轰动一时的贪污大案。王亶望被抄家后,乾隆帝对抄查之书画甚为关心,耳闻“王亶望平日收藏古玩字画等物最为留心”,其中米芾的字帖石刻是他最期待的。

但在看了抄家解京的书画后,乾隆帝没发现这批石刻,而其他的书画、瓷器等也都很寻常。他甚至举出,“从前查抄高朴家产内,有王亶望所刻米帖墨榻一种,内廷诸臣皆所共见,此种墨榻必有石刻存留,或在任所,或在本籍,乃节次解到及发交崇文门物件并无此项,其私行藏匿显而易见”。

乾隆帝很生气,于是命大臣阿桂等严查,结果发现负责抄王亶望家的闽浙都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在抄家时抽换过所收缴之字画,其中不乏精品,以及侵吞了其他一些贵重宝物。陈辉祖因此被查入狱。这就是《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中的“闽浙总督陈辉祖侵盗王亶望入官财物案”。

陈辉祖侵吞的字画以及他本人原有巨额的家产,自然全部被籍没充公,尽数落入了乾隆的口袋。他这才怒意稍平,说陈辉祖虽然“行同鼠窃,其昧良丧耻”,但还是与王亶望之罪有区别,“陈辉祖只一盗臣耳”。

当年年底,在“盗臣”的定性下,陈辉祖被判为斩监候,等来年秋后处决。前浙江布政使国栋、衡州知府王士瀚、嘉兴知府杨仁誉在查抄家财时,通同作弊,从中分肥,均判斩监候。在抄这些官员家的时候,又抄出了一批字画,比如国栋家就抄出“书画三十五件,法帖七种”,全部解京。

所谓的盛世收藏大半如此,先流入权豪势要囊中,再登上贪官的抄检清单,最后汇集于内务府大库。查看这一时期的办案文档,几乎所有的获罪官员,抄检清单上都会出现字画,且数量都很多。即便频频出现在抄检清单上,对字画的喜好在乾隆心目中依然如故。

李侍尧被乾隆帝认为“督抚中最为出色”。乾隆四十五年初,云南粮储道任上的海宁接到吏部一纸調令,命其北上署理奉天府尹。按照定例,地方大员履任之前,要进京拜见皇帝。在面圣之后,他私下跟军机大臣八卦吐槽,爆云贵总督李侍尧的料。这话传回到皇帝的耳朵里,李侍尧最后被判了个“斩监候”。

李侍尧家里确实没有抄出多少家产和书画,但挖出萝卜带出泥,李侍尧牵扯出来的云南按察使汪圻,抄家抄出“书画大小三十九件”全部“解京留变”。

猜你喜欢
抄家大案乾隆帝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韩媒热议法务部长被“抄家”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为“爱”盗窃,90后引爆盗金大案
乾隆帝御用藏密瑜伽修行寶典《究竟定》編譯背景考*——附論乾隆帝的藏傳佛教信仰
抄家
版三国之圣诞抢蛋